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

2020-01-15

四川党的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集镇便民服务乡镇

四 川   我省出台选调生基层锻炼“六条措施”

2019年,我省选调生队伍规模首次突破2万人。我省采取梯次选派、量身定制、双向互派、专题培训、专项谈话、阶段调度等六条具体措施,着力推进选调生派得下、蹲得实、历练好。

从严明确基层锻炼目标。对新录用选调生一般安排到县乡两级工作,录用后适时选派到村任职2年;对安排到省市直机关的选调生,要选派到县乡进行基层锻炼2年,其中到村任职不少于1年;对2018年以后新录用选调生,原则上在5年内实现基层锻炼全覆盖。量身定制基层锻炼方案。全面开展对在岗选调生基层锻炼情况的摸底调查,统筹各地实际和选调生专业特点,结合定点扶贫、重点项目等发展需要,量身定制基层锻炼计划,确定具体选派时间、锻炼方向等,并建立工作台账。创新实施双向互派制度。坚持基层蹲苗锻炼和岗位提升锻炼“双轨锻才”理念,从2020年开始,每年由省、市(州)党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对接省市两级部门(单位)和基层选调生双向需求,分两批择优选拔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实绩突出,且已在基层锻炼2年以上,有扎实基层实践经历和相关专业条件的优秀选调生,到省、市(州)直机关和国有企业跟班学习。聚焦基层实践强化培训。自上而下健全完善“省级示范培训、市级初任和任职培训、县级集中轮训”三级培训制度。开展基层锻炼专项谈话。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期间,所在单位和基层接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要与选调生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市、县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选调生座谈会,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针对选调生座谈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各地结合实际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000余件。建立基层锻炼工作调度机制。2019年我省首次创建“选调生信息管理系统”,设置13个信息采集指标,对选调生基层锻炼实行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每年初,各地报送本年度基层锻炼计划安排,年底时省委组织部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调度检查,将推进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川组宣)

遂宁市

在乡镇区划调整中选优配强班子队伍

遂宁市认真贯彻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部署,着眼理顺心气、转变职能、提升功能,选优配强班子队伍,助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圆满完成。

着眼理顺心气,开展谈心谈话。采取集中座谈和个别座谈相结合等方式,做到各县(区)书记与党政正职必谈、指导组与班子成员必谈、乡镇党委领导与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必谈;认真听取乡镇干部任职交流意愿,科学合理制定干部人事安排方案;制定《干部安置方案》,确保干部队伍稳定。着眼转变职能,优化机构设置。综合考虑乡镇工作任务、户籍人口等,制定《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建议方案》;采取“5+X”模式(“5”即党建办、综合执法办、财政办、社会事务和应急管理办、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X”即根据乡镇实际设置),完善职能配置;根据各乡镇发展需要,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等事业机构。着眼提升功能,精准配备班子。全面梳理近三年来乡镇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情况,将“六个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纳入干部选配的重要人选;组建75个调研分析研判小组,对涉改乡镇班子进行分析研判,为提升班子整体功能提供重要参考;科学统筹调配,选拔政治过硬、能够驾驭全局、群众威信高的担任党政正职,选配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的干部担任副职。(遂宁市委组织部 税畅)

“ 政德 + 事绩 ”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口

近年来,彭州市通过构建“政德+事绩”管理的知事识人体系,从严从实把好干部选用关口,切实把政治过硬、业绩突出、干群认可的优秀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突出首要位置严把“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在常规民主测评基础上,创新开展政治素质专项测评,并应用于日常考察、年度考核、专项考察以及干部选用考察等方面,常态化、全方位掌握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情况。深入分析研判严把“事绩关”。深化干部事绩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以工作实绩为导向、以差异化考核为核心、以多元化评价为支撑的考评体系。全覆盖建立干部个人事绩档案,每季度掌握干部“大事”“要事”“新事”推进情况。经分析研判后认定为实绩不佳的,暂缓作为动议人选。着眼常态长效严把“评价关”。坚持“近距离”和“经常性”,探索实施“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法,结合日常考察和全覆盖常态化谈心谈话,重点向“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等人员了解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情况,直接掌握“第一手”评价情况。同时,通过查核干部人事档案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阅干部微信微博言论、翻阅党委(党组)有关会议记录等方式,提升干部识别精准度。(彭州市委组织部 王益平)

发挥村史馆“三个之家”作用

助力区域发展

万源市坚持“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创建村史馆,发挥其“三个之家”作用,凝聚精神力量,助力区域发展。

发挥“存史之家”作用。着力把村史馆建成“以史致远主阵地”,用实物、拓印、3D图等方式,再现当年红军英勇战斗场面,丰富“万源保卫战”故事。发挥“育人之家”作用。着力把村史馆办成“以史教化活教材”,制作“微电影”“微视频”集中播放,邀请老红军讲故事,唤醒群众记忆、守望乡愁。注重让群众全程参与村史馆建设,把红军精神转化为党员群众创先争优的精神力量。发挥“资政之家”作用。“以馆促脱贫”,解剖村落变迁背景,罗列“大事记”,汇编“群英榜”,把人文历史感染力转化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行动;“以馆促治理”,健全“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共塑良好村风民风;“以馆促振兴”,培育乡村旅游“亮”点,拓宽村落发展路径,助力乡村区域高质量发展。(万源市委组织部 张从兵)

探索集镇管理服务的“绵竹模式”

为确保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非政府驻地集镇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绵竹市积极探索推进集镇管理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集镇大社区综合党委,基本构建起“大党委、小网格、全覆盖、优服务”新型基层治理模式。

“三明确”组织联动,确保大社區组织力度不减。明确职责定位,大社区综合党委定位为议事协调机构,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人员机构,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任大社区综合党委书记,选派乡镇(街道)机关干部任副书记,建强综合党委班子。明确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综合党委的议事协调功能,引导、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集镇建设和管理。“三提升”便民服务,确保大社区群众办事便利。提升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对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建成便民服务站就近办理、大社区综合党委便民服务中心及时办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办理的便民服务体系。提升便民服务队伍建设,各大社区综合党委明确便民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代办服务机制,变“干部动嘴、群众跑腿”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提升便民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支持的基本公共服务新环境。“三到位”强化管理,确保大社区集镇繁荣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加快推进集镇大社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提档升级项目,提升集镇大社区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财政资金保障到位。将所辖各集镇所涉因素分配的资金额度单列计算,并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纳入次年转移支付分配。对改革后仍需保留的乡村教育、医疗等机构,继续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统筹发展规划到位。科学制定非政府驻地集镇发展规划,合理控制发展规模,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推动集镇繁荣稳定。(绵竹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集镇便民服务乡镇
一减再减 一网通办——南京市应急管理持续推进便民服务“宁满意”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便民服务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