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都兰县各玛龙铅锌矿矿床特征与成因研究

2020-01-16婧,靳杨,王

中国锰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粒状黑云母铅锌矿

王 婧,靳 杨,王 辉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7)

1 地 层

各玛龙地区地层出露较为简单,主要为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3m),北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侵入接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面积约2 km2,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夹火山熔岩及不稳定沉积碎屑岩的地层,主要岩性有绢英岩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蚀变安山岩等,与北部二长花岗、花岗斑岩等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绢英岩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岩石具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及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1]。碎屑假象由石英集合体或扁条状绢云母和金属矿物集合体等组成。熔结凝灰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岩石具变余熔结凝灰状结构,假流纹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约50%,粒状变晶,粒度0.1~0.01 mm,部分隐晶,粒间镶嵌状,呈斑块状、条带状及流纹状分布,偶见晶屑状,粒度约0.5 mm,破碎棱角状。蚀变安山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岩石具斑状结构,基质具玻晶交织结构,斑晶成分多由粒径为2~3 mm的斜长石、蚀变辉石组成,基质由粒径为0.1~1 mm的斜长石和玻璃质等组成[2]。

2 构 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总体走向与区域构造一致。主要有近东西向及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特征描述如下。

1)那更山前断裂(F1):该断裂位于研究区北部,为一区域性大断裂,走向近东西向。断裂带北侧地势平坦,为山前盆地;南侧多为高大山体,沿断裂带形成典型的断层三角面。该带延伸较远断面倾向南,倾角40(°)~45(°)。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兼有左旋走滑特点。地貌上成为山脉与盆地的平直截然的界线。南盘发育有冰斗,断层南侧将冰舌后缘凹地抬高50 m,发育有断层破碎带,带内断层泥新鲜[3]。

2)各玛龙北东向断裂(F2):该断裂构造位于研究区中部,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走向长大于10 km,断层面平直,见有断层三角面,发育断层破碎带,航片上山脊有错动弯曲现象。断裂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有张性。断裂向南延伸出研究区,向北被F1截切。

3)各玛龙东西向断裂(F3):该断裂构造位于研究区中部,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向南,走向长>1 km,断裂产在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及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推测为逆断层,上盘为二长花岗岩,下盘为黑云母花岗岩,断裂形成FS1矿化蚀变带,带内岩性为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与区内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带内发育铅锌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沿断裂带方向有花岗细晶岩脉岩发育。该断裂向东延伸出研究区,向西被F2截切。

3 岩浆岩

研究区内的岩浆岩发育较好,大部分工作区域为岩浆岩,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发育最好。

3.1 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

大面积出露于本区,侵入于泥盆纪牦牛山组中。出露为早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在各玛龙东西向F3断裂南侧及矿化蚀变带内出露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少量花岗斑岩[4]。

黑云母花岗岩(γβ51):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出露面积约8.5 km2。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45%~55%)、斜长石(15%~25%)、钾长石(10%~15%)、黑云母(10%~15%),次要矿物为黄铁矿、榍石、磁黄铁矿等。

二长花岗岩(ηγ):主要分布于各玛龙北东向F2断层以南,出露面积约5 km2,岩石呈浅肉红色、细—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组成,次为黑云母、金属矿物,组成矿物粒度大小一般介于0.15 mm×4.00 mm~2.50 mm×4.00 mm,斜长石发生较强绢云母化,黑云母多已发生绿泥石化,各组成矿物均匀分布,形成花岗结构。矿化蚀变带内岩性多为二长花岗岩,其金属矿物呈它形、粒状及不规则粒状,粒径一般小于0.5 mm×1 mm,充填于其他矿物间,为后期热液,在岩石的局部呈团块状富集。

花岗闪长岩(γδ51):少量分布在工作南部边缘,岩石具变余细—中粒状花岗结构,呈灰白色,矿物成分多由粒径为0.8~2 mm的石英、蚀变斜长石、钠长石、蚀变黑云母等组成,其特征分别如下。石英:无色它形粒状,在岩石中多呈团块状富集,由粒径为0.8~3 mm的颗粒组成,波状消光常见;部分呈它形粒状,充填于裂隙中呈脉状富集,为后期热液。蚀变斜长石:板状,由粒径为0.8~2 mm左右的颗粒组成,可见不很清楚的聚片双晶,常因蚀变而使其表面布满绢云母。钠长石:无色它形粒状,裂纹发育,无双晶解理,一级灰干涉色,二轴晶正光性;蚀变黑云母:片状,由绢云母和金属矿物组成。在岩石中不很均匀分布。金属矿物:呈板状或它形状,在岩石中不均匀分布,准确鉴定需做其他测试。

花岗斑岩(γπ51):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及南部,出露面积约1 km2,呈小岩体、岩脉状产出。岩石呈浅肉红色灰色,中—粗粒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石英等。副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和石英组成,粒径0.5~1.5 mm;基质为显晶质,主要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粒径0.05~0.2 mm,基质由岩体中心向外过渡为隐晶质。斑晶:由钠长石组成,斑状,表面因绢云母化而显浑浊,一级灰干涉色,无双晶,二轴晶正光性。基质:由石英、钠长石及少量蚀变黑云母组成。石英:无色它形粒状,在岩石中多呈团块状富集,由粒径为0.5~2 mm的颗粒组成,部分颗粒裂纹发育,波状消光常见。钠长石:板状,由粒径为0.5~4 mm左右的颗粒组成,表面常布满蚀变而来的绢云母,一级灰干涉色,二轴晶正光性。蚀变黑云母:片状,常绢云母化并析出不透明矿物。

