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粤海关职工斗争的发展历程(1917-1949)
2020-01-17唐俊
唐 俊
关于近代粤海关收回海关主权斗争方面的研究,以往学界多聚集于孙中山领导的“关余”斗争①相关研究有虞崇胜:《孙中山与截留粤海关关余的斗争》,《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戴鞍钢:《孙中山与“关余”之争》,《近代中国》1991年第2期;饶品良:《1923—1924年广州关余事件中的民众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2期;杨智友:《收回粤海关运动新论》,《民国档案》2005年第4期。张生、陈志刚:《一九二三年关余危机与广州大本营外交之嬗变》,《历史研究》2010年第6期;徐静玉:《苏俄与广州关余事件》,《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第6期;徐静玉:《英国政府与南北和谈——以关余问题为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六期;张俊义:《1918—1922年南方政府争取关余分配权的斗争及交涉》,《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杨智友:《孙中山与“粤海关事件”》,《档案春秋》2016年第11期。和国共两党领导的省港大罢工运动②相关研究有钱月乡:《省港大罢工的历史作用》,《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潘启后:《粤海关职工在“省港大罢工”中的斗争》,《海关研究》1989年第4期;徐静玉:《联共(布)、共产国际与省港大罢工》,《党史文苑》2007年第16期;王一雕:《粤海关税务司贝泐(F.H.Bell)与省港大罢工》,《海洋史研究》(第十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等具体历史事件,而对于海关职工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收回海关主权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则较少涉猎。本文以孙中山1917 年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至1949 年广州解放为考察时段,将海关革命斗争史与地方档案相比照分析,探究粤海关职工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粤海关职工运动在收回海关主权斗争中的历史作用。
一、黄金期:国共第一次合作下的粤海关职工斗争高潮
(一)粤海关职工运动兴起的地源优势
1917 年,孙中山来到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简称“广州军政府”),面对自鸦片战争以来外籍税务司③外籍税务司制度: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江海关的行政和征税业务被迫中断。1854年,以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为首的英法美三国领事以恢复关税征收为诱饵,向中方提出由外国人帮助管理海关的征税工作,并得到两江总督怡良的首肯。1854年6月,上海道台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与三国领事以会议记录的方式制订了江海关聘用外国人管理税收的外籍税务监督制度的具体办法。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作为《天津条约》附约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10款规定,海关任用洋员的制度从江海关推广到全国各口岸海关,自此确立了海关的外籍税务司制度。参见李爱丽:《晚清美籍税务司研究——以粤海关为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把持中国海关、蚕食中国主权的现状,孙中山提出:“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72页。的民主革命目标。为此,广州军政府于1917-1925 年,同海关外籍税务司及各国驻北京公使团就摊拨“关余”⑤所谓“关余”,是指海关税款扣除海关行政经费(包括驻外使领馆经费)及偿付外债、赔款后的余款。这笔本属于中国政府自行支配的经费,列强公使团却以维护“中国关税之安全,关政之完整”为由,交海关外籍总税务司调拨。1916年下半年起,因为商业发展,进出口贸易激增,关税增幅较大。1917年,中国加入一战,对德奥宣战,停止支付两国的庚子赔款,关余数额越来越多。广州军政府和北洋政府都希望将关余收为己用,列强也企图利用这笔巨款来左右中国政局。有关“关余”的斗争可参见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50—568页;张俊义:《1918—1922年南方政府争取关余分配权的斗争及交涉》,《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杨智友:《孙中山与“粤海关事件”》,《档案春秋》2016年第11期。的问题展开斗争。在这期间,国共两党先后在广州召开了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正式确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成功地将不同党派和广大民众聚集在反帝爱国的统一阵营下。在国共两党共同推动下,“关余”斗争逐步由分拨税款⑥1919年,安格联在广州军政府的压力下不得不向北洋政府和公使团疏通,最终同意根据1918年军政府管辖下各口税收和当年全国海关税收总数比较,按“关余”13.7%比例(计557000两)分拨给广州军政府。参见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51页。发展到收回粤海关管理权,⑦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收回“关余”的决议案,提出如收回“关余”一案被列强拒绝,广州军政府将进一步收回海关。参见前引注⑥,见第550、566页。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就海关主权归属问题与列强正面交锋,虽然最终未能成功收回粤海关主权,但它极大地唤醒了民众反帝爱国的意识,为收回海关主权斗争准备了群众基础。1924 年10 月1 日,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布《工会条例》,⑧孙中山于1924年10月1日颁布的《工会条例》共21条,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言论、出版、罢工的自由。较1922年国民党颁布的《暂行工会条例》内容有很大不同,它首次确认劳工团体之地位。参见高爱娣编著:《中国工人运动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茅家琦等:《中国国民党史》(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它是近代由政府公布实施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专门法规。有了法律条款的保护,广州的职工运动逐步走向合法化和公开化。1925 年5 月1 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中华全国总工会⑨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为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推选林伟民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刘文松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李森(李启汉)为组织部部长,孙云鹏为经济部部长。总工会办公地址设在广州越秀南路93号(惠州会馆旧址)。共产党在全国总工会内设立党团,邓中夏为书记。(简称“全总”)正式在广州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动员和开展职工运动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诸多有利因素促使广州成为了20 世纪20 年代全国职工运动的策源地之一,也为粤海关成立海关系统最早的工会组织并投身于更广泛的职工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地源优势。
