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法路径研究

2020-01-16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党派民主党派人士

孙 礼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000)

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代表性强、政治素质高、党派特色鲜明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要求,更是一项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政治课题。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作为民主党派队伍当中的佼佼者,其队伍建设不仅事关民主党派不断优化政治交接及自身健康发展,更事关我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及主要特点

近些年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才数量、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政治性、旗帜性不断突出彰显。为了更好地分析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发展现状,课题组对其部分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实地座谈,问卷调查对象包括民主党派主要领导和部分骨干成员等,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741份,1份无效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反馈情况归纳分析,课题组总结概括出关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总数增长适度,结构趋于合理

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数量总体增长适度,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其年龄层次多集中于30—50岁之间,占比73.25%,人才队伍年富力强且文化程度较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9.81%,中、高级职称占比67.12%,且高学历、高职称的趋势呈加速态势(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二) 界别领域广泛,价值取向多元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多集中于科教领域和政府机关单位,分别占比31.89%和19%。此外,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已进入中小城市民主党派队伍人选的视野,虽然总数不多、所占比重不大(2.72%),但也呈不断增加趋势。在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思想认知受外部环境、自身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价值取向的自主性、差异性、灵活性也明显增强,且在网络信息高度自由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冲击影响下,个体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和行为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个体社会自我认同度、满意度较高,问卷结果显示“对自身社会地位”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分别为23.24%和47.03%,不满意的仅占2.43%,从侧面说明关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比较到位,其与地方社会发展关系较为稳定,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图二所示)

(图二)

(三) 政治功能突出,作用发挥明显

近年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参政主观意愿和参政议政能力显著增强。关于问卷多选题“加入党派目的”一题的回答中,选项“为国家和社会做应有的贡献”和“参政议政、奉献社会”占比最高,分别为83.65%、53.78%(如图三所示),并且在其引领带动下,民主党派整体成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热情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各民主党派都能紧密围绕地方发展大局的中心议题,通过考察调研写出了量多质优、涉及经济教育等多领域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多见解独到、贴合社情民意的议案和提案;与此同时,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在密切联系自身所代表成员和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决策的宣传普及、舆情民意的上通下达、分歧矛盾的缓和化解发挥了独特的政治优势,进而在推进地方建设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三)

(四)管理愈发规范,机制逐步完善

首先,根据中央精神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新修订的《章程》,结合地方民主党派工作实际情况,中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各民主党派主委及骨干党员已初步建立了交友联系制度;其次,政府职能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循序推进,如每年度发改委、经信委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都会定期向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通报某项具体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统战部主要领导及相关科室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对话谈心工作基本形成常态,问卷中关于“是否与统战部门同志进行谈心谈话”问题有超过一半的回答为肯定;再次,根据中央及省、市下发的相关文件,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系列机制体系,并在教育培训方面形成常态机制。

二、反思性剖析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与巩固

关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重要性认知问题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党委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委高度重视是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根本前提。虽然党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但是从具体推进的情况、调研反馈等方面,仍有加强与细化的空间。在调查问卷“您认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的选项里,其中选择“党委领导重视程度还需加强的”达144人次,约占19.46%,185人次选择党委领导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联谊交友不够深入,约占25%,可见党委重视程度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认知里仍然有待加强的空间,另外各级党委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等问题也亟待克服。其次,从统战部角度看。统战部是具体推动统战工作的重要部门,是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接触最多最频繁的职能部门,但是在某些具体工作的细微环节中存在些许漏洞,比如调研问卷中选择认为“统战部关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不到位”有61人次,约占8.24%,虽然数量比例不高,但也从侧面说明统战部门的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做细做实,杜绝粗线条。再次,从民主党派自身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直观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制度未能形成,例如合理的进退机制等。根据问卷显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自身责任担当意识不强”(76人次,占10.27%)、“民主党派思想、组织建设存在不足”(55人次,占7.43%)两项是最为影响制约其组织建设的问题,而在提出的“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调研问卷中显示也稍显消极(以上数据如图四所示)。最后,从相关职能部门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统战工作合力等在价值认知和工作实践中未能完全实现。本地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干部、工作人员的统战思维和能力不足,在具体工作中既不会领导也不懂政策,有时甚至不讲方法。其实,统战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艺术性,很难被一般干部所接受掌握,但是由于过去对统战及民主党派工作宣传、重视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导致其相关工作边缘化。