3.2 脉岩

本区酸性脉岩较发育,岩性主要有闪长岩、花岗细晶岩等、少量花岗斑岩、正长岩脉。闪长岩脉:主要产于黑云母花岗岩体、二长花岗岩中,共12条,近东西向、北东分布,呈灰黑色,细—微粒结构,由斜长石(48%)、黑云母(25%)、角闪石(20%)、钾长石(3%)、石英(4%)和少量柱状、针状磷灰石组成。花岗细晶岩:主要产于F3断裂两侧的岩体内,共4条,近东西向分布,呈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长英质矿物组成,呈小岩脉侵入于黑云母花岗岩体中。

4 矿化蚀变带与矿体特征

通过工作,在各玛龙铅锌矿工作区内圈出3条矿化蚀变带(FS1、FS2、FS3),矿化蚀变带宽20~100 m,长度200~800 m,走向为近东西向;目前在FS1及FS3矿化蚀变带内共圈出了14铅锌矿体,其中13条低品位铅锌矿体,1条工业铅锌矿体。矿体长100~300 m,厚1.06~6.23 m,Pb品位0.30%~1.18%,Zn品位0.51%~1.41%。

各玛龙铅锌矿体严格受沿断裂构造形成的矿化蚀变带控制,主要以各玛龙东西向断裂F3为主,矿化蚀变带与构造方向一致。在矿化蚀变带内,蚀变较强的二长花岗岩含有星点状铅锌矿化[5]。在FS1及FS3矿化蚀变带内共圈出了14铅锌矿体,其中13条低品位铅锌矿体,1条工业铅锌矿体。矿体长100~300 m,宽1.06~6.23 m,Pb品位0.30%~1.18%,Zn品位0.51%~1.41%。

5 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

通过对各玛龙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矿石的光、薄片观察与研究,大致查明的结构、构造简要归纳如下。

5.1 矿石的结构类型

由二长花岗岩中铅锌矿物来看,矿石多为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等。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在岩石中呈稀疏浸染状—团块状分布,主要粒径为0.02~4 mm的它形粒状—半自形状。它形粒状结构,其成分由少量金红石、磁黄铁矿、闪锌矿等组成,在岩石中星散—浸染状分布。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组成,在岩石中星散—浸染状分布。

5.2 矿石的构造类型

各玛龙地区铅锌矿床的矿石构造主要有星散状、星散状—微细脉状构造、散状—团块状构造、星散状—稀疏浸染状构造,以及由动力作用形成的角砾状构造。星散状构造,由少量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金红石等组成,在岩石中星散状分布。星散状—微细脉状构造,由黄铁矿、闪锌矿等组成。散状—团块状构造,由黄铁矿、闪锌矿等组成,在岩石中星散—浸染状分布。星散状—稀疏浸染状构造,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组成,在岩石中星散—浸染状分布。

5.3 围岩蚀变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各玛龙地区铅锌矿体的围岩蚀变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围岩蚀变:碳酸盐化,普遍存在于近矿围岩蚀变带中,呈细小脉状分布,质软,地表常表现为粉末状,多为白色,与绢云母化、硅化相伴生;硅化,主要有细脉状的线性硅化,区内主要为少量石英细脉发育,不同期次的石英脉呈不规则状产出,局部沿石英脉可见黄铁矿等金属矿物产出;面型硅化主要发育在矿(化)体及两侧围岩中,岩石硅化处硬度增强,不易敲碎;高岭土化,主要存在近地表蚀变带中,呈灰白色、黄褐色粉末状分布;绢云母化,常与硅化半生,多呈细小鳞片状。

6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6.1 矿床成因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带、矿体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进行综合分析,各玛龙地区矿(化)体产于构造蚀变带中,含矿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该岩体在区域空间上处于各玛龙近东西向F3断裂构造部位,受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富集成矿,通过裂隙及碎裂角砾中形成矿化分布不均、品位偏低的铅锌矿。初步认为,成矿类型属热液型[6]。

6.2 找矿标志

通过以上综合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矿区找矿标志主要有:各玛龙地区含矿蚀变带主要受构造控制,构造断裂通过处是富集成矿产出部位,就目前的近东西向的F3各玛龙断裂通过处、岩体侵入接触部位的节理、裂隙间是赋矿最有利的空间,主要有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风化后在破碎蚀变带内呈褐红色、橙黄色的氧化带,这是各玛龙地区破碎蚀变带最明显的重要找矿标志。各玛龙地区化探异常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物探工作所发现的异常地段是间接找矿标志。

7 结 语

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背景较好,物化探异常较好,有成矿事实,分析各玛龙矿化带及矿体的成矿类型可初步推断为热液型矿床。各玛龙地区由于地表第四系覆盖较厚,矿化露头少见,主要通过物化探异常及槽探揭露的矿化蚀变带发现矿化线索,其找矿标志比较模糊,但通过进一步的勘查工作程度的不断深入,找矿手段的不断革新,以后可能还会建立一些新的、更加有效的找矿标志,以便为更大限度地发现新的矿化线索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粒状黑云母铅锌矿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探究乳化粒状铵油炸药春夏季结块、黏性消失快原因及防范对策
岩矿鉴定在某铅锌银矿床中的应用
新疆蒙其克辉长岩脉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黑云母的标型特征简述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区花岗斑岩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全球十大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