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大学教务管理工作
2020-01-17
一、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应的服务意识。
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教务管理人员作为工作承担与实施的主体,他们的对工作的认识决定了能否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具体的看,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分为几个大类,教学与学员资料管理、学籍考务相关管理、教学相关服务等。可以说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提供的虽然是相关的服务,但在工作本身也是属于管理工作范畴,与传统意义的服务行业提供的服务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工程中倾向于哪一方面很大程度是由工作复杂性以及管理者定位所决定的。而纵观目前高校的情况,在扩招的背景下,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教务管理工作也变的沉重复杂。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为了保证基本工作完成,将工作的重点选择放在了管理方面,对于工作服务方面的关注有所缺失。从管理者视角看,其对工作服务性质的忽视,直接就导致了许多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的错误定位,淡化了自己的服务角色,而强化了自己的管理角色,逐渐的教务管理工作丧失了本身的服务功能。总之造成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复杂性以及高校管理资源的有限性,既在扩招形势下为了管理资源最大化利用,降低付出的成本,选择忽视教务管理服务功能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尽管对于服务对象而言由此会产生一些问题,但管理获益者是高校本身的现实决定了很多高校还是会做出这种选择;另外一方面,从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来说,他们本身对工作性质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具体的服务理念和相关的服务意识缺乏对应的了解,从而忽略了教务管理过程中的服务的重要性。由此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经常摆架子、出难题,使得很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的一些困难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待于提升。相对而言,教务管理工作性质趋同于一般企业性质的管理岗位,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要求不高,更为侧重的是实际的管理能力。实际工作中管理水平越高对工作起到的帮助越大,基于教务管理工作的这种特点,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引进要求也就比较宽松,部分高校甚至放宽到了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客观的讲,尽管教务管理工作不会涉及过强的专业性内容,但大量使用一些学历较低、专业知识较弱的本科生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很容易带来一些直观而现实的问题。诸如,相比较于学历较高的硕士和博士,本科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前沿理念,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等方面会较慢。当在管理中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除了个别管理能力出类拔萃的人外,往往会表现的束手无策,影响到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旦长期面临这样的困境和难题时,抱怨情绪会增加,整个负面情绪会蔓延,会进一步影响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相关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加强,甚至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总结原因来看,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不高,是由工作岗位性质的普通化,本身对素质要求并不高的现实所决定。实际上,要实现更好管理与服务还是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但现实情况很多高素质管理人才对于这类岗位选择倾向和意愿相对较低,高校选择放宽岗位进入学历门槛也是一种屈从于现实的选择。
(三)管理队伍不够稳定。从管理学视角看,管理队伍的情况对管理工作的展开相当重要,除了管理队伍中人才素质能力外,队伍结构的稳定性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经常变动的管理队伍对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直观而显著,不同的管理人员从理念到能力的差异会对管理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而纵观目前的很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管理队伍,人员的内部流动是比较普遍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一种常态化管理操作。这样的现实,往往会带来这样一种现象:教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刚刚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就被交流到了别的教学单位或者行政部门,新补充进来的又需要重新学习和熟悉相关的工作。这样的流动最终也就导致了一些工作衔接不上。事实上,教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一个部门,要想更好地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起一套稳定的管理队伍。由于教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重复性,要求员工在不断的处理一些重复的工作内容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同时也要求教务人员细心、耐心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高校内部工作人员的流动也为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二、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教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旦教务管理工作脱离了服务,其管理质量也就会降低。尽管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但高校领导也必须要引导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此,高校需要从自身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服务两方面入手。首先高校需要深化自身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在进一步扩招的宏观背景之下,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繁重程度在长时间里依然不会发生改变,高校传统认知教务管理工作局限在管理范围,认为最多服务是由工作人员素质决定的观念需要革新。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大程度是由自身决定,但高校管理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简单的如绩效考核方面,工作人员在考虑到保证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前提之下很难顾及到提供“额外的服务”。这种现实是显而易见的,若工作人员能够容易完成绩效,多数人也不会拒绝为师生提供更为被称赞的服务。所以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高校层面自身需要从工作的管理角度入手加以解决,诸如如何在工作绩效上既保证教务管理工作能够完成,又能给工作人员创造更灵活的时间、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创造条件,这都是需要高校本身管理需要思考的。其次,从教务管理人员本身方面入手强化服务意识。高校在开展相关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引导他们始终秉持高度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地为每一位师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工作人员需要革新自身的工作理念,通过努力来更好的提升师生对于自己工作的满意度。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相关的高校应从如下几个途径开展相关的管理活动。第一,应定期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员工对相关的教务管理工作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培训内容包括但并不限于本院校教务管理内容本身,还可借鉴一些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管理内容,给工作员工管理知识库内容更新,让员工对工作人身加深能力加强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对工作的认同与获得感,尽量打破一摊管理与思维固化的死水。在培训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可以涉及到计算机的使用、工作过程中的表达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方法创新及工作过程中的服务意识的提升等相关内容。第二,在进行人员管理过程中应将一些日常管理的业绩与对应的年终考核结合在一起。通过定期开展高校教务人员业务能力竞赛的方式来检验每一位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这种方法旨在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清楚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何在以后工作中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规避自身短板。同时对于劣势地方结合前一种方法提到的培训,能够让员工自主选择学写改善哪一些工作方面的不足,最终实现科学可持续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保证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高校应通过不断地完善管理队伍建设系统的方式来达到这一基本的目标。第一,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对一些工作过程中态度积极、工作效率高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给予额外的奖励。对一些在各类教务管理工作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奖励需要指定明确的规范,奖励金额也要与工作量匹配做出合适的选择,不应该只走形式,将奖励独立于工作本身,需要将工作与考核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第二,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同制度。确保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进入到岗位后就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与行相关的教务管理工作内容后才能够转岗。明确的合同制度,一切按照合同办事,即便人员流动也有着一定的探讨空间,能够最大程度规范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降低实际管理中出现人员流动给原岗位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聘请一些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到教务管理工作之中,对更好地充实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随着最近几年高校不断开展扩招工作,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压力和工作难度逐渐增加,这给整个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困难,集中体现在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缺失、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无法提升、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高校领导应从强化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