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20-01-17
一、前言
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其科学有效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改进工作。政府会计制度引进应用了权责发生制,即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功能,政府事业单位需要提供两种报告,一种是决算报告,一种是财务报告,这样能够为政府事业单位最终编制综合财务报告打下扎实的基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及时转变自身预算管理工作思路,针对如何提升本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科学高效采取相关优化改进措施,以此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建设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二、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一)健全高校预算管理架构体系。在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下,政府会计体系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样促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体系也需要做相对应的优化调整。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构建出两种会计核算体系,它们分别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这两种会计核算体系之间是处于对应衔接的关系,也就是保持预算会计在同个财务系统中与财务会计平行记账。平行记账要求高校只有在资金真实流入的情况下,财务人员才能够将其入账预算收入,高校在确保有充足资金保障前提下,才可以合理安排各项预算支出。这样一来高校的日常收入与支出都会被有效纳入到预算体系中,有利于帮助高校更加规范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专项资金挪用、预算虚增以及赤字预算等问题[1],影响到高校财务预算会计报告编制的真实有效性。除此之外,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双分录与双目标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相关的计量要求,该要求将会有效促进高校预算编制内容的优化改善,并且有利于高校预算执行监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优化升级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发展水平偏低,各项信息化管理技术与设备不够完善。目前各地区存在较多高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更多是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节省更多成本而未有效引进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与设备,从而导致高校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无法满足科学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及时建立起符合自身教育发展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合理引进应用专业的财务会计处理软硬件设备和技术,这样一来将能够大大提高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促使高校将政府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也会对高校财务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必须提高自身实践创新意识,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最大程度提升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促进高校构建完善预算项目库。在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下,高校需要树立起先进的预算管理工作理念,要求构建出科学完善的预算项目库,这也是现代高校建设先进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政府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是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运行工作状态,它们的优化升级建设将是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于此,各地区高校要在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科学高效构建完善预算项目库,并将该内容纳入到本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体系中,确保最终能够有效形成双审核、执行、考核等全生命周期的预算项目管理体系[2],这样有利于各地区高校能够充分做好预算项目的提前储备操作。此外,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实行对预算管理项目执行的动态监控,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主动强化对各事业部门预算项目的统计分析与监督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本校财务预算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增强高校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力度。政府会计制度引进应用了权责发生制,在该制度要求下高校需要对各项经济事项展开全面成本核算操作。高校的财务预算费用科目被科学区分为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同时有效明确了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以及家庭补助等经济分类成本项目的明细核算要求,这些都会被纳入到高校开展业务活动的总费用中。除此之外,高校还需遵循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计量核算要求,通过结合收付实现制,督促财务会计人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去掌握业务活动和各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这样有利于为本校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和预算执行工作打下良好的前期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促进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规范。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当前高校在预算编制工作上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存在较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上仍然在单一采用传统增量法,也就是结合当年预算安排和收支情况去核定下一年的收支额度。该种预算编制方法较为落后,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性,难以帮助高校去降低无效开支、控制支出成本,最终还会容易导致在预算工作上出现不准确的情况;(2)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些预算人员为了确保能够达成事先制定好的预算目标,会有意去高估实际费用,低估收益。而高校各个事业部门也会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财务拨款,会选择去抵高度费用,低估业务收入[3]。这样一来无疑导致高校预算编制内容的不真实和不完整,不利于高校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3)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低。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理念落后,未能够充分认识到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导致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测算时各项数据出现误差,在实践执行中预算调整手续不规范完善的问题,最终将会降低高校财务预算执行的全面准确性。
(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上,更多是围绕财务管理系统引进应用了会计核算软件、收费系统等,在预算管理系统设计上缺乏多元模块内容的创新完善工作。大多数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只是简单采用了传统word、excel等基础办公软件展开对财务预算报表、预算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工作。而伴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推行,对于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原有的预算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上,还是在预算执行工作质量上都无法达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精细化预算管理要求。