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住那一天
2020-01-15王姝淇
王姝淇
寻一缕回忆的光,暖一道过往的伤。
——题记
天,阴沉得可怖,层层叠叠的乌云沉沉压着房檐,狂风卷过屋前竹林,发出喑哑的声响,不时从缥缈的天际传来几声闷雷的狂哮。
一盏晦暗的灯笼被风裹着摇晃,提着灯的少年在雨声和雷鸣中奔跑,细微的脚步穿不透雨帘,淹没在早春中。他提着灯,跑到兄长房门前,敲门喊道:“二哥!”语气中带着哭腔和一丝尚未褪下的童声。
“二哥!子桓哥哥!”
木门被人推着前后挪动两下,“吱呀”一声开了。一个颀长的身影自门后走出。青年揉着眼角,赤足站着,含糊着问:“子建,怎么了?”
“二哥!”
少年歇了口氣,手一松,就要把灯笼丢下,整个人猛地撞进兄长怀中,青年被他撞得踉跄一下,又连忙七手八脚抓住灯笼柄。那灯本就不亮,这么一倒腾,烛火彻底熄了。房间暗得伸手不见五指,少年抱着青年的腰,把脸埋在里头,不动了。
青年无奈笑笑,伸手揉揉弟弟的头顶,温声道:“子建,怎么了?”
怀中少年没抬头,就这样抱着人,闷闷道:“外头打雷。”
哦,原来是晚上害怕,睡不着觉。
青年笑笑,弯腰将他抱起,拿来毛巾为他擦擦头发,放到床上,复而又躺上去拍拍少年的背,柔声安慰道:“睡吧,子建,不怕。有二哥在,二哥保护你。”
“嗯,二哥晚安。”
……
“轰——”
一声闷雷撞破他的梦境。
“殿下,殿下?”侍从走进房内,“殿下,现在还不到子时,再睡会儿吧。”
他呆坐半晌,伸手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胡乱点点头。
侍从退下,他却也没了睡意,架好古琴,和着窗外的闷雷,弹出泠泠琴音。琴音低沉,似是对这无边暗夜倾诉自己的过往。
多少年了,他早已习惯各种猜疑和算计,习惯望向自己的眼神中如若千年冰山般的寒意,忘记他们也曾兄友弟恭,也是一奶同胞的亲人。一颗心在数十年的风霜中早已变得麻木。今夜,那一天,那一瞬的回忆猝不及防地闯入他的脑海。尘封的心在这缕回忆中慢慢融化。
指尖的血染红了灰白的弦,浑浊的泪模糊了清澈的眼。回忆随悠扬的琴音飘散开来。
从小,他的兄长就如旭日般温暖:会把他最爱吃的葡萄一颗颗剥好喂给他,会到酒楼把喝醉了的他背回家……对他是十二分的好。
后来,父亲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为大魏打下基础。也就是从那时起,兄长望他的眼神不复往日的温柔与宠爱,多了几分猜忌与防备。权势,真的很诱人啊,能让一个人彻头彻尾改变。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父亲去世,二哥成了大魏皇帝。那年,他殿上登基称帝,他殿前七步成诗。
“二……陛下,您真的要我走吗?”
“是,朕,要你走。”
五个字,深深刺入他的心底。那次,他第一次深深尝到什么是绝望,什么是痛彻心扉。
他只觉胸口钝痛,眼前景象一片扭曲。半晌,艰难开口:
“臣遵旨。”
起身,挥袖,扬长而去。两颗血脉相连的心也这般一步一步,越走越远。
终是殊途,不得同归。
余音绕梁,如山涧泉鸣,似环佩和鸣,空灵之音令人忆起那山谷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而行。
流年的掠影,风的歌声,月的寂寥,絮语千言,道不尽,过往的伤,韶华的迹,定格的年轮,尽在琴音萧瑟处。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同样的雨夜,同样的闷雷,却再无那个安慰他的人,只留他一人,孑然一身。
雍秋的风卷起谁的苦涩,洛水的波漾开谁的愁思。
世界的两岸,二人相对而立,中间是大魏万里山河,是深不见底的宫闱。
轻烟浓雾,残花落败漫天舞。笙歌处,夜寒彻骨,何处是归宿。醉相望,何当缠眷?堪怜寂夜,疏影话凄凉。
梦中的那天深深烙进他的脑海,求不得放不下。即便是回忆,他也想努力抓住那一缕光。我好想,好想留住那一天。二哥,你知道吗?纵使万劫不复,纵使粉身碎骨。
一缕清冷暮光透过木窗,轻轻洒在他的面颊,映出面上泪痕。他垂眸,呢喃自语:
“二哥,子建真的好想你……”
不对,现在该叫陛下了。
※ 创作感悟 ※
从前,我也对历史了解无多,我不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无奈,亦不懂“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黯然;不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苦楚,亦不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那时学习历史,只当是一种任务。直到有一次,为打发时间而随手翻开了一本《唐宋诗词选注》,读着读着,一颗心也沉浸于古诗词别样的韵质中,沉浸在历史的悲壮与神圣中,以致忘了时间,忘了周遭的一切。那是我第一次与历史对话,跨越漫漫长河,跨越千百年须臾时光,在五千年轮回之外悄然相逢。合上书的一瞬,只觉心跳加速,全身血液似是沸腾,灵魂好似被洗涤,一颗心从未有过的澄澈。自那之后,每回上历史课,心中总怀着一种敬畏。我知道,在史书上随手拂过的寥寥数字,可能就是某位先人凝着血与泪、成与败,辉煌而又黯然的一生。之后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学习诗词,我更惊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庄严肃穆、厚重深邃。我细品其间的悲欢离合、世事变迁;细品其间的无奈、凄苦、飘零、豁达,痴迷于此无法自拔。我觉得它值得更多的人去热爱它,敬仰它。于是我尝试着把历史融入我的文章之中,让它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呈现出来,借此表达我对历史的尊敬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