(二)粤海关职工——觉醒的反帝爱国先锋
早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的前一年,粤海关华工即已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租界“新警律”的沙面罢工运动。沙面,原本是广州珠江边一块美丽的绿洲小岛,自咸丰十一年(1861 年)沦为英、法租界以来,逐渐成为各国驻粤领事馆、洋关(外籍税务司公馆、洋员宿舍、俱乐部)以及洋行的聚集地。这里诞生了广州早期的洋务工人,在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最早接触西方民主政治,同时也是深受殖民统治压迫的特定群体。1924 年6 月19 日,沙面发生了越南革命志士范鸿泰暗杀法国驻印度支那(越南)总督麦尔林(Mr.Marlin)事件。⑩1924年6月19日,法国驻越南总督麦尔林(Mr.Marlin)抵达广州,并于当晚在沙面胜利酒家进餐时,被投弹行刺,总督本人无恙,但其他7人负伤(包括海关医务官Dr.L.A.N.Casabianca和法国领事Gerant),3人死亡,行刺者为越南人范鸿泰。沙面英法租界当局以此为借口,颁布“新警律”,规定中国人进出沙面必须携带执照,并且不得在沙面居住等条款。针对租界当局对中国人实施的歧视行为,中共广州地委⑪中共广州地委的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广东区委,1924年初改为中共广州地委,直属中央局领导,由中央驻粤委员谭平山代表中央局具体指导,其管辖范围是广州和香港,具体负责人冯菊坡。1924年10月又改为中共广东区委。派出刘尔嵩、施卜、穆青、周文雍来到沙面,发动华工罢工以抗议租界“新警律”。7 月13 日,受雇于英、法领署和粤海关税务司公寓的华工率先宣布罢工。⑫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广州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在他们的影响下,在沙面工作的其他中方办事员、买办、巡捕、佣仆等约800 人纷纷撤离租界,沙面罢工运动就此爆发。英法列强原本奢望于广州军政府出面制止,但孙中山严正回复:“华人此次因争人格发生合理循轨的罢工,政府实不能加以取缔。”⑬曾成贵:《中国工人运动史》(第3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罢工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迫使英法领事于8 月17 日取消“新警律”。这次以海关华工和洋务工人为代表的沙面罢工运动的胜利,是广州反帝爱国运动的一个标志性起点,也是粤海关职工在近代工运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1925 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中共广东区委⑭中共广东区委时任委员长(即区委书记)周恩来,秘书陈延年,组织部陈延年(兼),宣传部周恩来(兼),农民运动委员会阮啸仙,工人运动委员会冯菊坡、刘尔嵩。1925年2月,陈延年继任为区委书记。广东区委旧址位于今广州市文明路75-81号。书记陈延年和中共全总党团书记邓中夏商议,发动一场以华南为中心的反帝爱国大罢工以声援上海。考虑到广州沙面租界和香港两地均处于英殖民统治区域,这里的华工具有较强烈的反帝意识,于是兵分两路前往两地发动罢工。⑮参见前引注⑭,见第216页。1925 年6 月21 日,在“沙面中国工人援助上海惨案罢工委员会”的带领下,受雇于粤海关税务司公寓的华工离开租界加入到罢工队伍中来。3000 余名沙面洋务工人与返粤的香港罢工工人在广州汇合,⑯广州工运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广州工人运动大事记》,1985年版,第92页。组成了省港大罢工先锋队。从1925 年6 月省港大罢工正式拉开序幕,至1926 年10 月罢工结束,大罢工共持续了16 个月,成为了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工人运动的典范,给予英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投身其中的粤海关职工在大罢工实践中集聚了革命力量,为走上自觉的、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三)全国海关第一个工会组织诞生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在沙面工作的海关华工全部撤离租界。粤海关税务司贝泐(F.H.Belle,英籍)强令罢工者复工未果,便于1926 年2 月24 日开除了林玉衡、谭乃、梁福基、谭旺共4 名海关华工参加罢工者。⑰《卑路(贝泐)要海关工人入沙面》,《工人之路》民国十五年二月六日,第2版。这让长期受外籍税务司压迫的华工认识到“非联合全体关员,实不足以资对抗”。⑱《海关职工之大联合》,《工人之路》民国十五年三月九日,第3版。是日晚8 时,粤海关华员潘东明、林玉衡等召集百余人集会,大会推选潘东明为主席,一致通过坚决不入租界为洋人服务的协定。3 月,在潘晃等63 人的倡议下,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在广州西关西荣巷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海关系统的第一个工会组织。
粤海关华人总工会通过了《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章程》,并对外发表了《中国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宣言》⑲《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章程》、《中国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宣言》现存广东省档案馆,见粤海关税务司给总税务司半官方函第290号,1926年。,向社会揭露海关主权操纵于外人的危害,控诉外籍税务司“欺凌我同胞,压迫我工友,竟无故封关,及无端开除我工友多人”的行径。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海关华员第一次摆脱外籍税务司的束缚,以海关华员群体的身份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对海关外籍税务司管理体制的一次公开的、勇敢的挑战。他们还通过自办的刊物《前进》⑳粤海关华人总工会于1927年4月1日创办内部刊物《前进》。参见潘启后:《粤海关职工在“省港大罢工”中的斗争》,《海关研究》1989年增刊;《中国海关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6页;《中国海关通志》方志出版社2012年版,第985页。广泛号召全体华员,“为收回海关管理权,务望在粤海关服务之工友,及早觉悟,踊跃加入本会,以厚实力,共同奋斗”,㉑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税务司给总税务司半官方函290号附件,1926年3月。很快,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的会员就突破了300 人。
