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0-01-16张磊
[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是对当今时代国际社会文明价值准则的高度概括,具有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的意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和价值观理论,植根于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土壤,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价值观认同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者简介]张磊: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概念,是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演讲中提出的,他说:“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全人类有着共同遵循的基本价值,就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第二,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联合国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国际关系体系维系的基础;第三,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基本价值观相通,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是对当今时代国际社会文明价值准则的高度概括,具有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的意义,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繁榮的共同企盼,是人类社会处理内部关系应有的基本遵循,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的覆盖领域,必将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载入史册。
我们应当深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研究,把维护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辩证统一起来,为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理念支撑和思想武器。
一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思想和价值观理论,植根于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土壤,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是现实的反映,都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产生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基础,正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人类交往不断深化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越来越不可避免,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越来越融入世界历史;别国的产品或自己的产品都不再是独立的产品,而是都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必然导致思想文化交往的深化,导致人们在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审美偏好上,达到某些“共同点”,以保证人类能够进行正常交流。这种趋势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加深。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他们还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在适应全人类交往的不断深化,人类行为的约束性越来越要求具有全球性标准的基础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史的理论,不仅论证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合理性必要性,而且为丰富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二,世界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基本内容。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人类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人类价值观文化的精神财富。比如,“和平”“发展”是人类各民族自古就追求的价值观。这些年来,中国大力倡导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身体力行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事业,这些价值观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同和拥护,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重要的价值观念。“公平”“正义”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公认的美好价值,并且始终为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人士所认同和推崇。尽管“公平”“正义”在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理解,但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对“公平”“正义”有着公认的是非标准。“民主”价值观形成于古希腊,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扬光大,并同“自由”价值观一起为现代各国所尊奉。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民主”“自由”的理解不完全一样。西方国家把自己认定的“民主”“自由”标准,作为普适性标准在全世界强行推行,导致处理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中出现“强权主义”“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这恰恰说明,需要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确立国际公认的民主观和自由观。社会主义是在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基础上建立的,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反映历史进步的价值观,剥去了它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虚伪外壳,使“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进步价值观得到真正彰显。
第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价值文化和中国近年来倡导的人类文明进步理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推崇有利于国家安定、民族和睦和人民幸福的进步价值观。中华文化是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发展,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强调“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各民族享有平等、民主和自由。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追求和平、发展,愿意与各国人民平等交流合作的诚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在18世纪就受到西方思想家推崇,被称之为“最纯粹的道德准则”,几乎是“所有人的座右铭”。后来还曾被写入法国的《人权宣言》,至今仍镌刻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大厅的墙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确立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方面,中华文化有其优长之处。”“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体系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可以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价值文化和基本价值理念,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依据和意义来源。
第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全人类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交往,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共同体,乃至生活上、情感上的纽带。任何国家要实现发展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要維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繁荣,就要遵循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现存国际秩序以及共同价值,否则必然导致双输、多输,甚至全输不赢的局面。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以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肆无忌惮地破坏现行国际秩序,大搞“退群”“制裁”“脱钩”的霸凌行为,给世界和平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损害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包括其“盟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这充分说明,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只有加强相互理解、彼此认同和包容,才有利于促进相互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才是实现和平与繁荣的人间正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的认识基础、道德基础。我们应当不断夯实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基础,巩固人类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断扩大世界各国人民价值观的融合点,为建设和谐美好世界达成更加广泛的观念共识,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彼此理解,促进人类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
二 深刻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人类的价值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特定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观念相联系,因而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我们说尊重文化多样性,很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包含当今时代人类价值观优秀成果,它与各国各民族价值观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人类价值观文化的优秀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趋势、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超越各类具体价值观的先进性,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体系。
第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继承了人类社会交流合作的优秀价值观成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相通的。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共同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共同标准,它本身就是以“共同”性作为基础的。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学习借鉴人类优秀价值观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先进性。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为全体中国人民所拥护、赞同和遵循,也与世界各国的优秀价值观相通相融,交相辉映,其本身就包含全人类通适性因素。
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在全世界各国人民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是从世界各国、各民族价值观中提炼出来,得到全人类共同认可、作为维护国际秩序必须普遍遵循的价值观。它不仅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矛盾,而且是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正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共同的道德基础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人类大家庭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理所应当地作为普遍性原则,体现在各民族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特殊性表现之中。
