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流浪地球》分析中国科幻电影的创新之路

2020-01-17丁历月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8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视觉效果科幻电影

丁历月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流浪地球》的上映,把人们的国有思维彻底的打破了,他不仅具备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视觉特效,而且还打破了美国人拯救世界的传统模式,通过当前国内科幻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第一次通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真正呈现在广大电影观众面前,进一步体现出了未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品质,为国产科幻电影乃至于中国整个的电影工业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更加自信的发展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幻电影

通过对国内外科幻电影的论述和结合,科幻电影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首先,科学知识可以扩展到科幻小说元素。电影故事中有科学元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等。无论是承认、假设还是推测,无论它涉及自然科学还是人类的奥秘;第二,当事情发生时,没有必要坚持故事本身来做出合理或主流的科学解释。空间和位置可以是任意的和未知的,但重要的是内容框架必须有相应的科学基础(包括创作者想象的科学基础),然后想象融入到创作者的艺术中就可以被视为科幻电影,这将带来更广阔的平台用于创造科幻电影。

(二)流浪地球之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

这部电影于2019 年2 月5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19 年2月17 日,《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在2 月18 日创下中国巨幕历史最高票房纪录!2019 年3 月,票房收入突破45 亿元,全球超过6.6 亿美元。它也成为新的一年以来第一部全球票房超过5 亿美元的科幻电影,登上2019 年世界冠军的宝座。随后不久国家电影局组织召开了由剧组主创人员、投资方、制作方、影评人、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流浪地球》研讨会,在会上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通过中国叙事方式、中国文化精神和先进视觉特效的综合运用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彻底填补了过去国产科幻电影没有“硬科学元素”的这一行业空白,极大的提高了当前中国电影类型化、产业化的科学技术水平,为中国科幻电影,乃至于中国新电影的开创作出了极为积极而又重大的贡献。

二、中国科幻电影创新发展的时代语境

(一)科幻文学繁荣是创新发展的基础

目前,由国内科幻文学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文学驱动”实现的关于科幻影视的改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科幻电影为观众带来了好莱坞科幻大片的观影感觉,基本上已经能够符合国内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预期效果了。总的来说,国内科幻电影的发展基础就是科幻作品“文学驱动”的推动,由于众多科幻文学作品被广大观众所熟知,成为热门IP,那么对这些热门IP 进行影像化改编就是势在必行了,这种现象在美国好莱坞电影行业中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随着国内科幻文学的进步发展,特别是以作品获得世界科幻文学大奖的著名科幻文学作家刘慈欣为代表的一部分科幻作家的崛起,其作品被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科幻迷所熟知,在这种情况下,将作品改编为影视剧的趋势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因此多种文学形式的科幻作品的兴起和繁荣,就铸就了当前中国科幻电影创新发展的基础。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创新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创新对外宣传方法,传播中国声音。电影《流浪地球》打破了以美国科幻小说为主的“逃离地球”的范式,创造了全新的“流浪地球”范式,体现了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这种“流浪地球”的范式,可以说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它继承了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为代表的人定胜天的传统。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对未来世界科幻命题的独特想象和解决。同时,在描写流浪世界的过程中,注重描写同族三代即老韩、刘培强、刘启的身份关系,突出中国家庭身份传统的当代魅力。尤其是关于刘培强的英雄形象的故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使观众更加关注和珍惜现实中家庭、家人和家园关系的基本意义。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故事。寒冷的地球与嘈杂的低下城形成鲜明对比,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百年流浪地球工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移山造海的毅力;“饱和救援”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体现了全人类的“集中力量于重大事务”的核心观念。在影片中,父子之爱、兄妹之爱、爷孙之爱和战争友谊,彰显了对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的坚持。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的思想和中国在解决人类共同命运中的作用。

(三)丰厚文化传统是创新发展的保障

导演通过《流浪地球》传达了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通过在各个主要人物之间的亲戚关系的串联来凸显在人类命运的转折点中中国家国文化中亲情的内核,随着过去几千年的世界史中,各大历史古国的逐渐衰落,中国在经历了种种风霜雨雪和历经磨难后硕果仅存,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家国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居住轻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孝为先、落叶归根、先有国后有家等等观念都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园、祖国的深深的情感寄托,那么《流浪地球》在叙事过程中就深深的融会了这种传统的家国文化精神,以此为内核凸显家庭、亲情、国家、地球的家园观念,提醒观众要对家庭、家园、家国提起高度重视,团结起来保护家庭、家园、家国。

三、中国科幻电影创新发展的表现

(一)创新中国科幻电影的叙事机制

1.中国文化特色

许多人认为《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横空出世象征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创新开拓和全面崛起,这部电影证明了国产科幻电影已经不逊于好莱坞科幻电影了。中国没有创作出好的科幻电影有很多原因,主流观点认为,现代中国缺乏科学精神和科技,导致了科幻文化的落后。对于中国科幻文化的不发达,中国没有反科学文化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在国家之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历史过程,还有就是以科学主义帮助殖民者侵略的固有的印象,这种观念是导致现代西方对于科学主义、扩张主义的先天性敌视。科学技术带来了噩梦,科学家是阴谋论者的想法已经成为科幻小说中的一种常态。科学小说对科学主义的反思在20 世纪演变为一场末日审判和对于乌托邦理想国主义的批判的观念。正是因为这样,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于人类并非是一片坦途,有可能会导致对人类发展的重创甚至是毁灭。而且西方科幻主义在这种文化内核的发展中体现出的对于新科技的慎重乃至于敌视的态度使得其在故事的叙事表达上体现出来了一定的反科学主义精神。但是近代中国的历史过程表明,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缺乏,中国对于科技水平低下的焦虑和传统文化的自卑还根深蒂固,从而形成了在思想上与好莱坞电影叙事方式不尽相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提倡科学文化内核的科幻电影创作理念。

