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15陆勇
陆勇
【摘 要】在现代社会当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更加重视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在教学当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才会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构建“以赛促学”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小学生在比赛当中进行高效学习,良好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热情,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所以教师可以开展“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来增加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体育; 以赛促学;教学
目前社会的进步较快,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正处于身体茁壮成长阶段,所以正是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教师要激起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基于这一点,教师采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正好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当教师在开展“以赛促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时,要注意根据小学生能力的高低以及年龄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体育比赛来促进学生学习体育,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学体育锻炼当中,帮助学生集体荣誉感以及团结合作能力的养成。
一、增加趣味性比赛,提高低年级锻炼热情
小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阶段当中,因为身体素质并不高,并且低年级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度并不太高,所以教师在进行制定体育锻炼活动时可以多采用趣味性游戏比赛,让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当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让学生可以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当中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体育比赛中教师就可以多采用一些趣味性比赛,让学生可以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当中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二年级体育教学时,可以多开展趣味性比赛,教师可以开展“钻山洞”体育比赛:教师引导学生成两列纵队面对面站立,双手相互握着,由教师发布信号,在学生听到信号之后,可以依次穿越还原到自己的位置上,将传递物传给下一组学生,根据小学生的速度快慢来决定小学生的小组名次,这样一来,教师利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当中进行,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增加思考性比赛,提高中年级锻炼热情
小学生在进入三四年级时,这个阶段属于中年级阶段,学生不再仅仅是为了模仿进行比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思考、新奇性比赛,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在进入中年级阶段時,随着语言敏感度、事物感知能力的增强以及对动作技术掌握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变得更强。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中年级阶段的学习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方面也更要区别于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沟通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呼啦圈活动,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呼啦圈比赛。教师可以分男女组进行比赛。三四年级每班选派男、女生各5个人参赛,比赛时间为5分钟,按照5分钟转圈的次数来进行计算,根据学生转动呼啦圈的次数加起来的总和来判定男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女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进行表彰。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身免疫力,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当中进行“以赛促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充满乐趣的体育课堂当中进行学习。
三、增加灵活性比赛,提高高年级锻炼热情
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做到以赛促学,赛学一体,在体育教学当中多增加一些灵活性的比赛,根据目前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段,高年级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进行比赛的制定时,教师要注意比赛规则的简易程度,制定的比赛如果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丧失比赛的乐趣;如果制定的比赛过于困难,会让学生感觉自己跟不上,从而减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在面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多增加灵活性比赛,让学生可以达到预想的锻炼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用篮球比赛形式来让学生进行锻炼,在篮球比赛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五个人为一队进行比赛,替补队员最多为七个人,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中间休息十分钟,在三分线外投进一球就算三分,两队之间在相同的时间当中,哪队得分高就为胜利,若两队得分相同则加赛五分钟决出胜负。教师多多进行这样的灵活性比赛,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教学当中,教师因地制宜,多举行一些合适的比赛,可以让学生“以赛促学”,增加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竞争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多举行比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免疫力,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小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恬恬,王芳惠,王玉立.苏州园林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20,(7):108-109.
[2] 马正远.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策略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