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的战略地位探析
2020-01-15汤丽芳
汤丽芳
摘 要:当前,我们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环境资源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正是消费需求引导着生产行为。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模式,亟需使原有的短视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向定位长远的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因此,该文剖析了消费模式的可持续转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重要性,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发展 战略地位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b)-0248-03
Abstract: At present, we are facing a very serious crisis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it is consumer demand that guides production behavior. Therefore, we must re-examine our own consumption mode, and 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original short-sighted and 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mode to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pattern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onsumption patterns;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position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会引导生产行为,因此,消费对环境资源危机应承担本源性的责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是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归宿。
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认同甚至践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联合国环境署给出的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是:提供服务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1]。
1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可持续消费
1.1 可持续消费通过“动机控制”,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消费被认为在经济行为中位于生产之后,先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然后才有消费行为。然而按市场经济规律,消费需求才是经济运行的源头,消费行为引导生产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地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供给导向型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需求导引型经济模式。也就是说,经济的拉动,主要在于市场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大小。而市场需求,首先表现为消费需求,而其他各方面的需求,比如生产资料的需求,归根到底是由消费需求的满足而带动实现的。在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中,消费需求是数量最大、稳定性最强的因素。
可持续消费是“动机控制”,即人类在消费的时候,也就是实现自己生存發展权利的时候就进行全面的反思,去考虑到地球上其他人和后代人的利益,这样他就会考虑进行更加文明和理性的消费,从而树立起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以及形成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对于不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不可持续生产的企业和部门予以杜绝。总体来说,通过消费主体形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与行为,客观上促使消费产品提供者在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走出一条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生产的新路,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2 优化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因:可持续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调整和上升。总体而言,社会成员的消费出现了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带来了消费升级而引起的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增长,从而使资源、环境和社会压力逐渐增大,人们以追求美好生活为目的消费行为带来了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从而影响生活水平实质性的提升。
实行可持续消费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与经济损失,而且可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顺利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施行,客观地要求发展可持续产业,利用高科技成果,发展适应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的各种可持续消费品及服务。各国之间的商品流通都强调产品的环保标准。我国要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就更加需要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产品,这样才能消除“绿色壁垒”,开拓国际市场,以促进经济增长。
可持续消费模式带来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从而促进相关产业领域的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形成新的经济暴发点。最终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循环。由于消费中的科技文化含量持续上升,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由于消费中的发展性、享受性的比重不断增加,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1.3 通过可持续消费的生活方式来改变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归根到底是跟人类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当今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高耗费、高浪费、高污染的不可持续生产发展模式就是在当代生活方式在工业体系中的映射,并且以难以扼制的刚性疯狂地向前推进。因此,发展模式的改变要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入手。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消费则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具体核心的体现。如果人们的消费模式不做改进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很难得到快速实现。因此,我们要“启动消费端的生活方式革命,将经济增长的目标导入到满足健康、低碳、节约、幸福最大化的生活方式中来”[2]。
消费模式是由人们的消费观念所决定的。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模式等问题的总态度和总看法,它通过人们日常的消费行为的不断重复、不断刺激下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消费观念一旦形成又会指导消费行为,使之反作用于社会经济,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消费观念比起外在的约束能更为自觉、更为牢固地规范消费者的行为,促进个体可持续消费的成本是最小的。因此,要确立科学的消费模式以改变当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在思想上必须对影响人类未来生活的全球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予以关注;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必须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与消费实践。总体来说,我们在应对各种相互关系的处理上,在思考改进和变革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必须虔诚地保有一颗马克思所说的“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良善之心,减少和结束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幼稚行为”[3]。
从目前来看,通过消费模式的改变来改变生活方式是人类的最直接的选择,也只有当绝大部分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会告之终结[4]。
2 可持续消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2.1 可持续消费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建设包括人的现代化建设,实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们对于现实物质文化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即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不仅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们使用消费资料和劳务满足个人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消费不仅是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也是为了使全体人民生活幸福,使他们的健康和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消除了消费过程中那种阶级剥削和贫富对立的不平等关系,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平等的基础上,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必须适合现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劳动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6]。
可持续消费的兴起和发展,将带来人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乃至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对人的发展关系重大。发展可持续消费,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在消费可持续的产品与服务中,能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使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实现安全消费,而且实现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理性消费。这样的消费模式有助于消费者跳出纯粹的物化消費,达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均衡,努力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2.2 可持续消费是现代化战略目标按步骤实现的保障
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在1987年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现代化的标准如何界定,在战略目标中没有具体说明。国际上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是规定8个指标大类,即“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来衡量现代化程度。可见现代化目标是非常综合的指标体系,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那么到时候实现的现代化将是支离破碎的现代化。
首先,因为中国的生态现状并不乐观。一是中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其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水资源严重匮乏,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二是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相对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三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其次,由于中国迫切地想要发展经济,过度夸大了消费的作用,使消费受到盲目的追捧。人口规模增大与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必将涉及规模巨大的消耗和污染两方面,对国内资源、环境和生态构成日益增大的压力。从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看,东部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富裕起来的人们消费中的浪费现象正在蔓延;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人们为维持温饱进行的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同样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付出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代价。国人可能在收入增加、消费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着日益恶化、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活居住的生存环境,甚至以人民健康水平的下降为代价。
这一结果与现代化战略目标显然是不相符的。想要按步骤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首先要改变我们现有的消费模式,以新的消费模式去推动生产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路线,扭转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努力追求合格理想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绿色消费是化解环境危机的治本之策[J].人民论坛,2016(7):46-47.
[2] 朱迪.都市中间阶层可持续消费报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20(5).
[3] 阳镇,许英杰.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性消费:范式变迁与推进路径[J].社会科学,2019(7):43-54.
[4] 罗克全,陈红睿.消费异化的批判与生态危机的解困[J].晋阳学刊,2019(2):71-77.
[5] 陈琳,张宜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发展绿色消费路径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J].商业经济研究,2018(6):40-42.
[6] 谢颖,刘穷志.可持续消费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8):11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