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问题研究
2020-01-17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贷款管理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面对的实际情况也有别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分类结果不准确,分类方法不科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下面,针对这一问题,以笔者工作的扎鲁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我联社”)为例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一、扎鲁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本情况
我联社始建于1954年。1958年,全旗农村牧区信用社发展到35个,实现了全旗信用合作化;1985年,扎鲁特旗农村信用社正式成立,由农业银行行业管理;1995年,我联社与农业银行分设办公;2004年3月,我联社与人民银行哲盟中心支行脱离隶属关系,接受通辽银监分局行业管理;2005年10月,我联社接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行业管理,正式更名为:扎鲁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性质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06年11月8日,扎鲁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标志着我联社建立起符合现代化企业需要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法人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后,我联社受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一管理,实行“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内设13个职能部室,下辖24个分支机构。
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联社各项存款268,51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85,527万元,其中:不良贷款4,958万元。不良率为2.67%;各项收入22,935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18,48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355万元;拨备前利润总额8,929万元,完成自治区联社计划的111.61%;拨备覆盖率290.19%,高于自治区联社计划140.19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54.03%,低于自治区联社计划1.9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54%,高于自治区联社计划3.04个百分点;固定资本比例41.21%,低于自治区联社计划8.79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84.67,低于自治区计划5.33个百分点。
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程不断深入,业务规模的随之不断扩大,我联社在信贷管理中暴露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水平偏低,分类结果存在一定偏差等情况。这些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贷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风险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分类工作时,没有对五级分类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划分,也没有认识到其在信贷资产工作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把五级分类工作和信用社自身经济效益、信贷质量以及资产的风险防范等工作进行有效关联,没有真正地意识到风险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仅仅地做了简单的统计工作,有些信用社甚至认为风险分类工作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的一项工作,只需要“做表面文章”、“完成上级审核”就发挥了它全部的价值,并不在意风险分类工作是否真正地发挥了自身的价值。
(二)人员素质偏低,分类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分类认定相关工作人员,个人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欠缺,信用社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中,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在招聘时对人员专业能力进行了一定的放松,直接导致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为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精密的工作,对员工专业能力以及整体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了解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因素,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而目前看来,大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很难达到专业化需求,由于自身能力问题,直接导致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判断。
(三)人力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对贷款全流程管理需要。截止2018年末,扎鲁特旗联社存量贷款185,527万元,贷款笔数为30,443笔,辖内24个分支机构,其中办理信贷业务的分支机构16个,从事信贷管理人员仅57人,由于贷款笔数较多,服务半径较大,信贷人员数量较少,而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想要实现贷款五级分类,不仅仅需要对贷款的整体质量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风险预估,并对贷款发放以及回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有效降低信贷资产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信贷工作人员不断地掌握借款人的相关信息,以及最新的资产情况,从而确定是否符合信贷发放条件,对贷款全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保障各个环节上不出现工作的纰漏问题。但从目前我联社人力资源状况看,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四是信息科技系统落后。扎鲁特旗联社目前使用的信贷管理系统为自治区联社研发并推送上线的,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但是从日常使用情况看,尚不能科学便利的提供分类数据,大部分分类数据资料均手工完成,不利于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水平等。
(四)贷款风险分类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扎鲁特旗联社存量贷款包括中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帮扶贷、农牧业致富信用贷款等十余个贷款品种,但是指导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内控制度只有《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自然人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稿)》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稿)》2个自治区联社2012年度印发的制度,由于监管部门钢性规定,没有针对不同的贷款对象细化分类管理办法,使用的都是同一样的分类办法。由于扎鲁特旗联社大部分信贷服务对象为当地农牧民,这类客户因为特定的生产环境,生产周期,致使他们无法像城镇居民那样按有固定的收入,能够按季偿还贷款本息,在他们生产经营正常等情况下,也有可能无法如期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在秋收或是牛羊出栏之后,他们又可以有能力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同时,扎鲁特旗联社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户扶持力度,截止2018年末,存量贫困户贷款1,224笔,12,069万元,这些贷款对象大部分不具备按季结息条件,即使是贷款到期,也有可能存在还款困难,如果一概而论,全部按照统一的分类办法管理,将会产生大量不良贷款。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问题管理对策
针对我联社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重视信用社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工作。将对分类工作的认识从数据统计向质量管理晋升,加强重视程度,改进工作方法,深刻领会实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广大农牧民的实际情况,为保证风险分类工作真实准确,科学规范,应该针对不同的贷款对象,制定不同要求的分类方法,例如,对自然人经营性贷款,消费性贷款,国家公职人员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规定其按季结息或按月等额本息还款,贷款本息逾期90天,即调整至不良管理。但是,针对农牧民因生产经营所需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专项扶贫贷款要根据其日常没有固定收入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欠息90天以上即调入不良管理的规定适当放宽政策,只有能够证明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还款意愿强,只是暂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正常贷款管理,着手解决农牧民不能按季结息的实际困难,解决农牧民因结息延迟而产生预期记录,影响个人征信的问题。
(二)加强信贷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对信用社信贷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让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处理日常事务,有效地提高了分类认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分类认定的专业化程度,确保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专业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信贷管理人员分类认定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检验是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贷后跟踪检查,确保对借款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准确的预测,并据此进行分类。通过监督检查提高分类认定人员制度执行力。
(四)提高信息科技水平。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系统,结合实际需求,优化系统功能,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贷资产风险分析管理体系,来有效提高信用社在进行信贷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相关信息登记的真实性,通过完善的电子化约束手段,对借款人进行有效的监管工作,最终实现信用社借贷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