2.中国式拯救方案

与主流科幻电影的反科学主义、“诺雅方舟拯救世界”“逃离主流乌托邦”的科幻电影流行主题相比,《流浪地球》充满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文化,体现在以下的三个具体的不同方面,一是超级工程背后的技术崇拜。二是“技术+精神”的中国现代经验,三是新旧家园归宿的辩证关系。

3.中国全球视野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全新电影,其中说英语的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很少。例如:中国人指挥官刘培强和俄罗斯中校和电脑斗智斗勇,中国人团队从中国前往印尼重启行星发动机,这些场景都是以往好莱坞科幻电影——美国人拯救地球传统所不具备的新的文化视野,但从电影一开始,中国拯救地球的故事就以全球视角为背景。这在中国不是灾难,在亚洲也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队从中国的角度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这种新的文化体验,打破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落后就要被打败”的悲剧性论断,改变了21 世纪中国加入WTO 后世界秩序的学习者和模仿者的地位。一方面,中国有资格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流浪地球》所带来的全球性视野。

(二)创新中国科幻电影的视觉特效

1.前期拍摄和特效设计

在拍摄的《流浪地球》的前期准备和早期的制作过程中,视觉特效公司做了全面细致的镜头设计和拍摄项目,如镜头调度、背景设定、绿幕的位置等,并特别注意射击测试和出现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人的玻璃头盔、面具、反映场景的照相机、绿布、屋顶和工作人员等等特效元素的运用注重。因为需要考虑风暴、冰雪等因素在视觉上的真实影响,橙色视觉效果团队详细测试了风暴的纹理细节,风和雪直接吹在演员身上的现实效果。这样的细节虽然也可以在拍摄结束以后通过计算机特效制作来完成,但是匹配参与者的动作需要很多时间,而且不一定准确。然而,如果现场有雪,拍摄过程中头盔不能被拿掉,否则雪会吹到脸部,包括演员的头发会移动,所以拍摄过程中必须戴上真正的头盔。这些问题需要尽早检验,一点一点地解决,并不断地在地面上调整。在拍摄每个场景之前,特效团队需要与现场摄制组进行交流。此外,视觉效果组在早期拍摄时需要现场采集资料,包括相机模型、镜头模型、光圈、焦距、相机对焦、相机高度、相机运动、照明位置等数据资料。

2.特效流程与分工

特效的划分是优化资源利用的一种方式,特别是视觉效果的难度和一般工作量需要提高,因此可以保证周期性的制作计划的重要性。在拍摄前,摄制组使用的全膜镜切割出一块侦测板,相当于在子镜的基础上制作一个移动的镜片。在实时中,这些镜头逐渐被替换,形成一个连贯的绿色屏幕剪辑,然后在绿色屏幕上进行特效制作合成。合理划分连续绿幕,根据场景切割分包内容,然后统一管理,确保各公司团队工作成果的统一,同时也节省了公司后期制作与现场拍摄的沟通环节。因此,视觉效果生产者之间必须有准确的沟通,并且必须及时地与视觉效果公司同步更多的信息来指导进化。在后来的特效制作中,剧组的制作和特效公司的制作,每周都会提交给主创团队来进行及时的问题传达反馈修改。其中,视觉效果资产管理是特效流程和分工的核心。视觉效果资产管理是指空间站、木星、发动机和飞行器在地球漫游过程中的统一虚拟设计模型的循环、共享和对接。通过分包公司的合作过程,连接分包公司的技术规格。因此,视觉效果管理资产联系触觉与特效分包公司分工合作与沟通。这一系列的线条也是视觉效果技术规范的关键。它对电影视觉效果风格的统一和视觉美学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3.中国式视觉特效的建构

中国风格视觉效果的建构一直是国产科幻电影的关注焦点。而在《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中首次实现了中国风格视觉效果的建构。影片的视效创作时,拒绝模块化和西方化。《流浪地球》的视效团队在电影视觉的建构中从三个方面去构建地表冰封世界的视觉特征。一是挖掘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的视觉地图;二是以视觉风格作为中国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三是以东方视角为中国景观的塑造提供内核。举例来说,视觉特效团队在让车辆进入北京的风景时,参考了北京的城市风景,并以北京建筑的形状、高度和不同外观构建了科幻世界中的北京风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建立了一个熟悉视觉体验和形象特征的视觉奇观,避免了科幻效果和风景设定的不相容现象,与西方的视觉体验不同,符合中国观众的视觉和审美感受。此外,影片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设计来源,包括汽车、发动机、大气景观等科技设备的视觉元素,都来自现实生活,让中国观众有真实感,与美国科幻电影完全不同。

四、结束语

《流浪地球》的成功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和创作理念,是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和视觉特效制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通过种种方式把电影的特效完美的表现了出来,最终电影整体表现出来了能够和好莱坞科幻大片相媲美的宏大的场景,逼真的视效,以及其所不具备的中国的文化内涵,本身就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具有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视觉效果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商业插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探究
昆腾高性能存储助力动画与视觉效果工作流
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