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2020-01-16李正华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发展

朱 晨 李正华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朝阳 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西城 100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对我国发展总体是好的,但面临的问题也是严峻的。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敌对势力威胁我国安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从国际看,世界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治理体系遭遇危机,影响世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1]面对国内外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作出了一些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集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精神,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忧党

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于党内存在的理想信念丧失、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习近平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历经磨难而不断成长和壮大,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认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就会迷失方向,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违法乱纪,堕入犯罪的深渊。面对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所带来的多元价值选择,习近平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2],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处理各种问题、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不学习、或者不善于学习出现了“本领恐慌”,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解决新问题,在定计划、做决策、处理重大问题时出现了失误,给国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习近平对此指出:“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3]为了适应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不但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过硬,要始终保持“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4]。为适应新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好学才能上进,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本领,只有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5]。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更加需要紧紧依靠人民,更加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脱离群众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作风,也是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把脱离群众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把密切联系群众看作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对于脱离群众的危害,习近平指出:“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6]对于脱离群众集中表现的“四风”问题,习近平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工作中的不良风气“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问题,不断将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深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8],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常、抓细、抓长,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腐败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对腐败问题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腐败产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认为,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刚刚就任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就给全党同志敲响了警钟,他提出“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必须下大气力解决”[9]。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警醒起来,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到古今中外王朝覆灭、政权更迭的教训时,认为当政者的自身腐败是其根源。基于历史教训和党面临的严峻形势,他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一再强调:“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10]对于反腐败斗争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习近平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要保持对腐败问题的警醒,“要有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11]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忧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为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责无旁贷担负起改变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任。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伟大的事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大,习近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风险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忧患意识。他告诫全党同志“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12]习近平强调,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这些重大风险,我们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对于任何潜在的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险要重点防控,要有前瞻性和防范意识,做到既要防范和抵御风险,也要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当前,发展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发展让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严峻,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习近平认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矛盾风险就会转化升级,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机国家安全。因此,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并多次强调,面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挑战,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13]“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4]。

国家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国家安全,也就谈不上任何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形势下的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给我国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习近平认为,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面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要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要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15]。

三、忧民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正是习近平忧民为民的集中体现。

扶贫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是习近平始终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他曾反复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决战决胜的勇气开展扶贫工作。习近平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要了解当地的贫困情况,在国内的数十次国内调研考察中,有一半以上都涉及到扶贫问题。在多次讲话中,习近平反复强调了对贫困人口、困难群众的牵挂。在2017 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17]。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百分之四以下。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前,脱贫工作仍然艰巨。

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是习近平最忧心的问题。习近平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他指出,我们工作的目标是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干工作就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当前,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希望吃的放心、住的舒心,看病不用愁、上学不用愁,希望享受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希望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教育、就业、健康、住房等涉及的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一个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劳动者体面的工作,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了;要让人人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全民健康;要下大力气解决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愿望;要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9]要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对待民生问题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时刻关注民生,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解决群众的困难,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

四、忧天下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0]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发挥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21]等全球性问题,习近平强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应该摒弃冷战思维、零和思维、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尊重各国的文明差异,以对话协商代替争端,以贸易自由代替贸易保护,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2]携手努力。正是从增进人类福祉出发,习近平向世界倡导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多个场合阐述这一理念,并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和欢迎。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党章和宪法序言部分。

中国不但为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还积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成果,让沿线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为了应对世界各国面临的贫困挑战,习近平强调,中国同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支持和帮助,呼吁世界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针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习近平给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提出打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贡献了中国智慧。面对气候变化,习近平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并承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面对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习近平提出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出了公平正义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创新共享的发展方案等,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五、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及时代意义

(一)基本特征

一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忧患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思想资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等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忧患意识。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是在国际格局大变革大调整、中华民族复兴处于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解决各类难题产生的,是在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基础上,自觉担当起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新发展。忧党意识直面党在当前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忧国意识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同国家发展中遇到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类问题紧密结合;忧民意识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围绕人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不忘初心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永远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放在中心位置。在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的系列论述中,可以发现,无论忧党忧国忧民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其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习近平对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恶痛绝,因为腐败问题、“四风”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人民对此深恶痛绝。习近平要求各级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范、积极应对复杂局面和深层次矛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因为脱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全体人民能否都过上小康生活。面对我国社会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社会发展总量还没有绝对充裕,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群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习近平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3]的重要论断,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古人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复杂环境,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破除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习近平反复强调在应对风险挑战时,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即“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24]底线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既坚守底线又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复杂形势和挑战的科学方法,越是在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就越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正如习近平所讲:“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25]可见,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现实问题的感性认识上,而是通过对潜在风险的预估,划出了坚守的底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二)时代意义

一是催生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现实忧患的思考和回应。对现实的忧患往往会激发人们对世界的进一步探索,深化对世界的再认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确的问题导向,以及科学的解答,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正是由于习近平忧党、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忧患意识,进而发出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并在回答这一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面对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26]他告诫全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安不忘危、兴不忘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不断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成就,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因为忧党所以治党,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自身存在问题深深忧患的回应。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需要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的变化和挑战,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对于化解风险、应对挑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忧党意识有助于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忧国意识,有助于保持国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物质保障;忧民意识,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最大共识;忧天下意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到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将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在实现宏伟目标的道路上,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发展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