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时代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高质量发展对策
——以分宜县为例
2020-01-17
近年来,人行分宜县支行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构筑社会多方联动共建平台,开创服务站建设考核奖补、银行网点与服务站共建等模式,推动分宜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快速发展中仍存在服务站原有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功能覆盖面不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缺位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适应,须不断优化完善。
一、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发展现状
人行分宜县支行自2016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围绕战略目标,确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县域普惠金融工作取得长足进展。2018年,县人行突出标准建站、监测督导及奖补激励,推动全县建成的12个标准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且经南昌中支专项督导评分结果全省名列第一。2019年以来,县人行持续发力,推动全县新增服务站数量至32个,全部站点均按照要求制定了站点管理制度,进行了备案,业务人员通过了上岗培训,具备良好的营业条件。同时,县人行对服务站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具备全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创建工作指导意见中规定的支付结算、金融扶贫、现金服务、征信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教育宣传六个方面的必备功能。
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服务站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农村地区实际金融有效需求不足。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点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为农村地区提供了较为便利的金融服务,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需求存在不足,服务站业务量较小,服务站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现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多数为留守老人及小孩,通常只关注现金、假币识别、残损币兑换、缴纳水电费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对于征信、信贷等金融业务几乎无需求。据了解,县内多数站点都表示虽已对全村农户都进行了整村授信,但极少有农户来服务站了解并申请贷款,全县多个服务站仍主要集中在代缴水电费、金融知识宣传等基础业务上,服务站的其他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工作人员金融素质水平不高。目前分宜县多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主要采取设点在村民小商铺、医疗卫生所等地,由商铺店主、卫生所工作人员等担任站点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作为站长远程监督的管理模式。多数小商铺店主文化程度不高,所掌握的金融知识有限,通常仅限于银行机构对其培训范围,只能负责一些简单转账、代缴费、取款等业务,对残损币兑换标准、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等不熟悉。同时由于该服务站还需要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时间精力全心全意做好服务站工作,无暇顾及自身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与更新,未能全力发挥服务站金融知识普及、扶贫及小微贷款咨询等功能。
3.业务培训工作不及时。根据工作要求,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在运营过程中主要由主办银行机构加强站点日常运行指导和管理,组织站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据了解,县各主办银行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站开业时均能组织开展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工作,但后期均未统一组织站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仅在各站点工作人员遇到工作难点时给予帮助与解答。根据调查,全县所有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均只知道发行了新版人民币,但对其防伪特征概不了解,难以向民众提供相关金融知识宣传及答疑。
(二)服务站金融综合服务功能不足
1.普通纪念币兑换业务缺乏。目前服务站提供现金服务主要是无偿提供人民币真假鉴别和残损币兑换的咨询服务以及协助银行开展兑零兑残便民服务和反假货币宣传活动,仍主要集中在对人民币业务的服务上,而对于普通纪念币的兑换咨询业务缺乏。现多数农民仍较关注自己手中的钱是否可以流通使用,而当农民收到普通纪念币时,只能舍近求远前往乡镇银行网点获取帮助,难以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金融服务。
2.站点基础设备良莠不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建设主要由银行机构出资完成,建站初期,考虑到普惠金融服务站是各个涉农银行机构服务触角延伸、获客的新方式,且多在其原助农取款点、电商服务站扩展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投入成本相对较小,各主办行都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建设步伐。因服务站的建设只设定了最低要求,而未设定统一标准,在随着各个服务站业务发展出现不等时,银行机构对业务量较大的服务站逐渐投入金融自助设备、保险柜、摄像头等硬件设备,而对业务量较小的服务站则慢慢减少持续投入的运维费用,导致各个服务站的设备质量不一,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差距较大,服务站的功能逐渐不齐全。且因此会形成一个闭环,业务量大的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获取大量佣金后,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并主动推广扩充站点功能,且更易获得银行机构的大力支持,业务量小的服务站难以获得银行机构的支持,工作人员也疲于对服务站的管理,导致服务站的功能下降。
(三)服务站“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缺位
1.农户“互联网+金融服务”意识不强。县域许多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民,年龄较长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加上其金融知识匮乏,仍主要依赖于银行柜面存折业务,对互联网金融持怀疑态度,互联网金融使用率不高,“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模式推广难度较大。
2.服务站“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缺位。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的主要业务仍停留在传统业务上,而互联网技术可帮助解决服务站传统业务范围单一、业务功能受限等问题,借助互联网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农户们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帮助实现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据调查,县普惠金融服务站点配备的电脑主要用于商铺店主申报税款、业务台账登记、村民观看视频或远程视频通话等,使用电脑帮助村民提供小微企业网上申报融资、网上预约兑换纪念币及网上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等简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均未实行,“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严重缺位。
3.服务站“互联网+金融宣传”方式缺位。县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时主要采用悬挂宣传展板、摆放宣传折页等传统宣传模式。该类传统宣传模式对宣传人员的金融素养和表达能力及受传人员的书面文字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但站点的工作人员金融素养和留守村庄村民的书面文字理解能力普遍较低,导致该类宣传模式的效果不明显。“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方式可以为村民提供生动活泼、直接明了的影音视频,提供最新最实用的金融知识,有效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据了解,县普惠金融服务站均未采取“互联网+金融宣传”的方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各方协调,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主办银行机构三方要加大沟通力度,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定位清晰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高质量发展局面。地方政府要依托其行政资源,在政策出台、财政补贴方面给予支持。县人民银行要依托管理优势,在业务开办、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对主办银行机构给予倾斜,对成效明显的普惠金融服务站的主办银行机构给予表彰。金融机构要依托本行业务政策优势,优化服务站业务办理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二)加强业务指导,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站管理有效性。主办银行机构要加强业务指导,建立完善的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制度,形成定期集中培训体系,定期进行现场巡检,加强远程业务监控管理,及时开展现场核查评估,加强对普惠金融服务站业务规范性、安全性的监督管理。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全方位监测服务站的业务情况和风险情况,指导银行机构完善服务站功能,定期开展风险专项监测,增强服务站的服务能力,杜绝服务站出现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业务拓展,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站提质增效。县人民银行和主办银行机构要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与村民的走访调查,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适当拓展服务站的相关功能,增加相关可行性业务。同时制定全县普惠金融服务站统一建站规范,明确服务站应具备柜台、POS机、验钞机、保险柜、监控摄像头、宣传展架等必要的设备,为民众提供更全面、细致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站提质增效。
(四)加快融合发展,推动线上普惠金融应用。积极推动不同主办银行机构建设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特色业务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云闪付、各金融机构手机银行等各APP,实现一个服务站提供多个银行服务。同时加大设备投入和业务培训,保障全部服务站实现金融知识更新共享,对外可提供小微企业网上申报融资、网上预约兑换纪念币及网上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等简易互联网金融服务,确保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服务和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