(图四)

(二)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缺乏力度

首先,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素材主要通过参加政府部门的相关通报会、对话座谈等形式获取,加上其在政府职能部门任职的数量、比例相对较少,缺少一手情况及信息的来源,直接导致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效果缺乏广度和深度。其次,有作为、敢担当的责任意识需要重点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要想引导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尽快树立起有作为、敢担当的责任意识,将直言敢谏作为自身的政治品格和时代担当,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优势,最关键的就是尽快培植出能够营造包容多元、宽容不同的良好政治生态土壤。也只因未能完全实现于此,才未能在全社会上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性包容环境。最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历练有待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工作于专业技术领域,专业性强、业务能力突出,如:教育部门、法律系统等,从专业技术到政治领域转变转换缺少相应的培训学习与实践历练,即使参加教培安排,但多重理论,而轻实践;政治理论性课多而领导实务与能力课少,部分在政府职能部门中任领导实职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锻炼交流的相对在人大、政协或党派机关的多,两者之间的不均衡也直接弱化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和实效的发挥。

(三)相关机制与管理模式亟须完善和创新

总体看,地方党委、统战部以及党派市委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形成了很多科学机制,但仍然有需要健全完善的方面。尤其是在联系交友制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和监督管理全链条工作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除此之外,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健全和管理创新的重点,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2018-2027)》中关于人才推荐机制的标准,部分中小城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合理进退机制还未建立健全,不能达到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要求。此外,相关的教育培训机制、实践锻炼机制、谈心谈话制度、内部监督机制、考核考评制度以及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信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都要逐步渐进地健全完善,力求尽快形成符合地方社情、尊重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机制与管理模式。

三、关于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核心在于思想认知树立,重点在于管理模式创新,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建设。本课题组结合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遵循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的成长规律下,具体形成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思想重视是重中之重

从多角度夯实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思想基础。首先,党委重视是建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统战工作合力的根本前提。提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组织议事日程中的地位,坚持遵循党管人才、党管干部基本原则,贯彻好党的干部路线落实到位,强化各级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做到关涉到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大问题均由党委统一研究部署。重要做法之一就是必须要加大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等,让统战思维及多党合作制度优势入脑入心。除各级党组织外,还要特别注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理解与支持,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其次,统战部牵头负责是推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统战部既上对党委、又下联党派,既要协助党委制定相关工作规划和政策办法,又要督促和指导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安排,可以说肩负着牵头、抓总及协调的职责。课题组认为统战部处于党委与相关职能部门、民主党派组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所在单位之间,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部门(如图五所示)。因此,各级统战部门自身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认知和思想建设,主动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过程中建设并强化好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统战部需要尽快与组织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既协同合作又职责分明的工作制度,还要强化与各民主党派组织、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委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真正在思想认知上重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并贯彻落实于具体实践中。再次,党派组织是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主体。笔者认为:党派组织在其自身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被忽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应该是涉及党委和党派双维度的重大课题,党派组织本身也有推动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职能和职责。各级党委侧重于统领全局,并在发现、任用、选拔、管理、监督等方面着重主导,而党派组织更多体现在成长、培养等阶段。两者都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可或缺、一脉相承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强化地方民主党派组织在队伍建设工作中重要性的认知,并培育党派组织在其中的能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意识。最后,相关职能部门的能动配合是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和方面必须摒除不重视统战工作、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为“擦边鼓、软任务”的错误思想,尽快培养统战意识与思维。必须加大统一战线理论学习与宣传,各有关部门和方面组织相应学习、定期订阅相关报纸、杂志,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电台广播、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介,大力宣传统一战线相关理论政策;适当将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等教学内容从社会主义学院专设课程扩大覆盖到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的课程范围,并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必修课;提高有关部门和方面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理解力、关注度,必须要加强其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将相关工作纳入领导工作责任范畴,尤其强化新任领导班子的岗前培训,培养大局合作意识,尽快推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工作常态。

(图五)

