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双驱动 政策市场两保障 全面深入推进郑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0-01-16郑州市城乡建设局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
2019年,郑州市城乡建设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厅大力指导下,抢抓省会城市人才、技术、市场、区域比较优势和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对表、精准施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力,在坚决打赢建筑业转型发展攻坚战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
一、坚持政策引领,强力推进建筑业做大做强
2019年,新晋升特级资质企业2家,引进特级资质企业1家,新增资质企业1270家。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3120.6亿元,同比增长14.4%,预计全年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15%左右,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实施财政奖励。修订完善《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年对取得突出业绩的58家建筑企业实施奖励4523万元。市财政出资,在清华大学举办领航企业家培训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优秀企业家法规政策培训班,在郑州市举办优秀项目经理工程总承包培训班。此外,县(市)、区也制定了配套奖励政策,进一步叠加政策红利。
二是发展总部经济。制定了《关于加强建筑业总部经济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修订了《郑州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坚持“内培外引”,2019年共确定总部企业培育对象66家,成功培育成郑州市总部企业12家,占全市总部企业的三分之一;加快建设建筑业总部基地,吸引多家央企、域外大型民企入驻。
三是树立市场导向。积极支持本地企业深耕本地市场,近年来,本地企业先后参与了四环线快速化工程、郑州市中央文化区“四个中心”、渠南路快速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制定政府抢险应急工程直接发包企业名录,将优先选用实力强、信誉好的本地企业。
四是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施工许可并联审批、施工图联合审查、联合验收,推行容缺审批、豁免审批、告知承诺、联合辅导等服务措施,累计压缩74个工作日,精简材料73项,做到“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网协同、一站服务”。
五是强化信用激励。修订了《郑州市建筑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开展了信用综合评价,按季度发布“红黑榜”信息,实时发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实现建筑企业信用评价全覆盖,并将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招投标、资质审批、动态监管、创优评先等领域,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诚信经营环境。
二、统筹“三位一体”,着力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
一是坚持“四个强化”,着力发展绿色建筑。强化政策导向,制定了郑州市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管理办法和奖补政策,规定自2017年12月20日以后,郑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强化闭合监管,编制完成绿色建筑方案和施工图审查要点,将绿色建筑监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强化管理体制创新,成为省内第一个取得绿建评价资格和采用政府购买绿建评价服务的城市,全市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到6508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建评价标识面积2510万平方米。强化建筑品质提升,探索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工程实践,结合清洁取暖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建设,确定郑州外国语学校(航空港区)、荥泽苑人才公寓等12个示范项目,面积约78.4万平方米,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坚持“四个深化”,着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深化机制保障,制定了装配式建筑日常管理、日常巡查制度,完善了建设用地统筹管理机制。深化产品供应保障。对产业基地实施评审管理,对部品部件实施标识管理,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已建成中建七局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规划建设基地7个。深化工作流程保障。年初下达装配式建筑用地指标,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确保装配式项目落地。深化技术保障。成立装配式建筑设计专家评审委员会、装配式建筑评审委员会,组建专家库,加强质量评审把关和评价验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支持编制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规程和图集。自2017年获批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以来,累计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700余万平方米,2019年新开工410余万平方米。
三是健全“三个机制”,着力发展既有建筑改造。健全考核机制,将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明确为实施主体,严格落实周报告、月排名、季通报制度,定期组织考核评比,确保责任落实。健全示范引领机制,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加强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强化质量监管,确保既改效果。健全协同机制,与市发改、财政、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席制度,将既改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协调落实奖补资金,2019年共拨付奖补资金5.95亿元,累计完成改造面积超千万平方米。
三、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推进建筑业品质提升
一是积极推进工程质量“精品化”。强化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坚持质量通病防治与“精品战略”双推进,推行工程质量三级巡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模式。弘扬工匠精神,积极推广10项新技术、减隔震技术、BIM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2019年共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9项,创省优、市优质量奖122项。
二是全面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修订了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南、要点等管理标准,强化示范项目引领,建成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实现在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全覆盖。
三是扎实推进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以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为统揽,试点推广,样板引路,采取视频影像、图片样板、实物样板、工程样板等形式,推广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