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研究

2020-01-17曹建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

环球首映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受众环境

曹建 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输渠道变得越发多样化,人们的言论更加自由,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表达出来,不过新媒体所具备的互动性、开放性特征,使得新闻传播的内容变得不可预知,信息的转发也很难做到有效控制。对此,新闻工作者在运用新媒体来进行新闻播报,发挥自身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明确过度自由引发的负面影响,保证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

一、新媒体与新闻自由

(一)新媒体

新媒体本身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媒体形式,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电视等,同时,新媒体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能够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很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严格来讲,应该将新媒体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环境具备几个显著特性:一是能够适应现代人在休闲和娱乐方面碎片化的时间倾向,新的发展环境下,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开始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在传统媒体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情况下,新媒体应运而生;二是能够满足随时随地互动表达以及娱乐需求。基于互联网的第三代媒体在传输诉求方面,变得越发个性化,而对于网络电视客户端和移动电视客户端而言,人们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三是现实环境的信息化,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支撑,人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呈现出了信息化的特点,大众媒介营造出了不同于现实的虚拟化环境,以此为背景,人们开始走向虚拟化的符号文化消费圈,拟态环境中建立的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开始作用于现实环境,推动了现实环境的信息化发展。

(二)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属于民主制度中一个十分鲜明的标志,也是公民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一般指政府借助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和新闻出版界相关活动如报道、采访、出版等的自由权利。可以将新闻自由看作是新闻传播领域内的出版和言论自由,内容包括了新闻采访自由、新闻报道自由、新闻传递自由、报刊出版自由等。

二、新媒体环境对于新闻自由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是对新闻自由空间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认知和观念的自由化,也赋予了受众相应的媒介使用权及公共话语权,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信息的自主发布,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可以为公众提供相应的信息开放平台,实现用户彼此之间的意见交互,而以SNS技术为支撑,信息的传播变得越发复杂,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动态变化;二是对新闻自由要素的影响。新的发展环境下,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新闻自由的主体也在持续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公共领域的重构,也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如全方位、互动性等,在对信息进行接收的情况下,人们也有着彼此交流和思考的空间。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信息检索,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而且新媒体所具备的匿名性特征,能够帮助公众更好的对相关机构进行监督。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受众群体的新闻观念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接收新闻信息时,能够自主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了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微博、BBS等的出现,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新闻交流活动中;三是对新闻自由价值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个体都处于平等地位,讨论的空间更加自由,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出自身的观点,即便这个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以新媒体平台为支撑,舆论的形成变得更加简单,公众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来影响一些公共事件的发展,能够很好的满足其需求。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们越发重视新闻自由权利,新闻自由得到迅猛发展,公众的意见能够通过网络汇集在一起形成舆论,会对政府工作产生影响。

(二)消极影响

新媒体环境对于新闻自由的消极影响体现在自由的过度泛滥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一是与道德伦理的冲突。新媒体环境下,过度的新闻自由使得部分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越发弱化,原本的价值观念被遗弃,现有的行为模式被否定,媒体的约束力和间独立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尚没有形成全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导致了媒体的混乱;二是与公民权利的冲突。过度自由引发了更多的侵权问题,信息生产者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向公众传播不真实或者法律禁止传播的信息,对他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侵害,主要表现为对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的侵犯,而且言论的过度自由也容易催生出媒介暴力、网络暴力等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自由

(一)完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在网络规范上的立法较少,现存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新媒体环境下,想要保证新闻自由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过度自由的问题,单纯依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做好约束管控,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支撑,实现对于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新闻自由权利的有效控制。同时,新闻从业者与公民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培养其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确保其能够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利用。

(二)健全监督机制

新媒体虽然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但是任何的新闻传播活动,都需要放在相应的控制网络中制约,通过完善新闻工作监督管理机制的方式,能够真正实现新闻的相对自由,避免过度自由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应该以政府部门为支撑,进一步加大技术监督治理力度,做好信息的有效监管,对互联网环境进行净化;二是应该建立起完善且具备良好可行性的奖惩制度,做好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权利的约束和管控,激发其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应该完善群众舆论监督机制,以公众为核心开展社会监督,做好对于新闻信息的审核工作,避免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三)提高受众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显著提升,网民是否可以成为记者,重要是看其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对于网民的教育工作,强化其媒介素养,同时也应该借助大众媒体以及社会教育机构,做好面向受众的素养教育,确保受众能够准确理解相应的媒介信息,做出更加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提升其对于信息的批判能力和辨别能力。

(四)强化从业素质

应该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从业素质,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新闻的制作和传播,坚守道德底线,切实保证新闻来源的合法性及道德规范。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面对新媒体环境,更是应该强化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素质,以确保新闻播报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环境对于新闻自由的影响十分巨大,新闻工作者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强调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合理利用新闻自由权利,针对过度自由引发的各种问题,应该明确其根源,运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手段,对新闻自由进行规制,避免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实现对于正能量的传播,营造出良好的媒介环境,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受众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环境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章子怡律师声明:台湾新闻自由成造谣挡箭牌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