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数学课堂开放题教学的策略探微

2020-01-15石高婷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石高婷

【摘  要】  在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开放题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立足于多角度展开思考,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从开展多样活动、沟通知识联系、培养开放思维等角度阐述常态课堂教学中开放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开放题的条件或不充分在必要时进行补充,或多余需要进行多种选择,或结论开放,教师要发挥开放题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放题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一、开展多样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游戏内容感兴趣。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不囿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设计多样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参与,调动他们参与开放题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封闭题进行改进,增加其开放性,如有这样一道行程类的封闭题:在一条环湖路全长4千米,小璐的速度为50米/分钟,小米的速度为60米/分钟,两人沿相反方向经过30分钟后他们能相遇吗?如果不能相遇,他们还相距多少米?这样的封闭题答案唯一,学生可以将题进行改编,学生从增加开放性条件入手,有学生是这样修改的:小璐与小米从相距4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其中小璐的速度为50米/分钟,小米的速度为60米/分钟,经过20分钟后两人可能相距多远?教师将封闭题改为开放题,由“相向”的情况变成“同向”“背向”等多种可能,由“环形”的情况变为“直线”的情况,题目变得开放,答案变得多元。

开放题的编制离不开封闭习题的探索,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法,拓展提问的空间,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找符合答案的多种可能。教师可以对题目中的限制条件进行弱化,将“至少”“最多”等限制性的因素剔除,或让学生去补充信息,从而能将单一的问题逐步变成答案不唯一的综合问题,从而能变得思维多角、方法多元,能引领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有这样一道习题:将两根长60厘米、45厘米的包装带剪成同样长短且没有剩余,请问每根短的包装带最长是多少厘米?问题涉及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问题,这样的封闭题答案是唯一的,教师可以将问题加以改变,将其进行修改,“将两根长60厘米、45厘米的包装带剪成同样长短且没有剩余,请问每根包装带可能是多少厘米?”将“最少”这个条件删除了,由单一的答案变为多样的答案,60、45的公因数有1、3、5、15,可以剪成多种长度的包装带。

二、沟通知识联系,构成问题体系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严谨性,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教师要构建问题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设计开放题。教师要沟通知識之间的联系,将之串联成前后联系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如果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去探索各自的结论,但如果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各个结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可以借助于一个通用的公式加以解决。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寻找探索求知的机会,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思考去探索其中的数学规律,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两个自然数的和等于两个自然数的积,符合条件的数有哪些?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他们列举出符合条件的数有0+0=0×0,2+2=2×2。当学生学过分数乘法时,教者对这个问题加以改编:一个整数与一个分数相加,它们的和等于它们的积,这样的数有哪些?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3+3/2=3×3/2,4+4/3=4×4/3,5+5/4=5×5/4……学生发现这个整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整数是分数的分子,分母比整数小1,且不等于1,可以写出很多组。教师引导学生构建通用的数学模型,a+b=a×b,通过探索学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三、培养开放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开放题的答案正常不固定,教师要让学于生,为他们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能促进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能爱上数学。开放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引领从多角度展开思考,运用多种解答方式去解决问题,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生刚学习开放题时,会兴趣浓厚,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教师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教师将开放题融入课堂,将常态内容与开放题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利用开放题思维培养的优势,依据教材内容,循序而进地开展开放性的教学,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表达更全面、更准确、更完整。

总之,在小学数学常态课堂中,教师要引入开放性问题,调动他们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全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能挖掘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东,杨传冈.基于思维发展的数学开放题教学与评价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

[2]张侨平,唐彩斌.落实素养为本的数学开放题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9(12).

[3]王艳.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J].发展导报,2019(0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