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教会计专业校企

“互联网 +”是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技术快速融合发展的新产物,对各领域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要认识到在新时代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还要从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落实“互联网+”教育,使教学工作更加贴近、适应“互联网+”时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所周知,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性、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应该及时跟上行业的变化和新需求,产教融合就是新的培养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产业发展,落实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着力于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型财务人才、促进企业行业的升级转变,谋求合作共赢。

一、“互联网+”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会计行业的,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还要具有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核算模式发生了变化,例如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岗位带来了威胁,大批从事基础性会计工作的人员面临着失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与时俱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基本原理、操作实务,更需要顺应“互联网+会计”的背景,能够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合“互联网+思想”,把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模拟实践软件给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操作会计软件、管理软件等进行智能核算、智能报账、财务预算、等工作。

(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是以宣讲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并不能完全适应会计学习双向互动特征,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及时更新,很大程度上无法将会计专业的学习和它的实用性、社会性相结合,可见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效率低下。在“互联网+”背景下,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不再单单依赖课堂,他们只需要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获得海量优质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想守住自己的岗位就应该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依靠互联网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例如微课、慕课、职教云平台等,提高教学质量。

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了落实这一目标,产教融合就是职业院校开辟的新发展道路。职业学校通过对行业产业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将教育教学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深度合作达到互利共赢,促进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提出合理的意见;高校把产业的发展需求作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配置课程,将教学环节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与产业需求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校企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二)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健全的保障制度。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却面临着困境:对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切实落实政策还得深入思考,同时相关资金的缺乏、师资力量的不足,对外出实习学生的管理、成绩的评定等都制约了其发展;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来说,无法提供配套完善的保障激励性措施、法律保障等,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指导方针,可见,长效稳定的协同发展机制并未真正形成。

(三)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脱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流程不符。虽然是按照行业需求和标准来配置课程,但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还是很低,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所配备的软硬件环境也有待提高;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缺少高层次人才,往往刚应届的研究生就直接走上讲台,根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实操技能落后,这大大降低了实训课程的质量。

(四)企业参与度低,难以实现真正的人才联合培养。企业真正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征现阶段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导致企业参与度较低、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普遍的模式就是任课教师就企业业务流程向学生讲授和演示;企业职员来校为学生宣讲培训,加之企业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性,纵使学生实地到企业实习,所从事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没有接触到重点核心工作,这就使得学生得到的业务提升机会很低。

三、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互联网+”大背景下,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于会计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如果高职院校还是以原先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沿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就是与社会实际脱轨的。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就要深入市场研究,科学分析行业专业的新变化新发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向,对原有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各职业高校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高职院校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优化教学思路,调整会计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课程知识,也能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这就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将“互联网+”应用于教学当中,强会计课程教学网络化建设,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作为会计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强化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国家应该出台配套的保证、激励措施政策,完善保障体系,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该引导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最大程度的给与企业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扶植,激发企业参与度,加大对学校资金投入,解决后顾之忧;企业和学校要互通有无,加强交流合作,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建立实训中心,更新实训设备,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学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教导学生遵守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规定;企业应该培养社会责任感,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培养对口的人才,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共享高校的科研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果。首先教师除了具备高层次的会计专业知识,更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手段、各种财务软件等辅助工具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拓宽知识层面、储备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尽可能的走出校园到企业参加实践,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并引入到教学环节,改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根据行业发展变化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互联网+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大力培养懂财务、知网络、会管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储备强大的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产教会计专业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