工会成立后,由国民党广州市第九区党部向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苏兆征(中共党员)、邓中夏(中共党员)、苏成章(中共党员)作了汇报,㉒广州海关编志办公室编:《广州海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67页。接受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㉓中国海关学会编:《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并在广州市劳动局注册备案。㉔广东省档案馆编:《民国广州要闻录·粤海关情报卷》(第十九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22页。这是粤海关华员第一次真正拥有集会、结社、罢工、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它不仅让职工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发展起来,同时也为其他海关华员建立工会组织,开展职工运动提供了积极的借鉴经验。
(四)率先开征二·五附加税并收回海港检疫权
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的成立,招致了外籍税务司贝泐的反对,他宣称该工会是“旨在干涉外人管理海关行政”的非法组织,并于1926 年4 月1 日再次开除坚持罢工的20 名工会会员。㉕参见前引注㉒,见第368页。为阻止华员参加工会组织,贝泐于6 月8 日发出书面命令,明确“任何海关雇员,参加工会者立即撤职”。㉖广东省档案馆编:《民国广州要闻录·粤海关情报卷》(第十八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98页。他在召集全体华员训话时重申了总税务司安格联(Francis Arthur Aglen)关于“不准参与政治事项”的通令。粤海关华人总工会针对外籍税务司反对华员工会,开除会员的恶劣行为,向全总、省港罢工委员会以及海关监督分别递交请愿书,表示坚决维护海关主权,坚持罢工之决心。全总秘书长刘少奇㉗刘少奇在1926年5月1-12日于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总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于6 月29 日到粤海关调查,就税务司贝泐所称的“工会会员包围海关一事”形成专题报告送呈广州国民政府,㉘广州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成立,在原广州大元帅府基础上改组而来,是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以委员制取代了大元帅府的一长制,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张静江等16人任委员,汪精卫任主席。1926年12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宣布中央党部和政府迁往武汉。以事实证明“工人并无包围海关之事亦无强迫加入工会之情”。㉙广东省档案馆:1926年7月8日《人民周刊》第16期。但贝泐并未善罢甘休,于7 月3 日再次开除了4 名会员,并“坚决要求政府,解散其不承认的海关工会”。㉚参见前引注㉖,见第295页。他还借口省港罢工纠察队扣留了尚未经海关查验完税的货物,“妨碍”了海关执法,擅自下令海关停止验货(即“封关事件”)㉛《呜呼!英国帝国主义险狠程度!》《英人停止海关验货居心之恶毒》,《工人之路》第240期,第2版。,其行径已大大超出一名外籍税务司的职权范围,是对华员人权以及海关主权的恣意侵犯。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及时通过全总创办的《工人之路》㉜《工人之路》于1925年6月24日创刊,邓中夏任主编。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主办,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工人运动的报纸。该报对省港大罢工进行全面跟踪报道,其中有许多涉及到粤海关的事件,如税务司开除华员、贝泐“封关”事件以及社会各界对粤海关外籍税务司的声讨通电等报道。1927年广州“四·一五” 清党政变前期被迫停刊。向社会披露税务司擅自开除华员及“封关”事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广州工商界联名抗议,要求粤海关开关验货并撤换税务司贝泐。㉝《广州工商抗议海关事件》,《工人之路》第241期,第2版;《工商联合对粤海关税务司贝尔(泐)宣言》《统一广东各界代表大会抗议粤海关税务司自行封仓之宣传大纲》,《工人之路》第242期,第2-3版。8 月8 日,广州15 万人举行反英大会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高举“收回海关”的旗子,高呼“取消协定关税”“取消外国人管理关税权”等口号走上街头抗议外籍税务司的恶劣行径。㉞参见前引注㉒,见第368页。省港罢工委员会向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发出通电,要求“撤惩贝路(贝泐)以庶平众怒”。之后,上海、南京、武汉、天津等地的政府和商会等纷纷发来通电,一致声讨外籍税务司对中国主权的侵犯。1926 年12 月1 日,在社会各界的声讨中,税务司贝泐被迫调离粤海关。㉟参见前引注㉒,见第27页。
1926 年的广州注定不同寻常。除了已持续了一年的省港大罢工之外,10 万名国民革命军亦于同年在广州誓师北伐,形成了民众运动与革命武装相结合的强大的反帝浪潮,它迫使各国列强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对华政策。广州国民政府抓准这一有利时机,不惧列强威胁,于1926 年9 月7 日公布了《征收出产运销物品暂时内地税条例》,并通告各国领事,确定于1926 年11 月1 日起率先对进口广州的外国一般货物加征2.5%、奢侈品加征5%的附加税,简称二·五附加税。㊱二·五附加税:即对进口广州的外国一般货物加征2.5%的附加税,对进口广州的奢侈品加征5%的附加税。此笔钱主要用于安置罢工工人的费用。1926年10月10日,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宣布撤回各海口纠察队伍,停止封锁香港,恢复省港交通,长达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结束。在此后的13 个月间,奉、鲁、直、滇、湘、赣等地通商口岸纷起效仿开征附加税。㊲参见前引注⑥,见第597页。广州国民政府以开征附加税作为解除片面协定税则㊳片面协定税则是相对于主权国家的自主税则或国定税则而言的。近代中国的片面协定税则始于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包括《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天津条约》等),条约规定除茶、丝、鸦片及免税商品外,所有进出口货物一律按“值百抽五”税率征税。此后中国长期受制于列强胁迫实行此固定税,本应对贸易起保护任用的关税失去了应有的财政保护及调节作用。的举动也极大地触动了北洋政府。1927 年1 月,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顾维钧下令征收二·五附加税,遭到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的拒绝。经北洋政府商议,一致同意免去安格联总税务司一职;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从未有的“革命外交”大成就。研究近代海关史的陈诗启将此举比作“20 世纪20 年代的大变局”,他指出:“随着1926 年9 月广州国民政府宣布开征二·五附加税,以及随之而来的总税务司安格联革职,说明协定关税的壁垒,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以及严重束缚中国发展的不平等条约,已被打开了缺口。”㊴参见前引注⑥,见第608-609页。1926 年9 月16 日,广州国民政府乘胜追击,成功收回了原由粤海关兼办的海港检疫权,㊵海关兼办海港检疫是指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客货交流日益频密,传染病传入风险亦随之加大。