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研究
——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

2020-01-16胡和平张笑怡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胡和平,张笑怡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引言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是以诵读、书写、讲解中华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化活动。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且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警察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在湖南警察学院进行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活动为例,探讨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的背景、独特优势、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

一、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的背景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里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典” 是大地、宇宙恒久的规律,是我们祖先对万事万物所总结出的真理,是历代先辈智慧的结晶,这是最广义的经典。[1]本文中的 “中华经典” 之 “经典” 取其狭义: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性的文化著作。即指那些已经深入人心,最具有研习价值,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流传下来的原创性典籍。

从秦汉至清末,中华经典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最主要的课程内容。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之后,尤其是 “五四运动” 以来,经典教育的比重有所下降。针对经典教育弱化的现象,有识之士不断重申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提出,“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2]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 “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3]这为我们发挥语言文字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具体安排,进行了明确部署。

二、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的重要意义

(一)加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杜威曾说:“今天,如果我们还像昨天我们被教授的那样去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掠夺了我们的儿童的明天。(If we teach today as we taught yesterday, we rob our children of tomorrow.)”①转引自Peake、Jason,“If We Teach Today As We Taught Yesterday, We Rob Our Children of Tomorrow”,Agricultural Education Magazine,2010(3).因此,语文教育必须跟上时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经典典雅优美,既富含审美价值,又极具教育意义;既能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审美情趣,又能陶冶情操、磨砺品格。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就是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例如,湖南警察学院2017 级王迎新同学在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后深情地说道,这篇散文 “饱含着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正值韶华的我,作为一名警校生、一名预备警察,更应有着青年的激情与热血,为祖国的繁荣与稳定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中国文学中自古以来就有 “文以载道” 的说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强调文学的社会性、思想性。可见,文学对人的教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 “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他还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不仅与课程思政的要求相契合,也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要将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自觉系好人生 “第一粒扣子”。[5]

(三)关照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

在经历了理性主义的启蒙之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改变着人类原有的生存方式,然而现代人一方面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一方面又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灵痛苦。西方哲学家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萨特等人因此提出非理性主义,企图以 “非理性” 对抗 “理性”,从而使得人的本能、直觉等内心体验得以觉醒。

重读中华经典,中国传统哲学其实早就重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照: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陶潜的清新、王维的淡远,无不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梅的坚韧、兰的飘逸、竹的高洁、菊的幽远,深植于民族精神的沃土之中,象征着君子的理想品格……通过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能将人从或焦虑或麻木的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关照其精神世界,有利于心理健康。

(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②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J]. 孔子研究, 2014(5).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善于传承才能善于创新。

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就是既要回味经典,传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发展经典,结合形势对经典中所蕴含的精神进行一种时代化的表达。比如习总书记的金句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既蕴含了传统文化中 “正其义不谋其利” 的义利观,又体现了传统文化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道德观,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6]正因为熟读经典,才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运用自如,从而真正做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的独特优势

(一)摆脱应试压力,培养兴趣爱好

中小学阶段,因为师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难免造成为了应试而学习的局面。在强大的应试压力下进行的教学,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长,眼睛都只盯着分数。“人” 的发展被摆到次要地位,而 “分” 的提高却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诉求,教学目标的错位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偏差。以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例,由于师生都有通过上课提高分数的强烈愿望,不得不更加强调听说读写、字词句篇,不得不进行 “填鸭教育”,不得不搞 “题海战术”;至于品德磨砺、文化修养、美学欣赏等目标,只能暂时屈居次位。

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摆脱了应试的压力和分数的桎梏,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一般的学生,通过诵写讲行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升感知真善美的能力,增强对文学的好感度;对于在文学方面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则能增加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也可进一步深入钻研或者将来从事相关职业。总之,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培养了学生文学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出 “人” 的地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二)辅助课堂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以前,高校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阵地是课堂,主要通过开设一些文化艺术类课程来实现,比如大学语文、艺术欣赏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课程设计不合理、课时不足、学生缺乏兴趣、教师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这些使我们慢慢认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根本无法实现,甚至人才培养的作用都难以充分发挥。公安院校既要教专业知识,又要教警务技能,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更显边缘化。

2014 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 “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在高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可以把课堂内外相结合,比如文学社、诗词会、汉学馆等社团组织都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平台。2017年,中办、国办又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通过人文讲坛、文艺沙龙、诗词竞赛等活动可以展示同学们开展诵写讲行动的学习成果,推广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牵手思政课程,聚焦立德树人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的思想意识层出不穷,国外的一些价值理念也蜂拥而至。而大学生对这些新思想、新观念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意识滑坡,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高校德育工作不容忽视。至于公安院校,由于肩负着为公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就更需重视德育的作用。只有做好了公安院校的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出一批道德高尚、意志坚定、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公安专业人才。

当前,各高校深化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一体化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文化育人也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2014 年2 月24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通过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以中华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滋养学生的心灵,能聚焦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优势互补,画好德育同心圆。

