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探讨
2020-01-17陈临波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陈临波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在互联网、大数据、AI 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中,民众接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愈发广泛,他们阅览、观看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1]。因此,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有优质内容的电视节目才能获得更多受众关注,并促使人们进行分享、关注、点评等。可以说,科技的发展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自身节目更具影响力、提高其收视率,应提升记着的创新能力。
一、浅议提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必要性
面对广电行业发生的新变化,作为一名电视编辑记者,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新闻敏感性,更需拥有良好的洞察力、同理心与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促进节目的转型升级,以免其被时代的浪潮吞没。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编辑记者作为信息的采集人、传播者,其存在工作思维固定、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只关注新闻传递是否具有实效性、客观性与精准性,忽视受众的感受,导致工作存在诸多限制,难以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此外,还有一些电视节目为了吸引观众,更加重视对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开发,其内容空泛,只为迎合观众,使节目缺乏内涵。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禁锢,提升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才能使节目更具文化底蕴与内涵,以优质内容吸引观众的关注,积极地破解发展瓶颈。
二、提高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具有创新意识
基于新形势下,广电编辑记者应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转变工作思路,在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的前提下,注重多渠道搜集、发掘有效的新闻线索,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应运用好新媒体平台,密切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例如:四川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四川观察》这一新闻资讯栏目,不仅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收获了6500 万粉丝,被央视新闻表扬,也收获了一众年轻受众群体的喜爱,建立了良好的口碑[2]。这也是编辑记者具有创新意识,重视对客户端开发、开辟新渠道的重要表现,其一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形象,能够为受众呈现具有温度、更接地气的新闻内容。
(二)提升综合素养
提升广电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还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其综合素养。进而,使节目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因此,我们既需掌握传播学、编辑基础理论等专业知识,也应具有创新思维。只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优化节目效果,精准进行节目定位,满足观众观看需求。从而在引导受众审美、价值观等基础上,了解他们实际对电视节目的偏好、兴趣点。与此同时,也应注重对优秀文化的弘扬与挖掘,使自身的节目具有深厚的底蕴与内涵,促进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升级,在海量信息中精准识别、判定、寻找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再将其进行加工、制作,更好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三)展开创新实践
打造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还需广电编辑记者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兼具敏锐的嗅觉、新闻洞察力。为此,可积极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性条件,缩短信息搜集、加工的过程,还原事情真相,使节目呈现优良的效果。编辑记者要学习多媒体技术,将其适当的应用到工作中,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使其更为新鲜的观感,并形成自身的节目特色。只有精准定位、勇于尝试、积极实践,才能使自身的节目富有新意,吸引更多受众的密切关注、自主分享,增加用户黏性、吸引更多的粉丝。可见,只有提高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节目突出重围,收获更多用户的喜爱和信赖,提升节目影响力、传播力。此外,应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开设自身的公众号,通过对不同渠道中用户特点的分析,适度进行节目定位的调整,进行优质内容投放,提升节目知名度。
三、结语
在智能新时代,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关注守正与创新问题,摆正两者关系[3]。一方面,应保持传统媒体工作人员的严谨性,积极做好对社会、网络舆论的引导,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更需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深挖有效素材,使节目呈现效果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先进性,提高其传播力与影响力,注重创新表达。从而,呈现有着优质内容的电视节目,获取更多民众的喜爱,使节目取得良好的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