由洋人把持下的各口岸海关、租界也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陆续在港口城市涌现。为了保护旅居中国的外籍人健康,同治十一年(1872年),总税务司赫德要求海关对来自疫区的商船实施检疫。清廷虽明知检疫权归属国家主权,但由于检疫外国船只涉及所属国领事裁判权,为避免可能引发的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便轻易地将检疫权交付给外籍税务司制度下的海关承办。建立了中国人自己创办并管理的港口卫生检疫机构,此举较1930 年7 月1 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启动对全国各港口检疫主权的接管工作㊶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财务部长宋子文、卫生部长刘瑞恒、关务署署长张福运、总税务司梅乐和及各海关税务司、各国使领、航业代表等议定改组海港检疫事务。1930年7月1日,国民政府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在上海成立,启动对海关外籍税务司兼管的各海港检疫事务(1930年接收上海港,1931年陆续接收厦门、汕头、汉口、牛庄、安东等港口检疫),至1932年收回各海港的检疫权。提早了4 年。
(五)海关职工斗争从孤立走向联合
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的成立以及广州率先开征二·五附加税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海关华员的斗志,伴随着1926 年9 月广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洪流,一股反帝爱国浪潮席卷全国。1926 年10 月北伐军攻占武汉,是年11 月江汉关华员成立了“江汉关职工总会”;次年3月北伐军进驻上海,当年3 月-4 月江海关成立了“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㊷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其前身是由在江海关外班工作的广东籍华员自发组织的小规模俱乐部,设于上海四川北路(现武进路)110号,最开始只是一些在江海关工作的广东籍华员在工余时消遣的组织,后为保护因举报英籍洋员的外班华员宋伯平(广东人)免受洋员报复,将俱乐部人员范围扩大至全体外班华员,于1927年3月13日正式成立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并发表《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宣言》和《章程》,“以提高职权,改良待遇,收回关税自主”为唯一方针、唯一主旨。参见王良:《外班华员俱乐部产生之前因后果》,原载粤海关博物馆馆藏《关声》第四卷合订本,民国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版,第368-369页。和“海关华员联合会”。㊸海关华员联合会:成立于1927年4月24日,在江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骨干汪文卓、张韵等人宣传和推动下成立的全国海关各阶层华员联合会,也是海关华员为了争取关税自主、争取华洋待遇平等而成立的华员最大的团体。从1927年4月24日成立到1931年12月31日解散,共计4年8个月。北伐军所到之地的海关工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并且由点聚面,职工斗争的方式也从粤海关走向了系统内大联合。
1928 年5 月,上海、广州、汉口、九龙、天津等重要口岸海关联合签名向总税务司提出5 点要求:(1)缩短工作时间;(2)改良职务分配;(3)保障华员职权;(4)严抄出进船只;(5)均等差别待遇,取缔歧视华员。㊹见前引注㉓,见第13页。这是全国海关职工运动的一次总动员。1929 年2 月27 日,关务署㊺关务署: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对海关管理,在财政部下设关税处,10月关税处改为关务署,统辖全国海关(包括洋关、常关、外籍税务司、海关监督)和内地税局。下令成立“改善关制审查委员会”,推行对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改革(即“关制改革”),其核心即海关不再招收洋人(专业技术人员除外),实行华洋员职位平等、待遇平等的举措。这成为1854 年外籍人操纵中国海关事务㊻1854年6月29日在上海成立海关关税管理委员会(Board of Inspectors),这是中国第一个雇用外籍人参与中国海关政务管理的机构。由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提名组成的关税管理委员会代替之前江海关行使海关职权,主要成员为上海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另外3人均是英、法、美驻中国领事馆的外交人员,分别是英方上海副领事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法方领事馆译员史亚实(Arthur J.Smith)、美方领事馆贾流意(Lewis Carr)。以来,海关华员第一次通过有组织的、联合的职工斗争为全体海关华员赢得的胜利,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员在海关中的地位。
(六)国共两党对工会的影响
1922 年6 月,中国共产党向社会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党的政治主张得到了海关华员的拥护与支持。1925 年10 月,中共中央通过了《职工运动决议案》,明确“在比较自由的地方(如广东)……每个工会成立,党即须尽力活动,组织党团及支部,加以严密地组织与训练,使工会行动在党的指导之下。”在此背景下,粤海关华人总工会成立后即接受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㊼参见前引注㉓,见正文第5页。从这一点来看,粤海关工会自成立之初便打上了中国共产党的烙印。当时中共广东区委设有“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担负在罢工工人中发展党的组织和教育训练党员的责任。罢工期间,中共广东区委还为罢工工人党员上党课,举办了一系列训练班、党员深造班等,培养训练了一批工人党员骨干。”当时中共广东区委下的罢工党团负责人邓中夏,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副委员长何耀全均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和活动家,他们在领导职工罢工斗争的同时,注重吸收先进分子加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㊽中共广东省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在他们的影响下,粤海关华人总工会成为了中共领导下的海关进步组织。
1927 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宣告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内形势急转直下。广州的李济深、古应芬等人紧跟蒋介石的步调于4 月15日发动了“四·一五”清党政变,大批的军队突袭了全总广州办事处,并大肆搜捕工会里的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当天被逮捕和拘留者约2000 人。㊾参见前引注㉔,见第60页。在广州警备司令钱大钧的命令下,12 名重要共产党负责人(包括刘尔嵩、李森、萧楚女等)全部予以枪决,另有500 名共产党员被关押在南石头感化院内。㊿参见前引注㉔,见第69页。粤海关税务司贺智兰(R.F.C.Hedgeland,英籍)也开始加紧对粤海关华人总工会的清理。他请示总税务司开除黄尚、李兆鹏、黄国良、李广等4 名工会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分子,其中黄尚被认定为“纯粹的红色人物”,声称如不开除他则“洋帮办的权威就会受到绝对的削弱”。10 月31 日,黄尚被开除。1928 年1 月7 日,广州市公安局强行封闭了粤海关华人总工会,并逮捕了2 位工会领导人(姓名不详)。51参见前引注㉒,见第28、369页。全国海关第一个华员工会组织就这样被扼杀了。这无疑是对粤海关进步力量的一次重创,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未被血腥的镇压吓倒,而是秘密转入地下,压缩党的活动范围,将党的工作由公开转为半公开或隐秘状态,逐步恢复并保存力量,在日益险恶的环境中继续领导职工为寻求海关主权独立而不懈斗争。