(四)丰富传播形式,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成长于信息化时代下的年青一代,大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不少人都热衷于新媒体传播,可以熟练地航拍、直播、剪辑音视频等。在 “人人都有麦克风” 的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传播他们的诵写讲作品,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2016 年12 月26 日,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郭声琨部长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在公安院校开展诵写讲行动,能涵养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对于预备警官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 “四个自信” 中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较于当下流行的快餐阅读、网络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雅端庄、充满智慧,更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给传统文化插上一双翅膀,使得她穿越历史风霜,实现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的路径

(一)借助现代表达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是以诵读、书写、讲解中华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化活动。在高校推广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能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涵养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

中国文化中 “仁者爱人”“重义轻利”“一诺千金” 等思想,完全切合新时代对人民警察的道德要求。因此,团队要求学生用手机APP录制音频视频,诵读、书写、讲解等形式不拘,用年轻人的语言、借助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推广“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形式新颖、易于传播,学生关注度很高。

(二)占领网络阵地

既然要推广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就必需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于是,团队创办了名为 “爱美讲坛” 的微信公众号,将学生的诵写讲作品择优发布到公众号中。学生不但能亲身参与音频、视频的录制,在公众号上还可以看、可以听,并能通过点赞、留言、转发等形式获得丰富的体验,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激发。

团队将微信公众号取名为 “爱美讲坛”,一是希望学生都能爱上中华经典的文化之美;二是取英文的amateur(业余爱好者、非专业人员,音近 “爱美”)之意,并非要求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研究,而是借经典为手段,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涤荡心灵、修养身心。

(三)强调课堂教学

团队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手段,强调课堂教学。在UMU 在线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文档和视频、以图片的形式记录教学活动、进行课堂练习和考试,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录制微课与学生进行分享。这样,诵写讲的平台就被完全打开,课前可以提前发布名家的诵读示范,课上可以分享师生自己的诵写讲成果,课后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彼此的相互交流,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和课前课后全时段育人。

当然,传统的课堂教学自有其优势,尤其是在语文这样的人文科目中,传统教学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绝非信息化教学所能取代。所以,现代化的信息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两相结合,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

(四)依托社团活动

在高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还可以依托学生社团,以社团活动的形式推广经典诵读。以湖南警察学院的做法为例,由团委牵头,学院每年举办一次 “传承经典文化,共创书香警院” 的读书交流活动,至今已开展七届。比赛由选手以演讲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学生们运用PPT 展示,配以精彩的视频、美妙的音乐,向观众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比赛先由学院金戈文学社推荐,并选拔出各系部的优胜者进入院级比赛。再经院级初赛、半决赛,选出最优秀的读书小组进入决赛。本团队成员在 “书香警院” 活动中担任指导老师和评委,发掘出一批优秀的苗子,引导他们把平时阅读中的感悟记录下来,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专业特点等,我手写我心。“书香警院” 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为师生交流阅读心得提供了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

(五)结合红色资源

既然把 “经典” 定位为 “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性的文化著作”,那么其中就不仅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了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湖南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既有毛泽东、刘少奇、贺龙等革命先烈的故居,又有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颁布地、芷江受降纪念馆等革命圣地,还有 “半条被子”、陈树湘“断肠明志”等红色文化故事,我们的诵写讲行动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定能激发出最强的育人效果。

利用课余时间,团队带领学生到橘子洲头诵读《沁园春·长沙》。湖南警察学院2017级包荣同学在诵读之后写道:“‘谁主沉浮’ 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自己也要有毛泽东那样的豪情,敢于发出‘谁主沉浮’ 之问。我们新一代警校生要拒绝所谓的佛系,要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去勇敢地挥洒汗水,去铸造忠诚警魂。”

(六)突出节日文化

除夕爆竹声声、元宵把灯狂欢、清明哀思缅怀、重阳登高敬老,这一个个传统节日习俗都是从老祖宗那里传承而来,凝聚着历史,积淀着文化,是全球华人同根同组、血脉相承的文化根基。随着 “国学热” 升温,近年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了当代生产生活场景,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新的结合,形成了新的节日习俗,也进一步丰富了节日内涵。

比如,为继承节日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在端午节之际,团队组织同学们开展了纪念屈原的经典诵读活动。在读了屈原的《国殇》之后,湖南警察学院2017 级沈子翔同学由衷地感叹:“作为90 后,很多人觉得我们是温室中的花朵,没挨过饿,没挨过冻,不相信我们能够扛起重任,但是我想说,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像屈原诗中楚国将士那样,走在前线,为国捐躯。即使我们的敌人像秦军那样强大,我们也不会退缩。我们可能不太成熟,但是我们有着无限的青春活力,我们将会用我们的青春铸造忠诚的警魂!”

结语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教育活动面临着巨大挑战,促成教育与技术的相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打通课堂内外、突破网络上下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世界即将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从来没有被提到如此之高的地位,立德树人也就有了格外深刻的历史意义。今天,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后现代的到来把以往人类所认可的价值一一解构,人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麻木、焦躁、无助,对古老文化与价值的回溯具有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世界意义。今天,国与国之间竞争不仅依靠军事、科技,更要强调软实力,文化自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支撑我们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与世界文明平等对话的血脉与根基。

在高等院校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手段,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以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滋养学生的心灵,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促使其创新性转变、创造性发展——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这一切无疑具备了更加深刻而宽广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