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我国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陷阱与建议

2020-01-15李秀根

果农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贩子种植者行距

李秀根

梨在中国是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统计,2018年中国梨生产面积约为94.35万公顷,产量约为1 607.8万吨,分别占世界梨面積的71.21%和产量的68.65%。梨平均单产为17 040.8千克/ 公顷,为1978年梨平均单产(5 431.4千克/公顷)的3.14倍,中国梨的生产效率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梨的生产效率与世界梨的生产效率差距正逐渐缩小,表明中国梨生产者已经开始转变过去粗放型生产的方式,注重采用科学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

2018年,中国梨主产区按照生产面积大于3.33万公顷的省份依次为河北、辽宁、四川、新疆、河南、云南、贵州、陕西、安徽、江苏、山西、山东、湖南,其中河北省梨生产面积为12.03万公顷,产量为329.68万吨,分别占全国梨生产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2.75%和20.51%,为名副其实的梨生产大省。

1 梨产业发展变化

纵观我国梨产业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以来,我果梨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1996年,为种植面积快速扩张阶段,梨树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28.03万公顷增加到1996年的93.27万公顷,梨果产量从1978年的151.69万吨增加到1996年的580.66万吨,在此20年期间,我国梨的生产主要以扩大面积来提高产量,基本属于粗放式外延性扩张。第二阶段从1997—2017年,为种植面积稳步发展阶段。全国梨树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92.4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111.4万公顷,梨果产量从1997年的642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1 950万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2018)。这20余年来,我国梨树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减缓,尤其是2006—2012年梨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但梨果总产量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说明我国梨产业开始走向以稳面积、调结构、提单产、保质量为主的发展道路。

2 梨产业遇到的陷阱

尽管我国梨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甚至遇到一些陷阱,归纳出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陷阱是“新品种”:果树生产品种至关重要,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本身。梨树寿命长,短者30~50年,长者300~500年。如果生产者种植了某一品种,通常3年才能结果。一旦选错了品种,将对生产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国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还不健全,规范化的梨苗木繁育基地或龙头企业尚少,苗木繁育没有资格准入制度,任何单位与个人均可随意繁苗;苗木不按标准生产,生产经营分散,市场监管缺失,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突出。更有少数苗木贩子为了博取种植者的眼球,利用广大种植者处于生产信息末端的位置,编造诱人的品种名字,大力进行广告宣传,使许多栽培者掉进“新品种、好品种”的陷阱。如近10年生产上出现的“晚秋黄梨”新品种陷阱,苗木贩子把该品种吹捧的神乎其神。什么“晚秋黄梨”是世界上果个最大的品种、什么今年栽树明年能就结果的品种、什么果实不用放冷库也可以存放到来年4—5月的品种、什么不用授粉树就能自花结实的品种、谁买我的晚秋黄梨梨苗果实可以回收包销等等,凡此种种诱惑的语言,很容易诱使生产者上当受骗。一个日本近百年的老品种爱宕梨(图1),随着苗贩子的骗术施展,从当初的晚秋黄梨变成晚秋蜜梨、再到法国蜜梨、富阳雪梨等等,每隔几年就编出一个稀奇好听的名字,以满足生产者对新品种的需求。再如早酥梨的芽变品种红早酥(图2),该品种除了在我国河西走廊种植表现良好外,其他地区表现均较差而不宜发展。目前苗贩子为了推销所谓的红梨品种苗木,先后出现了诸如君来红梨、奥红梨、红脆蜜等几个名字。苗贩子搅尽脑汁施展所能,抱着骗一个是一个的思维,其结果害惨了果农。所种晚秋黄梨由于品质差严重滞销,多地发生种植晚秋黄梨的老板“跑路”现象,而所种红早酥枯芽现象十分严重、萌芽率极低,且果点大、风味淡、木栓斑点病严重;不仅外观不漂亮,而且果实口感较差,根本不具备一个优良品种所具备的“三好”(好吃、好看、好管)标准。