二、低谷期:日寇侵华时期粤海关职工运动转向抗日救亡
(一)海关华员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民族危难之时,海关华员没有安居优职坐视国家危亡,而是毅然投身到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
1933-1936 年,粤海关华员积极响应“海关华员爱国捐”行动,按照高、中级华员每月正薪5%、下级华员每月正薪2%作为“慰劳及补助为国御侮军队之用”。52华员抗日爱国捐管委会由丁贵堂、边霭普分任正副委员长,爱国捐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关华员的积极响应。参见《中国海关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1937 年8 月起,因广州地处连通南北和粤港的交通节点(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日本开始对广州实施了长达14 个月的大轰炸。粤海关税务司李度(L.K.Little,美籍)写道:“我看到了日本飞机制造的无法形容的大屠杀。若对这个突袭依旧抱持着不是肆意袭击的话,那就是在玩文字游戏。”53“李度致梅乐和”1938年6月10日,《中国与西方》第296卷。转引自方德万:《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姚永超、蔡维屏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版,第360页。但海关外籍税务司除了口头谴责外,并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举措,仍幻想“独善其身”。54“(1938年)在梅乐和的领导下,面对新事件时,海关都是采取和1932年日本侵占东北时相同的做法。他们保持着同一个信念,那就是海关能够在战争中独善其身,并且一如既往,不管战争结果怎样,一旦鸣金收兵,海关就能恢复运转。”参见前引注53,见第361页。1938年5 月,英国为保全对中国海关的统治,不惜牺牲中国海关的权益,私下与日本签订了所谓《英日关于中国海关问题的协定》。根据协定,日本占领区内的海关虽于名义上仍奉总税务司之令行事,但具体管理权已由日籍关员掌控,所征收税款一律存入日本正金银行。一个关乎中国主权问题的谈判,英日两国竟将中国排除在外。面对妄图鲸吞中国的入侵者,当政者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沦陷区海关沦为敌伪的敛财工具,这种赍粮藉寇的行为让国人为之愤懑。为了维护民族的利益与尊严,粤海关共产党人(朱人秀、王兆勋等)迅速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爱国募捐运动,他们号召全体华员当尽一份责任,以共赴国难之心支援前线将士抵御外侮。一批批现金、衣物、药品等与各地海关所捐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海关华员的爱国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据统计,全国海关1931 年12 月捐助马占山抗日军饷1000 元(银元)、1932—1933 年捐助东北义勇军2203 元(银元);1933—1936 年海关为前方中国将士共捐银元和法币75 万元。55中国海关博物馆编著:《烽火硝烟守国门——中国海关与抗战》(1931-1945),中国海关出版社2016年版,第166页。当年接受海关捐助的军队还有十九路军、傅作义第7 兵团、冯玉祥、吉鸿昌华北抗日军队、朱德领导的八路军以及叶挺新四军等。56杨智勇:《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0、224页。
(二)成立爱国救亡读书会
1937-1938 年,天津、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一大批文化界名人如郭沫若、茅盾、夏衍等纷纷南下,广州成为了左翼作家联盟基地。1938 年1 月1 日,以郭沫若任社长、夏衍57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周恩来调去与鲁迅筹建中国左联作家联盟。夏衍于1947年5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委员,其对外公开身份是左翼文化人。任主编的《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先进的革命思潮激荡着海关华员心中抗日救国的烈火。粤海关朱人秀(中共党员)58朱人秀,1936年江海关第一个党支部宣传委员,因1938年5月7日参加江海关华员罢工运动,被江海关税务司罗福德从江海关调至粤海关。在到达广州三个星期后,他就跟党的南方局接上了组织关系。与其一同调粤海关的还有王兆勋、孙君模二人,之后不久,朱人秀介绍王兆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见前引注㉓,见第110-119页。、王兆勋(积极分子,后经朱人秀介绍入党)等人积极为《救亡日报》撰稿,59参见前引注㉓,见第109页。他们还联合孙君模(积极分子),严德馨等10 余名华员,在粤海关俱乐部成立了爱国救亡读书会和时事座谈会。邀请夏衍前来海关作报告,宣讲时势,组织华员前往难民居留所慰问,60参见前引注㉓,见第123页。让广大华员直接而深切地了解日寇暴行,激发爱国情怀。读书会还通过读书研讨、公开演讲和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将革命活动同“勤学、勤业、勤交友”相结合,吸纳思想进步的海关同仁加入抗日救亡阵营,培养了一支拥有进步思想的理论先锋。
(三)从《关声》到《抗战关声》
《关声》61《关声》是中国海关华员群众团体创办刊物,自1927年5月26日出版第一期,至1949年10月15日最后一期,共出版约200期,是当时出版时间最长、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广大海关华员喜爱的内部刊物。最初由江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于1927 年5 月26 日创刊。1937 年11 月,上海沦陷,《关声》被迫停刊。粤海关朱人秀(中共党员)受《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的鼓舞,为了不让这份在海关华员中影响最大的杂志停刊,他联合陈双玉(中共党员)、王兆勋(积极分子)以及当时留在广州的“江海关同人救亡团”团员叶厥孙、陈琼瓒等人以粤海关华员俱乐部为平台,在广州继续出版《关声》,为贴近抗日救亡的主旨,他们将《关声》更名为《抗战关声》。62《中国海关通志》(第二分册),方志出版社2012年版,第984页。为提高影响力,他们广泛发动其他海关的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如胡实声、林大琪、戚维新、梁家瑛、洪履权等为《抗战关声》投稿。这一时期刊载了大量著名人士的演讲,包括郭沫若《中国民族的喜悦》、章乃器《抗战总形势的分析》、王造时《东北义勇军活动概况》、陈西士《中国海岸线的封锁问题》以及罗青《保卫大上海》等进步言论。每周还刊登《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一周工作报告》,及时报道海关关员支援抗日活动情况。1937年11 月12 日淞沪沦陷,在1937 年第8 期特别刊载了《保卫大上海、死守大上海》的专稿,向困守闸北四行仓库的八百孤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63参见前引注㉓,见第291页。
