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质量大学

十九大以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就业作为国计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最大的就业群体之一,其就业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学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逐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如何推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成为当前政府、高校与社会的重点关注内容。

一、新时代下的就业环境

(一)社会的就业需求增加,同时提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带动了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业,如大数据分析、计算机应用、互联网开发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提升。此外,新媒体、信息、金融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同时,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伴随生产要素投入的减少,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现代化体系的建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关注数量,更注重质量。拥有使用技能或创新型的人才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热门资源。

(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但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减退,随之引发了人口红利的窗口期逐渐变窄。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带来的人口红利在逐步消失。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却在逐渐增加,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预计2020年将有可能达到874万人。此外,由于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就业竞争压力巨大。

(三)沿海及发达地区人才流动密集,内陆及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当前我国地区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使中小城市的人才不断向发达地区流动,而从发达地区回流至欠发达地区的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同时,高校的招生是面向全国的,各地高校的招生规模又大致相同,各地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大学毕业生占比大致平稳。这就导致教育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人才又会达到饱和状态,使就业需求失衡,不利于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二、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高质量就业的内涵。高质量就业,主要是指达到对就业结果感到满意,符合职业期待,且离职倾向低的就业结果。对社会人力资源而言,高质量就业主要包括工作稳定、薪酬福利合理、劳动保障体系健全、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公正晋升发展渠道公开透明等方面。高质量就业一方面体现了人力资源供求结构的平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劳动者的自我价值。对大学生而言,高质量就业的核心内涵主要有:1.提高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高校应确保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引进新兴企业与优质企业进入校园招聘,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2.提高就业满意度,实现稳定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越高,离职倾向越低。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应综合考虑薪酬福利待遇、企业文化、企业所在城市、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等因素,确保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提高就业协议的履行质量,降低离职率。

(二)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性。1.高质量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平衡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转变为供求双方有效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由快速发展时的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的集约型转变,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现存的大量劳动力在短期内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这一需求,导致企业用人缺口增加,而普通人力资源却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因此,促进高质量就业,保证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均可获得合适的工作,解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问题,是平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2.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发展的切实需要。普通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在高质量就业的要求下,高校能否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成为衡量高校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标志着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3.高质量就业是推动人力资本深化改革的重要助力。高质量就业的内涵,最根本的仍是实现人力资源与工作岗位的有效适配。当大学生毕业生的职业与自身不相适应时,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工作绩效与创新能力,也有可能会增加离职倾向。不仅影响就业的稳定性,而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确保大学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合理安排就业岗位与职业需求,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成为推动人力资本深化改革的重要助力。

三、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无法达到社会要求。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方式主要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大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忽视了实践检验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不相匹配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导致大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同时,我国高校对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界定较模糊,存在应用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趋势。然而,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必要的科研条件,使大学生仅具备理论水平,获得的专业学历与工作能力不符。高校所培养的部分人才无法满足特定行业或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实际的人力资本需求。进一步造成就业难的问题,对高质量就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

(二)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众多高校均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方针、制定职业规划、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当前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仍无法解决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其服务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实处。在校园招聘等环节无法做到后续保障工作,同时,对校园招聘所引进的企业质量也无法保证。此外,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与解决。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与职业规划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会增加、渠道扩宽,然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规划往往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缺乏实际的职业规划与长远的职业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的彰显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人本主义理论下,当大学生在实际就业时,往往会依据薪酬福利、自身喜好、工作环境等决定就业问题。甚至在工作中因领导或同事的个人原因而离职。这种就业观念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失重点行业或发展前景好的职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缺少实际详细的职业规划,就业观念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把握时代的变化,优化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对社会新兴行业产生的人才缺口加大培养力度,调整招生数量。同时,对课程设置而言,应符合大学生的教学规律,设置课程时应符合具体、科学、合理的要求,对任课老师与教材的选择也应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与时代脱节。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就业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适应当前时代就业环境的保障,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高校确保高质量就业的另一大基础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可以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咨询与帮助,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建立就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高校应强化就业指导机构对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建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就业服务中心应根据学校的需求,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校也应对引进的企业建立标准,确保校园招聘企业的质量。

(三)培育正确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积极性。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追求薪酬福利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而且会优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位。相反,对于技术性较强或位于基层的工作岗位则少有问津。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引导大学毕业生以正确的观念选择工作,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目标与健康的就业心理。同时,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避免好高骛远。此外,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或创新创业,使就业选择多样化,缓解就业压力。

五、结语

在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与其面临的挑战,高校与大学生只有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才能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化解就业难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质量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大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