(二)制度安排是硬核保障

一是人才工作机制。围绕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提供机制保障。如人才发现机制: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相对集中的科教文卫部门,由统战部牵头协调,按照党派成员的界别特色和分工进行甄选,并与组织部、民主党派组织定期协商人才供需信息,创建人才信息网格。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遵循其成长规律,以统战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委针对代表人士的特点优势共同制定培养机制。人才考评激励机制:课题组建议分为综合考评和分类考评两块。前者主要以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群众基础为内容,并分别赋分和权重,最终得出量化结果,后者以党派代表人士自身岗位特点、职责职能为基准进行分类,确定每类群体的考评侧重点。例如:专业技术岗位着重科研数量、层次以及成果转化等,管理岗位看重合作共事、组织协调能力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侧重提案议案质量、参政议政能力及建言献策水平等等,这些均可定量定性双重评价。二是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各市“一校两院”作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以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对教育培训课程进行分类细化。依据教育培训战略部署,做到阶段性教培与经常性教培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辅助、任前培训与任职后强化相补充,尤其是注重有关统战历史著名事件、重要节日纪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适时适当改变以往课堂式教学向行动学习法、实地参观、互动体验式转变,并确定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每年度学习规划、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关于统战理论学习计划等,推进教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三是领导合力机制。必须确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加强沟通与配合,形成共识与合力,强调各级党委从战略布局高度推动多党合作事业有序发展,提升对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重要性认知,尤其强化基层党委主要领导及负责人统战理论的宣传与教培工作,夯实地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有关部门和方面共同参加的领导机制,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关键事务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规划,提升到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四是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党委统战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同志每年度制定交心谈话基本计划,原则上必须完成与民主党派骨干代表人士进行最少一次的谈心谈话工作,有针对性地督促推动党派内部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尤其要注重关心有实际困难与问题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认真倾听心声与建议。五是强化巩固联谊交友制度。意识层面强化,实践角度落实。在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各级党委、党政干部联谊交友的工作贯彻落实、做实做细。领导干部要强化交友意识,熟悉交友内容、创新交友方式,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从思想、生活和工作中全方位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建构联络格局。例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等联络交友方式,亦可采取电子信息、网络科技等多种平台和机会与党派人士进行联情联谊;统战部门根据重点对象可采取定期走访形式,或到党派人士所在单位定期走访。

(三)管理创新是内驱动力

首先,渐进式完善地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准摸清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基本情况,除数量、专业、学历等基础自然信息外,还应关注对重点人士着重培养,尤其是旗帜性人物的发现与培养,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定期选送优秀党外人士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全国高等院校等高层次学习平台进行深造,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人才库,并统一纳入人才信息数据库。其次,搭建平台,着力建设党派人才后备队伍。进一步规范组织部、统战部以及民主党派所在单位党委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队伍建设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指示,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为民主党派人才蓄水池涵养水源,并有针对性地按照民主党派组织供需要求推荐相关人才,支持民主党派协调有序做好人才吸纳工作,从全局上提高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讲:一是制定相关规划。以上级要求为依据,结合市情及队伍基础,按照科学比例和一定程序,推荐考察一批后备队伍,以多层次、多方向和领域等维度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党派特色鲜明并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党派后备干部队伍。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必须结合专业特长、培养方向和供需要求,对地方后备民主党派代表人才进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影响力广、能力强的后备人才进行重点管理,尤其在副职人选中注重物色和培养正职后备人选,适时推荐提拔任正职实职。当然,更要留意不适宜留在后备人选队伍中的人员,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始终保持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活力。最后,创造环境,以动态监督和管理优化队伍建设。一是靠宣传。除了在党委、政府以及民主党派组织内进行宣传,还应该加强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统战理论及民主党派人士建设工作的宣传,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并加强相关部门或群体对此项工作的监督。二是靠载体。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项目进行政治引领,以增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价值认同及情感共鸣。例如“五一口号”、政协成立周年庆、多党合作历史著名人物事件等,类似这样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应以征文、竞赛等方式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甚至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活动,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综上,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委重视与领导,更需要各个部门和方面的协同合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党的特殊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遵循新时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律,引导他们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健全与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保障。课题组关于相关课题的研究仍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及探索工作,力求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出新思路,更为促进地方统战事业新发展打好理论与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党派民主党派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点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探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党派我来的
WHEELS IN MOTION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