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监管下的谋与变 2020年信托业展望

2020-01-1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托业信托公司信托

信托作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行业,与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共同搭建了我国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信托具有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的独特优势。根据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3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2万亿元,固有资产规模为7402.85亿元,实收资本2770.41亿元,可以看出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庞大,行业实力雄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金融供给侧改革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供需关系上面临着较大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过剩产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另一方面,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严重不匹配,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供给侧改革不仅在产业中推进着,金融行业中也推进着供给侧改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银保监会提出要稳妥处置高风险的各类机构,压实各机构的风险责任,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和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工作。银保监会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的存在,大力压降高风险高危险的影子银行业务,防止影子银行的死灰复燃。同时坚决落实党中央“房住不炒”的要求,严格要求各金融机构执行授信集中度等监管规则,严防信贷资金违法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切实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加大互联网保险机构规范监管力度。继续努力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工作,促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做好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相关工作,完善相关应对预案,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降低波动。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保监会颁布了《信托部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对银行、信托、券商及子公司、基金及子公司、保险等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统一了监管标准,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8年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对包括信托行业在内的资管行业展开了一轮强有力的监管,从而使得信托行业不管是从管理资产规模还是信托业务收入上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各信托公司开始积极谋求转型之路。

2019年,信托业仍然处于强监管之下,通道业务继续受到严控,房地产信托也因银保监会颁布的《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和《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64号文)而大幅收紧,为信托公司贡献重要收入来源的房地产业务更是直接进入了存量时代。

二、未来行业形势的判断

严监管、降通道、压地产的监管思路不会变,是对信托行业未来形势的一个共识,信托公司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2020年信托业发展将呈现三个较为明确的趋势:一是监管机构将继续保持严监管的态势,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总基调下,监管力度将更加深入,监管手段将更加细化,信托业的经营标准将会逐渐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违规惩治力度也会不断加大,信托业监管体系将逐步得以完善;二是信托公司需要回归信托本源,进一步提升主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从现有的资金资产配置功能向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进行转变;三是信托公司转型速度将会不断加快,2020年是资管新规过渡的最后一年,监管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相关配套细则,因此,现有的形式将使得信托公司不得不加快转型的脚步,新的竞争格局将会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

2019年是信托行业较为艰难的一年,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跌至22万亿,风险也大规模暴露,风险资产规模也增至4千亿,房地产信托规模4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的情况,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也从年初的60%左右降至52.75%。信托行业正在经历最为痛苦的转型前奏。

随着去通道化的监管要求,信托公司的事务管理类业务开始大幅萎缩,这也是对银保监会拆解影子银行要求的实践。正是事务管理类业务的缩减,使得信托业的整体管理资产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也是信托公司将来要面对的一个难题,部分信托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通道业务,在现有的监管态势下,具有较大的转型压力。而通道业务占比不高的信托公司,或者业务构成较为综合的信托公司,将会在去通道化的转型中胜出。

在强监管下,作为信托公司收入来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信托,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2019年,监管部门为了贯彻落实“房住不炒”中央指示。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了大幅收紧,2019年下半年,监管部门频繁的对一些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长过快、规模体量过大的信托公司进行了相应的窗口指导。受此影响,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行业的占比从第一季度的15%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0%以下。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较二季度减少了1480.67亿。2020年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仍充满了不确定性,信托公司正努力在房地产业务领域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粗放的以开发贷为主的业务模式,但业务转型需要较强的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作为支撑,真正的改变仍需要时间。

三、信托公司转型方向

在信托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搭建配套的管理团队、投研团队之前,需要先确定相应的转型方向,在现有的金融科技、非标转标、财富管理等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可以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业务模式,积极拓展业务边界,从以下几个方向思考如何构建信托行业和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拓展普惠金融业务。在如今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金融科技突飞猛进、小微客户金融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况下,信托行业应该拥抱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在科技赋能下积极向普惠化智能化转型。信托业可以依托科技手段创设新的业务模式,优化运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利用大数据构建信托公司创新的风控体系,下沉客户群体,为中小微企业、农业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信托公司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系统建设降低获客、风控、运营、催收等一系列环节的成本,尤其是降低人工介入的相关成本,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让利于民。

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非标转标的途径,在监管规则上具有自适的独特优势,可以摆脱传统业务模式下的的相关监管要求。而信托独有的不同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信托关系,具有破产隔离的独特优势,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有着天然契合的连接,能够实现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破产隔离、现金流分离等需求。从2019年的发行情况来看,信托公司参与新发行的和存量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均有较快的增长。信托公司2019年参与新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信贷CLO共182单金额合计9634.59亿元;ABN共249单金额合计2898.04亿元;信托公司担任计划管理人的企业ABS共10单金额合计74.50亿元;以信托受益权作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共57单金额合计808.56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方向之一。

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目前信托公司的投资人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二是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由于监管去通道化以及银行投资非标产品的相应限制,金融机构投资人的来源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家族信托、财富销售团队等财富管理业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少信托公司已经重点大力推进财富销售管理团队的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为其他信托公司未来发展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信托业信托公司信托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信托业协会:应逐步解除刚兑魔咒
让与担保和信托
从不同视角解读信托
规范信托营销上海银监局重提信托代销面签
英美日信托业制度变迁比较及启示
信托业:最后一次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