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晚霞力量
2020-01-15黄艳吴婷婷
黄艳 吴婷婷
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是一个典型的“插花式”贫困地区。走在村舍田埂、居民院坝间,常常会看到一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为群众作宣讲,胸前鲜红的党徽映衬着他的初心,手中厚厚的稿纸践行着他的使命,他就是80岁高龄的分水镇退休干部杨秀才。
“不能愧对党和政府对我30多年的培养。”正是凭着简单而又纯粹的信念,退休后的杨秀才二十余年如一日,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赞歌传颂党恩 扶贫先扶志
杨秀才人如其名,从小就勤奋好学,记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由于钟情乡土文化,他多年来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先后创作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诗歌、快板200余首,堆砌起来的写作手稿超过一人高,他的作品也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乡土诗人”。
“共产党,真英明,带领我们奔前程,立党为公办实事,执政一心为人民……”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杨秀才创作了《十九大精神闪金光》,以“三句半”的形式,把“大道理”转化为“大白话”,及时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到群众中去。他还编写了《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闲时杂韵录》两本书,自费2万余元印制,无偿赠送给贫困户、村组干部和学校师生,引导干部群众铭党恩、感党情、跟党走。
“落后的观念不改,不良的风气不变,穷根就拔不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杨秀才心里十分着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杨秀才思潮澎湃、激动万分,对自己坚守的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
“隔壁三组有家贫困户的儿子一直没谈成对象,就是因为姑娘们对嫁给贫困户有顾虑。贫困并不光荣,劳动致富才光荣。要依靠党的好政策,自力更生把贫脱,自家娃娃的婚姻大事就不愁了。”杨秀才一席接地气的大白话,让贫困群众感同身受,“杨秀才讲的话,听得懂、有道理,莫为了贪图扶贫政策的蝇头小利耽搁了自家娃娃哟”。
以脚步丈量真情 济困于急难
“每户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我们要逐一了解,因户施策,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帮扶。”杨秀才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作为分水镇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自2016年起,杨秀才带领支部23名党员与大码口村的贫困户“结对子”,三年来,他坚持走村入户找贫根、爬坡上坎寻对策,行走一万余里路,为贫困户解燃眉之急、克急重之难。
杨秀才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乡亲因为小病小痛舍不得去医院就诊,最终病情加重导致家庭贫困。他便将大家的病情详细了解并记录下来,一有空就向医生请教诊疗方法、学习医疗知识,还经常自掏腰包给贫困户买药送药。日积月累,杨秀才自学掌握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常常向患病群众普及诊疗知识,指导他们科学用药,不让易治小病发展成贫困群众的拖累。他还带领家人和支部党员为劳动力缺乏的贫困户助耕助农,为因疫情导致养殖失败的群众购买鸡苗、鸭苗,在乡村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看见有因贫失学的儿童,杨秀才更暗自发誓“绝不能让贫困代际传递”。他长期为贫困学生送去文具、书本,每年向2名贫困高中生资助2000元生活费,先后帮助11名因贫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以党性凝聚人心 帮贫重长效
第一次到大碼口村,杨秀才就发现这里良田撂荒情况突出,这事就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他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再难再苦也要让良田复耕。随后,杨秀才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磨破了嘴、跑累了腿,协助村“两委”破除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全村最终实现复耕撂荒地300余亩,年收稻谷10万余斤,桃子、核桃2万余斤,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余元。
“要巩固脱贫成效,必须要发展产业。”杨秀才多次到成都、重庆、绵阳等地,通过分析家乡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家乡故事,动员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成功引进遂宁“辛农民”粮油有限公司落户分水镇,实现了全区油菜籽的本地回收,分水镇的油菜籽回收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出0.2元,企业和农户达成双赢。尝到“甜头”的杨秀才更是将产业脱贫、产业兴镇放在了首位,在他的促进下,分水镇建立了“老干支部+回乡创业支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先后引进四川莱信诺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发展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8个,回引资金3.6亿元,助推全镇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余元。大码口村也于2017年成功通过了省级脱贫验收。
杨秀才始终心系家乡贫困群众,善举传遍分水镇,但他和老伴却仅有一间16平方米的小房子。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的情怀,在决战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出夕阳红的美丽诗篇。(作者单位/遂宁市安居区委组织部)(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