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三大央媒转型直播研究

2020-01-17张杰半岛都市报社

环球首映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播传统媒体用户

张杰 半岛都市报社

一、移动视频直播的优势

移动视频直播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直播而言,首先是互动性更强,互动手段更加丰富。电视直播还是单维的观看,而在移动视频直播时代,此时的观众已经不仅仅是观众,而是直播内容的消费者、参与者甚至是生产者;其次,从直播内容上看,电视直播主要有两种:仪式性新闻直播和事件性新闻直播,二者均聚焦在社会的公共领域中。而在移动视频直播中,直播内容越来越向私人生活领域渗透,模糊公与私的界限;最后,从直播风格上看,移动视频直播的风格更加多样,特别是随着快手、一直播、新浪直播等平台的兴起,很多网民加入直播大潮成为主播,直播风格更加娱乐化,也更强调互动。

二、移动视频直播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

(一)内容生产:UGC 与专业生产相结合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指用户生产内容。央视新闻移动网搭建了全新的用户交互系统,包括用户上传、用户直播和用户评论区。在突发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有的央视新闻移动网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电信运营商,利用定位和关键词搜索,找到新闻现场的当事人。但是如今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专业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往往记者还没有到达现场,人们已经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快手、一直播平台把信息传递出来了。专业媒体与 UGC 合作,可以弥补其在时效性和一手素材上的缺憾。此外,UGC与专业生产互融互通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用户上传的内容对媒体的报道进行补充,还体现在UGC 对传统媒体僵化、生硬的话语风格和话语体系的改变。

(二)渠道:打造平台,开放共享

传统媒体的转型应该结合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开放、共享。以央视新闻移动网为例,入驻机构将获得访问央视新闻移动网媒体资源库的权力,获得平台上的海量视频和稿件资源,而央视也将内容资源整合,增加了平台内容的丰富度。有声音认为,央视此举将大大改变电视新闻媒体资源分散、竞争力薄弱的现状,逐步摆脱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依赖,在稿源拓展和版权保护上有所发展。新华社的“现场云”基于“现场新闻”的技术平台,向所有媒体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记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而传回的素材可进行在线编辑,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产品思维:个性化服务和用户体验

传统媒体转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抛弃过去单纯做内容的做法,而应该把内容当作产品来运营。此次央媒推出的三大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运用了产品思维,考虑到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不是进行统一的信息供应,而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用户数据收集和分析实现的。央视新闻移动网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可以为入驻的媒体机构提供用户画像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使用时长、使用习惯、使用偏好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搜集,从而描绘出用户的兴趣图谱,再整合平台上的内容进行精准推送,这是传统媒体走出的一大步。

(四)从业人员技能升级:全能记者和“网红”主播

移动视频直播中的记者和传统媒体时代的记者相比,所需的技能要多很多,甚至有人提出了“全能型”记者的要求。记者要熟悉多种多媒体技术,对采访、出境、视频剪辑等技能都要熟练。此外,H5、数据新闻、全景地图等多种新闻呈现方式兴起,记者还应掌握多媒体讲故事的技能。移动视频直播中的主播和传统电视中的主播所需的技能也不一样。三家央媒中,央视更擅长视频领域的制作,从此次两会直播的成功也能看出来。在移动视频直播中,用户可以即时评论,主播可以即时收到反馈,这就要求主播对现场把控和应对能力都非常强。做“网红”主播和记者,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仍是第一位,但需要适应用户新的消费习惯和新传播生态中的信息传播规律。

三、结语

三大央媒在2017年2月19日同时推出直播产品,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传统媒体想要重生,除了要不断探索类似视频直播这样的新手段外,还需要新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要融入互联网的开放共享思维,不仅是组织内部的开放共享,还应该整合多种社会资源。此外,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挖掘媒体服务的价值,三大央媒进入直播市场也能够带去一股正能量的清流。

猜你喜欢

主播传统媒体用户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