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催化酸解合成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
2020-01-16王笑寒王小三金青哲王兴国
邹 硕,王笑寒,王小三,金青哲,王兴国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江苏省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对婴幼儿来说,母乳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理想的食物来源。乳脂肪作为母乳的重要成分之一,虽然仅占母乳的3%~5%,却能提供50%~60%的能量,也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是婴儿成长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1]。乳脂肪中甘油三酯大部分都是USU结构(U不饱和,S饱和),这与大部分植物油的构型显著不同[2]。大量文献证实,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是典型的USU结构,在母乳中含量高,可以预防婴儿便秘,防止婴儿矿物质流失和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能量[3-7]。乳脂肪进入婴儿体内后,首先在胃中被胃脂酶进行初步消化,10%~30%的甘油三酯在此过程中被消化。而后脂肪球经胃排空作用进入小肠,被胰脂酶水解成sn-2位单甘酯和游离脂肪酸[8]。sn-2位单甘酯能直接被小肠吸收,给婴儿供能。而游离脂肪酸若熔点高于人体体温,则容易在小肠的酸性环境下与钙、镁离子发生皂化反应,引起能量和钙丢失,导致婴儿产生便秘等不良反应[9]。考虑到棕榈酸熔点高于体温,因此在生产人乳替代脂时应使大部分棕榈酸在sn-2位,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由于我国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不断下降,婴幼儿奶粉消费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给奶粉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而OPO作为母乳中重要的功能成分,是许多厂家致力于模拟的对象。文献中关于酶法合成OPO的报道很多,常见的原料有猪油、巴沙鲶鱼油和棕榈硬脂三大类。李昕倩等[10]以猪油和油酸为原料,选择Candidasp. 99-125脂肪酶作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反应,产物中含有43%以上的OPO。黄磊等[11]以巴沙鲶鱼油和油酸为原料,Lipozyme RM IM脂肪酶作催化剂催化反应,产物中OPO含量达到34.28%。李世磊等[12]以52℃棕榈硬脂和油酸为原料,Lipozyme RM IM脂肪酶作催化剂催化反应,产物中OPO含量达45.23%。猪油虽然与母乳脂肪酸组成相似,分提后OPO含量也较高[13],但无法通过HALAL清真认证,在推广上有一定局限性。巴沙鲶鱼油虽然原料丰富,但是产品中OPO含量较低,资源利用率较低。棕榈硬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在sn-2位上棕榈酸含量不够高,若想产品中得到含量更高的OPO,需对棕榈硬脂进行进一步处理。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有关OPO的产品很多,但绝大部分产品中OPO含量都低于50%,纯度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得到纯度足够高的产品,本文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原料进行进一步处理,将棕榈硬脂分提,得到三棕榈酸甘油三酯(PPP)含量超过90%的棕榈硬脂——制备OPO的理想原料;另一方面对酶法催化酸解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求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得到纯度更高的富含OPO的产品。
本文以棕榈硬脂和油酸为原料,酶法催化酸解合成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首先对棕榈硬脂进行分提,得到PPP含量足够高的棕榈硬脂作为反应底物。再在无溶剂体系下,探究不同酶种类、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脂肪酶用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得到最优反应条件,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对反应产物的甘油三酯及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58℃棕榈硬脂,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商业化油酸(纯度为89.6%),Sigma-Aldrich(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固定化脂肪酶NS40086、Lipozyme RM IM、Lipozyme TL IM,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猪胰脂酶,Sigma-Aldrich(上海)贸易有限公司;TLC硅胶板60G(10 cm×20 cm),烟台江友硅胶有限公司;正己烷、异丙醇和甲醇为色谱纯,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乙醚、胆酸钠、氯化钙、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钾、冰醋酸和乙醚为分析纯,国药化学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AR2140电子精密天平,HH-4数显恒温水浴锅,RE-52旋转蒸发器,SHB-B95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TGL-16B离心机,IKAHS 7加热磁力搅拌器,Agilent 7820A气相色谱仪,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ELSD 33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棕榈硬脂的分提
将20 g棕榈硬脂与100 mL丙酮混合,在60℃下溶解,然后降温至38℃,养晶3 h,迅速分离得到固体部分,旋转蒸发得到富含PPP的棕榈硬脂。
1.2.2 OPO的合成