《抗战关声》通过及时报道各海关所在地抗日救亡活动情况以及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的工作情况,揭露日本对中国的残酷侵略和暴行,号召海关职工“坚定抗战的意志,将一切献给国家”,誓为民族的生死抗战到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关总税务司署被迫由上海迁往重庆,此时的海关已被一分为二,一个在日占区(由日籍人岸本广吉领导),一个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由英籍人周骊C.H.B.Joly 代行总税务司)。《抗战关声》一部分通过邮寄的方式发往国民党控制区的海关,还有一部分因日占区停邮的缘故,由陈双玉联系可靠的外国商船将《抗战关声》秘密运往上海、天津、青岛等沦陷区海关。64参见前引注㉓,见第123、273页。《抗战关声》在这一时期对团结和动员全体华员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发挥了战斗号角的作用。
三、抉择期:内战爆发后围绕海关的最后较量与抉择
(一)中国共产党对职工运动领导策略的转变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饱受战乱之苦的国人盼来了和平的曙光,但日本的投降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终结。1946 年3 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于当年9 月急调新1 军、54 军、63 军等进驻广东,以“绥靖”和“剿匪”的名义,在广东地区屠杀进步人士。同室操戈的局势让广州的职工进步运动转入了地下,粤海关地下党组织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六字方针,65“十六字方针”:最初由刘少奇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工人运动中总结,之后毛泽东进行了完整概括。参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化整为零,实施分散领导的策略。
这一时期,粤海关内部先后有三条相对独立运行的地下党组织网络。第一条线是粤海关党支部,主要成员张家栋(书记)、陈康羡、陈弘仁;第二条线由中共广州特派员钟明(化名杨子江)66钟明,1946-1947年任中共广州特派员,直属中共广东区委城市工作委员会领导,专管华南各城市的地下党的工作。1948年9月—1949年10月,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城工委副书记,仍兼任广州特派员。单线联系,主要成员陈双玉、黄扆贵、程逸岩;第三条线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者协会”(党的外围组织,简称“新经协”67“新经协”,全称“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者协会”,于1948年在广州成立,负责人钟明。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旨在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组织群众保护机关企业,调查广州经济情况,搜集各经济部门的资料,开展经济斗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广州工作。),是党在进步分子中的秘密核心组织,68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广州党史资料》(第2辑),广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主要成员徐绍宏、曾保棠。该协会最初联系人是中国银行的陈国材同志,后转由粤海关党支部陈弘仁同志领导。69中国海关学会编印:《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资料选集》(第二辑),1987年6月,油印本,第167页;参见前引注㉓,见第218页。粤海关地下党通过“三线布局、遍地开花”的战略部署,以多头派出,平行组织的方式灵活地领导海关职工斗争。这种领导策略的转变源于周恩来领导南方局70中共南方局,1939年1月16日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南方局直接领导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福建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党组织。时提出的“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工作要遵循在主要的群众集聚的单位建立起一个乃至数个平行的支部”711941年底,周恩来在重庆红岩召开的南方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04页。具体指示,能很好地兼顾国统区中共党组织的隐蔽性和独立性,确保党的领导力量在白色恐怖环境下的安全。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斗争
1947 年底,广州物价飞涨已达到市民难以为生的境遇。据统计,广州市区平均每日饿死、病死于路上者竟达20 人之多。72参见前引注⑯,见第291页。海关华员的生活水准亦深受牵连。“反饥饿、反内战、反
迫害”是这一时期中共地下党领导职工运动的总方针。为改善海关员工的生活,粤海关的地下党员程逸岩根据上级党组织作出的“尽量少搞大规模联合性罢工,采用分散隐蔽合法的斗争”的指示,73《对广东游击战略战术的指示》(1947年),参见广东档案史料丛刊《华南党组织档案选编》,广东省档案馆1982年版,第71页。决定由各条线分头发动职工开展为提高生活待遇的经济斗争。中共党员陈弘仁负责联系外勤人员、瞿荣负责发动工友、曾保棠和梁宝贤负责秘书课和会计课、梁子能负责总务课……74参见前引注69,见第168页。在各线的精心策划下,全体华员“不约而同”于1948 年1 月7 日起,集体罢工3 日。全体职工以联名形式向粤海关税务司提出借支工资的请求。面对汹涌的民意,粤海关税务司不得不同意借支2 个月工资。粤海关华员在为自身争取权益的同时,还以电报形式声援江海关员工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75《中国海关通志》(第一分册),方志出版社2012年版,第60页。是年底,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制定全国公教人员薪津新方案,海关职工工资平均下降30%,76参见前引注52,见第326页。严重的通货膨胀让素有“金饭碗”之称的海关职工对国民政府失望至极,“久违的(抗战)胜利总算来到了,但似乎看不到改善我们待遇的任何前景”。77“赖声劳致李度”,1945年12月21日,载“总税务司至各口岸海关半官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989。转引自前引注53,第385页。到了1948年,“海关华员的薪水仅是战前水平的10%-45%”。78“上海华员致李度”,1948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转引自前引注53,第385页。在民众挣扎在生死线上之时,国民政府却仍不忘与民争利,大肆抢夺钱财,79“政府价值三亿美元的金银和外汇储备转移到了台湾”,〔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79页。竟命令海关动用巡缉舰将中央银行的库存黄金、白银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国宝陆续运往台湾,80“为保存故宫博物院先民留下来的珍贵古物,决定将其迁往大后方,教育部乃向海关调借数十万元的现款供做国宝运送之用。”“(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海关“海星号”缉私舰载运中央银行库存黄金、白银等数百吨(共计774箱,合纯金2,004,459市两)自上海运抵基隆。”财政部关税总局编撰:《中华民国海关简史》(台北),1995年版,第28-29页。另参见前引注52,见第335页。与此同时,粤海关地下党员程逸岩正联合曾保棠、徐绍宏在海关华员中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带领全体职工向海关当局提出最低生活保障诉求,以“有理、有利、有节”的经济斗争与海关当局进行不懈的斗争。81参见前引注㉓,见第220页。1948 年的国民政府除了战场上的接连失利之外,作为大后方的经济与民心也已丧失殆尽。
