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城市品质 丰富古村落内涵 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0-01-16鹤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中州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村落海绵村落

鹤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鹤壁市围绕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以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为着力点,把海绵城市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作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推进、靶向施策,提升城市品质,活化传统村落,有效破解城市转型瓶颈,打通资源型城市转型道路,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一、建设海绵城市,形成鹤壁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鹤壁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高质量完成总投资34.11亿元的6大类273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和3个配套项目,形成了雨污分流改造、政府主导技术创新、平原区内涝防治、跨地块雨水协调控制、立法保障促长效推进等五大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顺利通过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专家组的终期现场复核。

(一)统筹协调,健全机制。一是高规格强力推进。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11个市直部门和4个城区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抽调规划、建设、园林、水利等专业干部、技术人员集中办公。牵头单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现场办公会,主要领导每季度听取汇报、研判工作,形成了多管齐下、攥紧拳头、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统筹协调推进。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百城建设提质等结合起来,统筹试点区域外重点项目,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需求,统筹规划、实施试点区域内小区的改造提升。综合考量供排水、污水管网等地下工程和绿化景观等地上工程,协同改造、统筹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问责工作不力和进展迟缓责任人。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建立可用性考核、运行维护期考核“两级考核体系”,构建“评价标准,权责明晰,奖罚分明”的考核模式。

(二)规划引领,立法先行。一是建立规划体系。按照“总规定目标、专项定项目、控规定指标”思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纳入控规图则,实施全域管控。二是出台地方法规。制定全市第一个地方性法规《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设立海绵城市建设专章,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确定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和要求。三是创新制度标准。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管理规定》《建设成本补偿保障办法》等26个政策文件,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审批、运维等各环节管控。制定海绵城市设计导则、标准图集、施工导则等8部标准规范,强化项目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管控,确保标准规范有效落实到每个项目。

(三)多元投入,保障资金。一是筹措财政资金。通过争取奖补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整合现有城建专项资金、统筹土地出让收益、收回存量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转贷等途径进行多方筹措,争取国家资金12亿元,地方配套资金8.87亿元。二是吸引社会资金。采用PPP等模式,通过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累计吸引投资13.32亿元。三是严格使用管理。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财政补助奖励办法》《海绵城市项目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从制度层面保证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严格执行拨付申请、政府审批、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并跟踪资金使用、管理、绩效等情况。

(四)技术创新,长效管理。一是鼓励技术创新。完善激励优惠政策,激发参与主体的创新热情,通过现场打样、模拟实验等方式创新技术,累计申请专利12项。探索技术应用推广路径,培育和壮大海绵产业,孵化本地海绵产业企业10家,新增就业岗位约1.3万个,创造财政税收近3亿元。二是创新运维机制。成立市区两级海绵建设管理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维护和全周期管理。海绵城市综合数据库与“智慧鹤壁”城管系统等平台共享数据,在线监测、动态跟踪建设项目。建立绩效评价与付费机制,运维服务的优劣决定运维服务费多寡,市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多方参与综合评价。鼓励公众参与海绵城市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海绵项目社会监督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监管建设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二、活化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

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成立市长任组长、市政协主席任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坚持整体保护、活态传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立法保障五个原则,尊重历史、最少干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共成功申报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8个省级传统村落。

(一)多层次编制规划。一是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文广新局、财政局联合印发《鹤壁市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明确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保持村落完整性等工作重点。二是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市未来五年发展重要内容之一,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传统建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指引方向。三是县区立足实际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淇滨区编制了《淇滨区沿淇农家乐提升规划》和《淇滨区美丽乡村沿淇示范带修建性详细规划》,鹤山区编制了《王家辿特色旅游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旅游保护性发展规划》,淇县编制了《淇县南太行古村落群保护和美丽乡村旅游带发展总体规划》。

(二)多模式活化利用。一是积极申报资金。全市五年内累计争取资金5820万元,其中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获国家补助资金2700万,17个省级传统村落获省级补助资金3120万。二是注重市场引进。通过政策资金的导向,吸引企业介入开发,整体打造。淇县凉水泉村引进河南中旅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设街区民宿、星空果岭、花田木屋等项目,一期工程已正式对外开放。鹤山区西杨邑村总投资约3.5亿元打造“温泉度假小镇”,引进北京鼎鑫房地产公司战略投资,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高端民宿区、古村落高端商务中心区。淇滨区白龙庙村引进河南五号山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通过租赁农户民宅改造提升,发展民宿旅游,初步改造民宿18家。三是注重共同缔造。发挥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村支书的带动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淇县赵庄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利用上级480万奖补资金,修复村内古建筑,清理改造河道、道路和雨污管道,多方筹资打造小吃街,建设水上娱乐、高空秋千、步步惊心等项目,全年接待游客逾百万,集体收益130万元。四是注重强强合作。与国内知名的乡建团队合作,依托传统村落资源,重点打造几个村或一条带。淇县以石老公村和温坡村两个行政村为中心,结合大小古石沟等几个自然村,按照“保护现有植被和生态,恢复原有村落民居的历史人文风貌”的原则,精心打造传统村落带。五是注重保护维护。对淇县大石岩村、纣王殿村、鹤山区王家辿村等一些交通不便、较为分散、村庄肌理清晰的村落,加强保护维护,重点做好环境整治、建筑修缮、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保留村庄的完整性。

(三)多方位打造示范。以创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依托淇河文化、太行文化和传统村落等优势,以桑园、灵山小镇、阿斗寨等村庄为重点,打造灵山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示范带、黄洞乡国家传统村落旅游示范带等9条镇村融合发展示范带,带动各乡镇深挖本地特色资源,以点带面推进传统村落活态传承发展。

(四)多样式加大宣传。拓宽新闻宣传范围,桑园小镇、赵庄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联合大河报开展壮丽70年、示范村庄评选活动,鹤壁日报多次专题报道。编著古民居、古村落、古镇、古城系列“四古丛书”,举办寻找最美古村落图片展览,印刷《留住乡愁—寻找最美古村落》《乡愁》等图册,拍摄了《中原手印—鹤壁古城镇》专题片,全面展示我市南太行古村落风貌文化。围绕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世界遗产日等活动日主题,利用宣传板面、悬挂标语条幅、散发宣传单、举办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保护传统村落的宣传活动。

猜你喜欢

古村落海绵村落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海绵是植物吗?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