将富含PPP的棕榈硬脂和油酸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加入到密闭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酶,在一定温度下磁力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离心沉降去除脂肪酶,再按质量体积比1∶10加入正己烷溶解,置于分液漏斗,加入0.5 mol/L的KOH-CH3CH2OH溶液,剧烈振荡,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再加入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振荡,静置分层后取上层[14],即为反应产物OPO。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甘油三酯组成
将样品溶于色谱纯正己烷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样品,过膜,采用配备有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Lichrosphe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色谱条件:柱温30℃;梯度洗脱条件为0~40 min 60%乙腈、40%异丙醇,45~85 min 55%乙腈、45%异丙醇,85~90 min 60%乙腈、40%异丙醇;洗脱流速0.8 mL/min;雾化室温度55℃;气体流速1.8 L/min;增益1。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
1.2.4 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
1.2.4.1 分提产物脂肪酸分析
将分提产物根据GB 5009.168—2016和实验室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取20 mg样品于5 mL离心管中,溶于1.5 mL正己烷,加入500 μL 2 mol/L的KOH-CH3OH溶液,振荡反应2 min。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振荡脱水。静置后吸取上清液,过0.22 μm有机滤膜后进行GC分析。将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同Supelco 37脂肪酸甲酯混标比较进行脂肪酸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各脂肪酸的定量。
1.2.4.2 反应产物sn-2位脂肪酸分析
反应产物的水解产物2-MAG的制备按照GB/T 24894—2010进行。取50 mg样品于15 mL离心管,依次加入0.7 mL氯化钙溶液、1.25 mL胆酸钠溶液和7 mL Tris-HCl缓冲液(pH 7.6),再加入30 mg猪胰脂酶,振荡1 min。置于37℃水浴振荡3 min,取出后振荡30 s,重复两次,最后一次水浴时间缩短为2 min。取出后在流动的冷水下冷却,加入2 mL乙醚振荡,离心(4 000 r/min,3 min)后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浓缩。将浓缩液点样在硅胶板上,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醚-乙酸(体积比为50∶50∶1)。将2-MAG的条带刮下,用乙醚提取,氮吹除去乙醚得2-MAG。根据GB 5009.168—2016甲酯化方法处理,取10 mg上述2-MAG 于1.5 mL离心管中,溶于700 μL正己烷,加入375 μL 2 mol/L的KOH-CH3OH溶液,振荡反应2 min。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脱水。静置后吸取上清液,过膜进行GC分析。脂肪酸定性定量方法同1.2.4.1。
1.2.4.3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采用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Agilent 7820A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分析柱为Trace Tr-Fame(60 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为:60℃保留3 min,5℃/min升温至180℃,保留15 min,最终以2℃/min升温至220℃。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底物分析
分提后的棕榈硬脂的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分提后的棕榈硬脂甘油三酯组成
表2 分提后的棕榈硬脂脂肪酸组成 %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中PPP含量达到了92.32%,棕榈酸含量也高于90%,是制备高含量OPO的理想原料。原料油酸的纯度为89.6%,可作为良好的酰基供体。因此,以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与高纯度油酸为原料,制备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是一条经济实用的技术路线。
2.2 单因素实验
2.2.1 脂肪酶种类的影响
将富含PPP的棕榈硬脂和油酸以底物摩尔比1∶8混合,分别加入占底物总质量10%的固定化脂肪酶NS40086、Lipozyme RM IM和Lipozyme TL IM,在60℃下反应4 h,反应结束后取样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脂肪酶种类对OPO含量、sn-2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使用3种脂肪酶分别催化反应时,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均稳定保持在80%以上,而使用脂肪酶NS40086时,产物中OPO含量最高。因此,选择脂肪酶NS40086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条件。
