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静滋养、无声触动

2020-01-16钱静亚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天地灵魂文本

钱静亚

“生命语文——用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它的提倡者——熊芳芳老师,这是一位以灵魂去叩开语文天地的孩子们的知音。她的优雅,她的灵动,如同天边漂浮的云彩,如同山间流淌的溪水,给人以自然的舒适,遨游的愉悦。使得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不带一点造作,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有幸聆听她的课堂的我最深的生命感触。

昏黄的灯光下,细细想来。漫步在她的“以孝为话题的作文”的课堂里,我总感觉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亦有“坐看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份从容,中国古典哲学所提倡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不就是如此么?

在这里,教师、学生、教学一齐走向了自由的王国。教师提供给学生时下最新的各种“孝”的信息,学生结合信息畅所欲言,智慧的火花,灵魂的触动,让学生们激情洋溢,甚至有个孩子提出了“孝是还爱的债”这样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正如著名教育学博士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里所言“教室里要发生静悄悄的革命”。其实,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发展了学生的教学,而且也是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师生共同学习,继而共同成长,畅所欲言,和谐共进,驶向语文天地的深处。如果说熊老师的“生命语文”课堂是那绽开的花朵,那她的教学理念便是晶莹的露珠,她既能深入语文的内部世界、领略学生世界的绚丽风光,理解和关注学生,赋予学生以“活”的生命;又能在构筑自己灵魂深处风景的同时,使学生情绪为之波动,心智为之洞开,获得美好的情感享受和深刻的心灵启迪与理性智慧,这样的课堂,自然便拥有了语文之味。

“生命语文”——将生命融入语文,使语文绽放生命活力。一位语文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课堂,能将自己对语文、对学生的爱化入灵魂的深处,那样的教学,那样的深情,怎么会唤不醒“每个人灵魂里的诗的情感”呢?她对某种语文教学真义的体验和深省是只属于她自己的独特感悟,她将她的生命化作春风细雨,去滋润语文这方天地。如她所说,“当生命在场时,感染力真的不一样。”当我看到她笔下那一段段美得化不开的文字,她学生那一篇篇诗般流淌的唱响生命的篇幅,我深深地震撼了。她的文字,她的教学,无一不渗透了教师的生命体验啊,她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用她對学生的深沉的爱去丰化和滋润着她的学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的语文课堂,是一首流淌的小诗,是一曲浅吟的歌谣,在自由的充满爱的境界中,在共生互享的师生关系中,达到了一种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境地,教(学)出了语文独特的情感来。

熊芳芳,这样一位优雅的女子,这样一位生命语文的唱响者,这样一位在血液里都流淌着对语文无限热爱的教师,这样一位将语文变得滋味无穷的“孩子知音”。正如她所说的,“能为自己的生命命名的,是自己结出的果实。”她将灵魂融入语文天地,与语文共舞,让自我的生命,让学生的生命都因此而欢歌。

语文是个大课堂,学生也许会因为你的一句触及灵魂深处的话语而在多年以后依旧浮于脑际,收获一点对生命的感悟;也许会因为老师的一种对语文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而对您深深的眷恋,继而以你为榜样,将它们化为对文字的热情。太多的也许,这不正是语文才能给予学生的东西吗?

一位优秀的教师既要能够深入文本的内部世界、领略文本世界内部构成的绚丽风光,理解和建构文本意义,赋予文本以“活”的生命,又要能在建构文本世界的同时建构自我世界,唤醒学生“灵魂里的诗的情感”,使学生情绪为之波动,心智为之洞开,获得美好的情感享受和深刻的心灵启迪与理性智慧。即“让学生静静的拥有生命的滋养,无声的获得灵魂的触动。” 这样的教学必然能够透射出一种超然脱俗、意味清新的美丽。而这需要一位语文老师具备深厚的文学涵养,需要一位语文老师去用自己的灵魂关照那无数个鲜活的灵魂。

用对学生的热情和对语文教学的热爱,走进每一个灵魂的深处,于无声之中去静静的丰厚涵养自我,滋养浸润学生,将其化作点滴的生命力,去滋养语文这方天地,我想,充满语文味的生命语文便会悄然绽放。

猜你喜欢

天地灵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灵魂树 等
会员天地
交友天地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