第二,西方“普世价值”不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而是一个政治概念,是适应资产阶级狭隘利益、以“共同性”包装起来的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普世价值”是前些年“新自由主义”鼓吹的政治概念,这个概念虽然打着人类“共同价值”“普遍价值”的幌子,但实际上只是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利益、塞进了许多资产阶级政治观、历史观、价值观的政治含义,比如三权分立、多党制、西方宪政民主、西方新闻自由、公民社会、西方人权观,等等。这些政治概念,每一个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都具有特定解释和政治内涵。它们既不是西方社会历史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更不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它们是适应西方垄断资产阶级需要、由“新自由主义”加以改造、加以政治化的价值观。西方统治者对待这些概念,历来是“双重标准”,自己并不准备完全践行这些价值观,只是作为对付对手、遏制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武器,是颠覆这些国家的思想工具。
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它的理论基础是包容性的,不是排他性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都能接受;它的实践基础是共识性的,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行为准绳,没有明确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也没有区别对待,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西方的“普世价值”是和西方鼓吹的“普世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真正意图是要在全球推行西方政治制度。西方国家推行“普世价值”,为的是维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体系,维护西方发达国家不合理利益。他们以“颜色革命”为手段、以武力强权为支撑,强制其他国家都按照他们的标准进行改造转型,对于不遵从他们的国家,就会冠以其“不民主”“专制主义”“集权国家”“邪恶政权”等罪名,动用经济制裁甚至武力手段对其进行干涉。一言以蔽之,“普世价值”只是西方大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一个“理由”,是维护其霸权地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论工具。
第三,坚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世界各国各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与这些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现实状況相联系。因此,在世界历史发展的现阶段,各国各民族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是可以理解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阶级性、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支撑的。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其内涵必然是非政治性、非意识形态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两种价值观,在这一属性上存在“对立”之处。
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又是统一的。他们都具有既适用于世界,又适用于中国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身就是政治性与非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当然,对每个概念的解释,我们与西方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民主”“自由”“法治”等就具有非常强的阶级性、政治性。但即使这样,也不妨碍我们从一般性、通用性方面与世界各国交流。比如,“民主”基本含义是“人民主权”,对此不仅有阶级分野,也有人类进步的意义,在真实全面地体现“人民主权”方面,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不输资本主义民主,而且许多方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更加符合“普遍民主”的特性。对于“自由”也是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全体人民真实的自由权利,而西方价值观着眼的是确保资本的绝对自由,其结果必然是资本的自由剥夺和不断损害人民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西方国家金钱操控政治,为了赢得选票、保证资本利润,可以不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故意淡化疫情、强行推进开工,就是这种“自由”的表现。
三 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价值观认同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未来5到15年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价值观方面的交流,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价值观领域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积极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各国思想文化交流,推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西方一些反华势力的遏制打压,短期内不仅难以缓和反而会增强,价值观领域的斗争不可避免地会愈趋激烈。2020年5月20日,美国白宫官方网站发布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方针》报告;8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镇(Yorba Linda)的尼克松图书馆前,发表了所谓“新铁幕演说”,全面否定了中美恢复邦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将矛头指向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将“价值观挑战”列为中美之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些现象虽然只是美国一些极端反华政客的疯狂举措,但也反映出西方一些人对我国的敌意之深。把价值观问题作为对抗中国的重要武器,是他们的必然选择。价值观领域的斗争,已经不是我们“愿意”或“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价值观领域之争,实质上就是人心之争。我们如果不能在价值观领域守住战略制高点,就谈不上守住文化制高点、制度制高点、国家安全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我们不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要求把我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向其他国家推行。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核心价值观的污蔑、攻击无动于衷,也不等于对西方一些人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刻意误导一些国家的人民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去积极倡导有利于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恰恰相反,我们有责任向国际社会阐明我国的社会制度、阐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拿起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个理论武器,以争取世界更多国家的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寻求更加广泛的价值观交汇点,以共同推进世界和平发展。
第二,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努力寻找认识交汇点、理念认同点、情感共鸣点,推进与世界各国在价值观上的相互理解与认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多种文明在交锋交流中共存发展,这为我们超越历史传统、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障碍,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价值观沟通的桥梁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但必须看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价值观,既有各自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源,但更主要的还是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谋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牢固共识,仍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应该充分照顾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现行制度和特殊国情,把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诉求结合起来,着力寻找认识交汇点、理念认同点、情感共鸣点,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让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通相融。要有意识地在国际场合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绍阐释,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观”,是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相通相融的价值观,以此促进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我国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国社会制度的理解认同。
国际价值观领域的斗争是风云激荡的,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做谦谦君子,在涉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攻击污蔑、造谣歪曲的言论时,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开展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说:“别人乱说我们一通,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纠正,就会以讹传讹,反倒让世人觉得我们输了理似的。”我们要主动发声,及时反驳,让正确的声音盖过错误的声音。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内涵和深厚的思想精髓。我国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同世界任何文明、任何价值观相比都具有突出的完整性、深刻性和先进性,完全可以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
第三,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各国人民的合作故事,不断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一些人看来,价值观问题主要是对内教育的问题,不宜对外宣传;我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又与许多国家不同,一些理念性的东西不太好到国际上讲;我们“不输出意识形态”,对外讲容易留下把柄、产生误解。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今天,随着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国做什么想什么、对一些重大问题怎么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世界上关心中国、希望了解中国,包括了解中国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的人越来越多。西方反华势力也正是抓住这一点,利用一切机会大肆抹黑中国、攻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越是别人不理解,我们越要主动去讲,关于中国理念和价值观,我们最有发言权,不能让一些歪嘴巴和尚把经念歪了。“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就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互利合作共赢”“开展文明对话”等理念和故事,在世界上做了许多介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今年,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认同。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建立在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利益与共、前途与共基础之上的,因此要通过讲述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故事,不断强化各国人民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意识。历史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雨同舟、共同发展,书写了长期友好合作的历史篇章。近年来,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并肩奋斗、携手前行,形成了强大合力。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对许多国家给予支持,与他们共同抗疫,书写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我们要继续夯实各国相互交流合作的社会根基,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的对话,弘扬包容互鉴、相互尊重的精神,为巩固全人类共同价值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