第二个陷阱是“种植密度”:我国占世界20%的人口,拥有世界70%左右的梨产量,且出口比例低,全国梨产能总体过剩,从而导致梨苗生产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苗木贩子为了更多地销售苗木以期赚取更大利润,往往在销售苗木时假扮专家,煞有介事地指导种植者采取不科学的种植密度。如株行距1米×2.5米,更甚者有让果农种植1米×1.5米的株行距,结果导致梨园刚结果,就发生全园郁闭现象(图3)。前期产量虽高,但品质低劣,致使生产者管理更加困难,往往导致丰产而不丰收的结果。

纵观世界密植梨园常用的株行距,通常均采用宽行窄株的设计,即株距0.5~1米、行距4~5米。这样的设计适合现代机械化管理的要求,符合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图4)。

第三个陷阱是‘种植规模:近一段时期以来,生产者受所谓“规模化”发展思路的影响,盲目追求发展规模,以为越大越好。有些房地产老板或煤矿老板,淘足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有了钱就想发展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果树,一拍脑袋就发展上千亩或几千亩。殊不知果树是多年生农作物,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一体。在当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高的情况下,发展面积虽达到了“规模化”的要求,但往往管理跟不上去。而我国水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果园的集约化管理尚无经验可谈,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国外的经验由于国情不同,在国内很难被有效借鉴。种植企业的管理者均在苦苦探索,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也充满风险。再加上上从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下到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等等技术环节,没有一项技术含量不高于大田作物或用材林。对此,很多老板不从技术投入的角度思考,认为随便找一个60~70岁的曾经种过果树的农民当技术员就可以了。面对市场对果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的需求,在种植上就要求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绿色、安全、健康方面发展,而现在大部分果园不仅技术跟不上果树生长发育的需求,综合管理也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结果陷入“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的陷阱中。

3 对梨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是世界梨果生产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如何使我国由梨果生产大国变为生产强国,是摆在所有梨果从业者面前的一大问题,也是一道难题。

从品种的角度看,我国是梨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现有梨地方品种资源2 000多份,培育的新品种200多个,这对于支撑我国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生产者针对上述“新品种”陷阱,如何辨别真伪、分清优劣?建议广大果农在发展梨果生产、栽植新品种之前,一定要向专门的果树科研单位进行咨询,请专家“把脉”,切勿轻信苗木贩子的花言巧语,以免给种植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从栽培区域的角度看,面对“种植密度”陷阱,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和种植密度,做到适地适栽、合理密植。我国南方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病虫害严重。为了满足梨树通风透光的生长发育要求,建议种植者在选用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树形时,采用(3~3.5)米×(5~5.5)米的株行距。如果采用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树形,建议采用(1.5~1.7)米×(4.5~5)米的株行距;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如果选择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树形,建议采用(2~3)米×(4.5~5)米的株行距;如果选择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树形,建议采用(1~1.5)米×(4~4.5)米的株行距。这样的密度不仅适合机械化管理,而且有利于梨树的通风透光,为生产出优质果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种植规模的角度看,作为多年生的梨树,尽管高产高效,但也面临许多风险,除上述的“品种”、“技术”和“管理”风险外,还将面临市场、资金和自然灾害风险。

规模生产必然带来的是规模营销。梨果种植与果品营销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业态,对企业人才、企业管理、企业资源的要求都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能够同时将大规模种植与大规模营销都做到优秀是相当难的。生产者特别是大规模种植企业,无法将市场营销做到优秀,从而无法保障良好而长久的收益。

梨树从种植到丰产的周期往往较长,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生产者对技术落实所需投入预估不足,或因技术失误、自然灾害、市场变化造成预估收益与现实收益落差太大,种植者往往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现象。资金不足将导致种植者无法保障技术措施的落实,从而无法生产出有竞争力的果品,就无法盈利;无法盈利又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一家一户有2个劳动力,种植30~50亩的规模较为合适;经济基础好的专业大户,种植规模控制在50~100亩;有经验的家庭农场可以种植200~400亩;既有实力又有管理经验的大型公司可以种植500~1 000亩。当然资金和技术雄厚、种植经验丰富、又有营销能力的大公司也可种植几千亩或者上万亩。

猜你喜欢

贩子种植者行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弦高: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弦高: 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医院“人脸识别”号贩子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号贩子”怎么“打”
字距与行距:学术期刊版式编排中的细节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