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单一化,会导致预算管理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工作量的增大,工作人员无疑会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量[4],并且相互之间沟通起来会较为困难,不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分享,实现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高层领导作出最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在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大多数预算管理人员未能够树立起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科学有效预算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存在部分高校始终将预算执行率看作成预算执行效率,他们普遍觉得当某个项目资金消耗完以后,只要在报销环节做到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不会超出实际预算,那么最终就能够实现预算执行目标。高校高层领导未能够高度重视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形成良好的投资成本效益观念,以预算绩效评价作为核心导向,以最低教育投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教育经济效益,促进本校科研教学工作稳定持续的发展。大多数高校都未曾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性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务管理人员会更关注到财务指标效用,以预算执行数据去判定不同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不是从多方面角度思考分析各项指标效用,这样将无法全面提升本校教育经费的综合应用效益。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深化预算改革工作目标,及时制定颁布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文件,然而这些文件内容对于高校执行而言不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政府会计制度实行背景下,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设工作中要深入研究管理制度的实用性、普遍性以及可操作性,确保其能够符合本校预算管理要求。
四、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改进措施
(一)科学规范预算管理编制。在政府会计制度下,各大高校必须科学规范自身预算管理编制工作,预算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自身工作理念,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改革工作内容:(1)创新采用零基预算法。高校财务预算人员要打破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弊端,通过采用零基预算法,每年从零开始展开对高校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科学估算工作,计划本年度高校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项目,基于不同项目的开展重要程度去优化配置预算资金,这样有利于提高高校项目资金的实用性。在零基预算编制工作中,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各个事业部门的培训教育工作,促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到财务预算编制互动中,科学有效控制预算支出,充分保障高校编制的年度财务预算能够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2)科学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在政府会计制度实行要求下,高校在预算编制工作要充分做好细化预算,将其分解到不同管理环节中,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将预算编制制度、指标、责任、费用等各方面内容都尽量做到细化,切实落实到对应的部门岗位与支出项目中。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内容的细化能够促进高校各个预算工作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指标细化能够实现对广大员工的激励发展目标,科学开展员工预算绩效考核工作[5]。责任细化则可以促使高校不同部门、岗位员工自身职责的明确,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高校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和执行效率。高校预算管理人员要深入细化预算科目,确保能够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科目体系,明确不同科目、不同支出的实际用途,这样有利于让财务预算编制内容变得更加清晰透明;(3)各地区高校要结合自身财务预算管理情况和项目特点,合理将预算管理精细化,强化预算项目库建设工作。财务预算人员要构建出规范化、程序化的项目库数据管理系统,完成对不同项目的科学统一规划管理。项目库内容通常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门库,一方面是项目库。高校必须将所有专项项目都有效归入到项目库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对所有项目的动态管理,定期清理和统筹安排项目,这样有利于盘活高校流动资金,充分发挥出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对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顺利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高效开展预算管理的核心工具。高校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积极引导财务人员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方法展开预算管理业务实践操作。高校要结合自身的预算管理发展情况和需求,适当加大对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投资力度,确保能够构建出专业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融入各项信息化预算管理技术。高校针对预算管理工作目前需要优化升级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了科研项目管理、财务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系统。高校财政部门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到本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活动中,及时反馈自身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本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达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各地区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优秀企业的合作联系,共同围绕开发全新财务信息化系统,去创新设计财务预算管理软件功能,促使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调整全过程都能够实现流程化与精细化管理,并且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数据采集、汇总、传输、审核以及分析也能够完成自动化与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达成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
(三)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基于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下,高校需要有效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预算评价指标。首先,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要优化改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将预算考评结果与各部门岗位员工的考核奖惩相关联在一起,并根据上年度预算考评结果去核拨当年预算经费,准确核减出那些执行较差的具体部门和员工支出经费,针对于那些执行较好的部门与员工,高校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确保能够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采用平衡积分卡方式,分解绩效考核指标[6],促使能够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比如,在财务维度指标设置上,要确保能够设置全面体现出高校筹资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资金执行能力的指标,具体包括了收入增长率、收入支出预算执行率、财政拨款增长率以及财政资金执行率等;服务对象维度指标设置需要考虑到其多样化特点,财务预算人员要从高校五大基本职能角度思考出发,将服务对象维度指标设置为教职工与学生的满意度、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合作单位认可度等;最后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的设置则要综合考虑到师生学习成长情况、科研水平发展情况以及教学水平发展情况。考核指标包括了教师晋升率、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数量、论文发表数量以及优秀团队增长数量等,高校预算考核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各维度指标进行设置考核权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要结合自身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采取有效优化改进措施。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创新改革工作,科学指导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转变自身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出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