(三)海关上层的统战工作
1949 年4 月25 日,国民党政府南撤广州,广州成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国都。82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后,总统府设在广州石牌新建市立第三中学。李宗仁行使“代总统”职务。行政院设在华北路(今广州解放北路迎宾馆)。4 月27 日,总税务司李度(L.K.Little,美籍)也从上海撤至广州,并启动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83二档馆海关档案,六七九(6)300。转引自孙修福:《中国近代海关首脑更迭与国际关系》,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年版,第353页。“1948年底,李度派其亲信左章金来穗筹办总税务司驻粤办事处,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即,李度将总税务司职务交丁贵堂,带副税务司江辰生及吴道頥自沪抵穗,在长堤粤海关二楼开始办公。”参见广东省档案馆(49)二全宗永久2卷,第45-46页。面对突变的局势,中共党组织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调整为争取海关中高层,团结一切力量开展护关运动,争取赢得接管海关的主动权。
1949 年4 月,当总税务司南撤广州后,粤海关华员税务司方度84方度:浙江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自税专毕业,1948年2月27日-1949年5月7日任粤海关税务司。1949年底随美籍总税务司李度南撤台湾,任机要科税务司。1949年12月27日,李度离台返美休假时,颁发总税务司通令,任命方度与罗庆祥(人事科税务司)一同代理总税务司一职。1960年6月23日,方度被台湾财政部任命为(台湾)海关总税务司。兼任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主任,很显然他已被总税务司拉拢并成为其亲信。其继任者巴斯度(C.J.Basto)来自葡萄牙,副税务司吕少西(1949 年8 月被提任为粤海关税务司。)因其在1946 年在总税务司署(重庆)秘书科任代理副税务司时,曾出面支持重庆海关职工发起的经济斗争,85参见前引注㉓,见第192页。所以被中共列入了争取海关高层的统战对象,并决定由地下党员程逸岩负责打开吕少西这个突破口。程、吕二人于1947 年2 月同时调任粤海关,据吕少西档案记录,“1947-1951 年(两人)在(粤)海关同事四年余,其中有一个(较)长时间同室办公,闲暇时常相往来。”中共派程逸岩去做前期摸底工作,可打消吕少西的戒备。为确保万无一失,党组织另派有曾保棠(新经协成员)和梁宝贤(积极分子)从外围协助开展对吕少西的统战工作。三人巧妙地利用工作之便,密切与吕少西的日常交往,交流对时局的看法,传递共产党的政策与主张,消除吕少西对于新政权的顾虑。待时机成熟后,程、曾、梁三人约定时间一同前往吕少西的家中做工作。86参见前引注㉓,见第223页。在他们争取下,吕少西决定跟随共产党,配合地下党组织开展护关护产以迎接海关解放。9 月,吕少西在海关俱乐部召开了一次全关职工大会。在会上,吕少西介绍了华北和华东各解放区海关在政权变更后如常办公的情况,希望大家打消顾虑,安心工作。吕少西的公开讲话对于稳定职工情绪,避免海关专业人才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接下来的粤海关接管工作赢得了主动。
(四) “粤海关应变委员会”的领导权
1949 年4 月,总税务司李度南撤广州后即召开副税务司以上人员会议,提出要维护海关完整性,通令各海关成立应变时局的官方组织(统称“应变委员会”),试图通过这个组织继续掌控海关。程逸岩迅速将这个情况向其上线钟明同志作了汇报,钟明指示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设法参加并掌握这一组织,利用这一组织为我所有。”87参见前引注69,见第157页。程逸岩随后在其家中(广州沙面博爱路)与陈弘仁、曾保棠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并就如何设法让党员和积极分子打入这个官方组织,利用其开展关产保护和接管工作等作了周密部署。
1949 年5 月26 日,粤海关应变委员会(后更名为“粤海关员工互助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主任由税务司(最初是葡籍的巴斯度88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92。,之后为吕少西89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98。)担任,副监察长程逸岩任顾问(实际是地下党组织总指挥)。委员会下设6 个小组,包括总务、警卫、卫生、消防、购运、保管等小组。90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90-002393。粤海关地下党以应变委员会名义,将陈弘仁(中共党员)、陈康羡(中共党员)、曾保棠(新经协成员)、申树滋以及其他积极分子安排到委员会的关键岗位。其中曾保棠安排在秘书课兼南迁广州的总税务司署电报岗,负责密切关注海关高层动向,及时传递重要情报,保证大楼和档案安全;陈弘仁负责防火和关艇的安全;陈康羡负责各分支关卡及机场方面的消息;申树滋负责沙面宿舍及私货仓的安全。各项工作统一听从地下党组织总指挥程逸岩的部署。91参见前引注㉓,见第224页。此外,特别强调程逸岩、张家栋和陈弘仁主要负责秘密传递党的指示,尽量避免公开活动。曾保棠、申树滋主要负责外围联络等事项,以明暗双线配合的方式领导职工护关运动,减少不必要的暴露,确保万无一失。
(五)围绕海关的最后较量
1949 年解放前夕,国共两党以及外籍税务司三方围绕海关展开了最后较量。外籍税务司试图通过应变委员会继续保持海关的中立与完整,以保全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海关的延续。国民政府方面同样期望保留外籍税务司制度,一是继续追随美国,充当其附庸,以求得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当时国民政府任命的总税务司是美籍人李度);二是寄望于外籍税务司对中国海关的掌控,妄想摆脱海关被中国共产党接管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方面则设法利用应变委员会的合法身份,将党的力量打入进去,以掌握领导权,确保新旧政权更迭后海关的顺利接管。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三方博弈,开局后的局势取决于三方的领导策略,终局的胜负则取决于海关职工的最终抉择。