2.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将富含PPP的棕榈硬脂和油酸以底物摩尔比1∶8混合,脂肪酶NS40086用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60℃,反应过程中每小时间隔取样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时间对OPO含量、sn-2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中OPO含量逐渐上升,当反应时间为4 h时,OPO含量达到67.21%。反应时间超过4 h后,OPO含量趋于稳定。这说明酸解反应经过4 h后达到平衡。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表明反应过程中出现了酰基转移,并且反应时间延长对酰基转移有促进作用。体系中酰基转移量越多,会降低反应产物的纯度,增加副产物。考虑到原料成本及以上情况,选择4 h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条件。
2.2.3 底物摩尔比的影响
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将富含PPP的棕榈硬脂和油酸以1∶6、1∶8、1∶10、1∶12、1∶15不同摩尔比混合,反应结束后取样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底物摩尔比对OPO含量、sn-2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
酶催化的酸解反应是可逆反应,较高的底物摩尔比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也会为后续的脱酸带来困难,同时增加了经济成本。从图3可以看出:当底物摩尔比由1∶8增加至1∶10时,产物中OPO含量由60.45%增加至68.29%,增加7.84个百分点;当底物摩尔比由1∶10增加至1∶12时,产物中OPO含量增加4.24个百分点;而当底物摩尔比由1∶12增加至1∶15时,产物中OPO含量增加3.64个百分点。这说明产物中OPO增加量随着底物摩尔比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同时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随着底物摩尔比的增加逐渐降低,表明底物中较高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对酰基转移有促进作用。综合以上分析,选择底物摩尔比1∶10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条件。
2.2.4 酶用量的影响
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分别加入占底物总质量6%、8%、10%、12%、15%的脂肪酶NS40086,反应结束后取样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产物中OPO含量随着酶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从另一方面考虑,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随着酶用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直到酶用量为12%时,sn-2位棕榈酸含量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高酶用量也会导致酰基转移增加,但在酶用量高于12%后,酰基转移现象基本不再增加。当酶用量由8%增加至12%时,产物中OPO含量增加较快,当酶用量由12%增加至15%时,产物中OPO含量增加较少,明显低于前者。考虑到经济成本问题,综合上述情况,选择酶用量12%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条件。
图4 酶用量对OPO含量、sn-2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
2.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分别在55、60、6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取样检测,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反应温度对OPO含量、sn-2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
较高的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从而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但是相应也会增加酰基转移的速率,降低反应产物的纯度。从图5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由55℃上升至65℃过程中,sn-2位棕榈酸的含量稳定保持在80%以上,而在60℃时,产物中OPO含量最大。因此,为了在反应效率较高的同时降低酰基转移量,选择最佳反应温度为60℃。
综上所述,酶法催化酸解合成富含OPO人乳替代脂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底物摩尔比1∶10,反应温度60℃,脂肪酶NS40086用量12%。
2.3 与市售人乳替代脂的比较
Infat作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人乳替代脂之一,将本文优化条件下合成的产品与其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本产品和Infat的甘油三酯组成 %
表4 本产品和Infat的sn-2位脂肪酸组成 %
由表3、表4可知,在优化条件下,酶催化酸解产物的OPO含量可达72.53%,sn-2位棕榈酸含量为87.03%。而市售人乳替代脂Infat中的OPO含量与sn-2位棕榈酸含量分别为21.21%、26.68%,远低于本产品。
3 结 论
本文以富含PPP的棕榈硬脂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酶法催化酸解反应制备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结果表明,酶法酸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底物摩尔比1∶10,反应温度60℃,脂肪酶NS40086用量12%。在优化条件下,所得产品的OPO含量可达72.53%,sn-2位棕榈酸含量为87.03%,高于市售同类产品Infat的OPO含量。值得一提的是,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同分异构体十分困难,现阶段研究难以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出sn-OPO的含量,须用气相色谱加以辅助判断,耗费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工作量。如何去除这些和目标产物熔沸点相似的甘油三酯,得到只有OPO的甘油三酯,目前仍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