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0-01-16李喜霞

中州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调研

李喜霞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64)

通过近三年对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发现,本专业毕业生进入的建筑设计单位主要是省内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或事务所,主要从事的工程项目多为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如何高效、有引导性地促进学生校内课程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是《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将探讨尝试多方法、多途径的教学模式,以期寻求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建筑设计专业骨干课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上

当前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较陈旧,与现行相关规范不匹配,各时期的优秀居住区规划案例不够充足甚至匮乏。因此我们要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精华的前提下,课程内容及时更新。借助校企合作课题的研究,来增强课程知识学习的超前意识,内容设计上把握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除应关注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棚户区居住区规划改造、乡村居民集中安置区及区域特色规划等新元素外,同时还应关注现阶段我国主流家庭人口组成、居住模式、老龄化、小型家庭办公模式及生态住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做到教学内容的务实性与前瞻性齐头并进,以此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设计能力。

1.1 设计理念的务实性

设计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应始终以此为根本,居住区规划设计受地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水平的制约。政治性是居住区发展的导向,经济决定了居住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而文化性则体现了住区的归属感。居住区是人们长居久安的场所,适宜的、以人为本的、经济节约的、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的居住区规划才能为大众接受。

1.2 设计理念的前瞻性

1.2.1 绿色、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必须贯穿始终。从居住区整体环境设计、用地布局、空间形态、绿色交通、建筑结构、材料等出发,必须方方面面以构建生态住区为目标。

1.2.2 住宅设计的前瞻性

住宅户型的设计创新是住宅设计前瞻性的重要体现。无论是万科研发的适用于家庭多样化功能需求的“万花筒”多变户型,还是如今网红的集办公、自住、陪读、出租、养老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双钥匙户型,都在表明设计师对住宅设计趋向的积极探索以及对使用对象的尊重。

1.2.3 适老化设计

目前,我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仍为居家养老,90%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住在家里、养在社区”的养老方式。近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斥资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一系列针对社区养老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民政部出台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国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所有的街道都要配套一个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这些举动再次明确了社区(居住区)养老模式的建设方向: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设计中实现无障碍以及引入急救系统等,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的住宅户型的适老化设计;方便老年人沟通、交流、休闲、学习的养老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设施;以及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

1.2.4 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它不是小事,它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设计师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有目的地引导居民习惯做好垃圾分类,让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2 教学模式上

2.1 强化项目调研的广度和深度

鼓励学生走出去,有所见,才能有所感,有所用。调研内容:调研城市优秀居住区实例;调研城市居住区交通体系;调研城市居住区各功能组成及位置设置;调研城市居住区环境。通过调研环节,发现当前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调研环节,从实体建筑与工程项目中收集学习资料。通过调研环节,认真思考当前快节奏生活方式与社会老龄化产生的冲突,努力在接下来的设计中探索并寻求两者共融的解决之道。通过调研环节,以实际需求来引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研的目的就是要求设计者关注人们的发展需求,掌握市场动态,并具备前瞻性的设计理念,解决当下或即将存在或产生的问题,避免主观的凭空臆想,不切实际。

2.2 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两种教学方法为主推进教学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已经由传统的讲练结合转变为练中学、练中做、练中拓展设计。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在知识奠定环节:先将宏观目标(居住区典型案例)分解为微观知识细胞(理论知识),即通过教师展示的住宅用地规划设计实例、配套设施用地规划设计实例、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实例、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实例、竖向规划设计实例、经济技术指标案例来剖析提取理论知识点并牢牢掌握;课程设计环节:根据实训任务书要求,学生再通过由微观知识细胞(理论知识)的重组构成初步的规划设计理念,最后一步步深入生成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以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为主的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方向性。

2.3 授课主体由单一教师转变为多角色参与授课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的课程设计环节一直在致力于使校内教师、学生和校外企业专家共同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情况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演练等互动教学方案,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将校外企业专家与学生对接起来。企业专家作为甲方,学生作为乙方来汇报自己的设计方案,甲方提出设计要求或设计中缺失项或设计表达不足及错误之处,并给出实际性的指导建议,学生通过甲方的反馈信息修改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与表达的深入。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共同推动学生设计任务更好的的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很接近于建筑设计院(公司)工作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模拟岗位教学法,通过这种日常潜移默化的教学,使学生尽早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为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

2.4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仅使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承担课程教学,教师还要以企业提供的典型案例支撑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校内教学与市场及岗位需求脱节。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把握房地产市场动向,共同创建多形式、多种类的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针对目前国内人口与人们生存需求状况及生活方式变化,来共同研究国内居住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向,并提出建设性的可实施方案,以期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有可借鉴和推动意义。

3 作业成果表达上

学生作品表达方式的更新:单一性表达向多样性表达转变。在传统手绘成果的基础上高效的绘图软件及学院实验实训室条件,使作品最终表达更深入化、多样化,与设计市场接轨甚至超前。学生作业成果最终为:文本文件+实体模型+三维动画。

3.1 绘图软件的利用

建筑设计专业的建筑表现课程包含手绘效果图表达和三维模型表达(利用Sketchup草图大师或BIM建模),以此课程为载体,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在学生作业层面进行的重大改革在于不再满足二维的图纸表达,更加注重设计方案全方位的、三维立体的动态表达。Sketchup草图大师或BIM建模与Lumion渲染软件的结合可以使居住区全局的三维立体虚拟模型呈现出连续的动态效果,使设计成果表达的真实性、直观性与全面性更进一步。这也对学生的建筑表现、运用建筑专业软件辅助建筑设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也在尝试跨专业学生联合作业,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可与动画设计专业学生联合共同完成设计项目,模拟建筑设计公司与建筑效果图公司合作模式,期间学生各自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作业最终成果可共享。

3.2 实验实训条件的利用

建筑设计专业3D打印实训室的建立方便了我们将3D打印技术引入专业教学中来,以此为学生提供精确制作模型的途径与平台。而3D打印与应用设计省赛的开设更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探索与运用3D打印技术的能力的提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充分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3D打印机打印出的直观三维模型为学生检查和修改设计中的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前期建筑设计专业的建筑表现技法、建筑CAD、sketchup草图大师、3D打印模型制作等课程的相继开设,使学生的设计成果按新的要求顺势而成,通过这些,让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熟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4 课程考核方式上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打破传统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打破学生突击应付学习心态,以多种类多形式的过程考核为主,加以项目调研、课程设计汇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

授课中教师先通过将宏观目标(居住区典型案例)分解为微观知识细胞(理论知识),学生来剖析提取理论知识点并牢牢掌握,学生再通过由微观知识细胞(理论知识)的重组构成初步的规划设计理念,最后一步步深入生成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这种由结果(经典案例)→原因(知识点)→结果(学生设计成果)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原因(知识点)→结果(学生设计成果)的教学模式,强化知识的所得与所用。最终建立既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课程设计中实际问题与灵活创新设计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5 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模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以及技术支持使设计市场发展所带来的设计模式及成果表达的改变,都在促使我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调研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北戴河湿地生态修复理念与规划设计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