中共广州特派员钟明在广州解放后,曾写下《为了祖国南大门的黎明——党领导广州人民坚持斗争迎接解放的回忆》,文中记录了这么一段话:“粤海关是个工作重点,我党在其中开展了积极的活动并吸收了一位专员参加了党,从而保证了海关的顺利接收。”92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档案馆编:《广州解放史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293页。文中未点名的“专员”就是粤海关副监察长程逸岩。今天的广东省档案馆也保存有一份“粤海关应变委员会”档案资料。93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89-002403。这些对于复原1949 年广州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粤海关职工开展护关护产,迎接解放等的各项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一是储备应变粮。为保证战时海关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粤海关地下党员通过互助委员会及时将海关原计划拍卖的缉私查获的大米10 吨作为应急粮,94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923。解决了职工燃眉之急,稳定了人心。二是保全海关税款。解放前的粤海关不仅管理进出口税收,而且管理港口、航道和海务等业务,总税务司在南撤广州后不久即把海关所征约100 万港元的浚河款存入香港的银行,并计划将粤海关所征关税也转移至台湾。中共地下党得知此情后,立即以应变委员会名义向粤海关税务司巴斯度(葡籍)争取保留该税款,在副税务司吕少西积极帮助下,成功将海关征收的税款转为海关关员的薪酬储备金,阻止了总税务司挪用税款的企图。三是守护海关历史档案。1949 年6 月,在粤海关秘书课工作的曾保棠、梁宝贤紧急向程逸岩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总税务司李度将于近期带方度(原粤海关华员税务司)、罗庆祥(总税务司署人事科税务司)等高级职员乘关艇撤往台湾,同时转移的可能还有粤海关珍贵的历史档案。95海关总税务司李度于1949年8月22日偕部分高级职员(方度、罗庆祥、武备等)去了台湾。这则情报顿时引起程逸岩的高度警觉,为避免海关历史档案随总税务司流失国(境)外,程逸岩、曾保棠、梁宝贤与税务司吕少西秘密商议解决方案。最后他们商定立即将5128 卷粤海关历史档案96粤海关档案记录了1861-1949年间,广东地区的经济、贸易等与海关业务直接相关的事务状况,展现了近现代广东地区的政治局势、对外交涉、社会变迁、文化交流等情形,是研究近代海关、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综合性资料宝库。现该套资料完整地保存于广东省档案馆,2017年入选广东省首批档案文献遗产。秘密转移至大钟楼地下室私货仓内,钥匙存放于税务司办公室的保险柜内,任何人不得擅自挪动。四是妥善保管枪支。为加强战时的安全保卫,地下党员组织职工将大铲岛停泊的趸船和缉私舰艇上的所有重、轻机枪和弹药(除关警日常警卫所需外)一律移存于海关私货仓内保管,并向江门海关要回外借的重机枪(Machine Gun Heavy 9mm),对全部枪支武器清点造册,做好紧急状态下警卫力量配给和消防应急处置。97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99—002400。五是守卫海关古建筑。1949 年9 月下旬,中共广州特派员钟明告诉程逸岩,广州很快就要解放了,要防止国民党撤退前的破坏行动。应变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商定重点做好大钟楼(粤海关税务司署)、红楼(海关俱乐部)和波楼(海关宿舍)等海关古建筑的保护。他们安排人员在海关古建筑的四周和屋顶加建了防御工程,架设机枪,增派关警严加把守。党员程逸岩、陈弘仁和积极分子申树滋、梁宝贤等人日夜轮流值守,以备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98参见前引注69,见第164页。六是保护职工及家属生命安全。应变委员会设立了3处紧急避难点,分别位于大钟楼、红楼和波楼,以就近为原则分配给职工及家属。另外,还安排西堤验货场作为职工和家属贵重物品保管处。因事关职工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项工作由程逸岩亲自负责。99广东省档案馆,粤海关档案卷宗号94-2-A,002392-002393。他在每个安置点上分配了武装力量,并预先准备了柴米油盐分存各处以备用。当时粤海关周边环境异常严峻,粤海关大楼处于国民党总撤退的交通要隘,其东侧是连接珠江南北两岸的海珠大桥,西侧是国民党军队最后撤退的黄沙火车站和黄沙码头。1949 年10 月14 日,准备西逃的国民党第50 军第107 师以及联勤税警团等残部全部聚集于此。当日下午6 时,为阻断人民解放军进军步伐,国民党先是炸毁了海关大钟楼东侧不远处的海珠大桥。晚9 时,广州城内最后的战役发生在离海关大钟楼西侧不远处的黄沙火车站及码头。100人民解放军第四野第十五兵团的127师、128师和44军的132师在黄沙火车站向最后撤离的国民党刘安琪军队发起总攻,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其俘获国民党军队官兵1000多人。黄沙码头又歼灭准备乘船逃跑的国民党军队500多人,未及逃跑的国民党联勤总部第3补给区的500多人缴械投降。经过5 个多小时的激战,人民解放军最终击溃国民党残余部队,取得最后一战的胜利。101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广州党史纪事(1919.05-2006.12)》,广州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广州宣告解放。驻守在大钟楼、红楼和波楼的海关职工也经历了一次战火的洗礼,他们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确保了人员、档案和历史建筑的安全,光荣而圆满地完成了护关护产的艰巨任务。1949 年10 月15 日清晨,粤海关大钟楼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02广州长堤率先升起新中国五星红旗的单位有东亚大酒店、中原行、粤海关等。。
四、结语
风起云涌的近代粤海关职工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收回海关主权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将寻求主权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切入点聚焦于帝国主义殖民中最沉重的机构——海关。为了将中国从帝国主义的羁轭下解放出来,国共两党同心戮力,在广州领导了“关余”斗争和省港大罢工等影响深远的反帝爱国运动。良好的政治地源优势,让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粤海关职工成长为一支反帝爱国的先锋,他们在斗争实践中历练壮大,并组建了全国海关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借着省港大罢工和北伐革命的洪流,在全国海关掀起了职工运动高潮,这让原本挣扎于外籍税务司制度下的弱势华员群体凝聚成一股不容小觑的革命力量。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不仅促成广州率先开征二·五附加税,成功收回广州海港检疫权,还为1929 年全国海关“关制改革”、1929 年国定税则实施以及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全面接管各海港检疫权开辟了道路。
1931 年,日寇入侵中国。曾经轰轰烈烈的粤海关职工运动从高潮跌至低谷。面对强敌压境和民族生死存亡,粤海关华员以共赴国难之心为抗日将士解囊相助,彰显了海关华员身处洋关心系中华的最质朴的爱国情怀,虽不能冲锋陷阵,但海关华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1946—1949 年,中华民族到达了重要历史拐点。面对国共两党和外籍税务司围绕海关展开的最后角逐,粤海关职工毅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一如当初他们坚定追随共产党走在反对帝国主义的罢工队伍前列一样。只是这一次他们要斗争的不仅仅是打碎一个被列强欺凌、被反动政权压榨的旧社会,更重要的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新海关。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粤海关职工矢志不渝地跟随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伐,以必胜之信心战斗到了迎来胜利曙光的那一刻。也就在这一刻,粤海关华员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追求主权独立的革命斗争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