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0-01-15许怀中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寿宁冯梦龙福建

第一届“闽东之光·寿宁梦龙”文化周暨2019冯梦龙文化寿宁研讨会于2019年11月5日隆重召开,大会的主旨是:“百年研究,两次大突破;七载努力,促一三一六”。我十分同意中国俗文学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段宝林教授在开幕式讲话中提出的观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100周年。在这个节点召开冯梦龙文化论坛,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和研究冯梦龙这个历史人物”。

作为近几十年福建冯梦龙研究的直接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福建冯梦龙研究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历史轨迹。

1992年王凌在《冯学研究七十年》一文中指出:“70年来(一说一百年),冯学研究出现过两次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湮灭了几百年的冯梦龙及其作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审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充分肯定了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进一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如果说改革开放开始了冯梦龙研究第二次大突破的话,那么这40年来,福建冯梦龙研究实际上又经历了两次突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个成果,用“冯梦龙研究一三一六工程”来概括是很恰当的,它体现了福建省冯梦龙研究的重点、特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982年,寿宁县从日本上野图书馆引回世界孤本冯梦龙的《寿宁待志》。1983年该书交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984年福建省作家协会在福州召开了“冯梦龙诞生410周年及入闽任寿宁知县350周年纪念会”。会上,王凌同志作了《冯梦龙研究应该有一个大的突破》的发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学术界对于冯梦龙“看缺点较多,肯定成就少”的问题。

1985年10月在宁德召开了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研讨会。《新华文摘》摘要转载了王凌在会上提出的创新观点。

经过1982到1992年十年的持续努力,1992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俗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系统总结70年来俗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王凌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冯学研究七十年》的发言,首次提出“冯梦龙研究两次大突破论”,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同。该文被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俗文学七十年》,冯梦龙研究进入新阶段。

2014年11月在寿宁召开了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取得了从廉政文化角度研究冯梦龙的新突破。王凌的论文《末世廉吏冯梦龙——剖析明末寿宁县令冯梦龙所著奇书“寿宁待志”》,率先挖掘冯梦龙的“廉政文化”,引起强烈的反响。该文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等各大主流媒体转载。

2016年王凌等撰写的《冯梦龙宦寿司法实践和法制文化理念的当代价值》在《光明日报》发表,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冯梦龙宦寿司法实践的特色。

2016年11月和2018年12月,在福州(福建江夏学院)举办了两次“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冯梦龙研究取得了新突破。

2017年,福建省委着力推动福建名人文化资源挖掘和研究,冯梦龙被列为福建六大历史名人之一。

我们始终认为,冯梦龙主要是作为一位文学家写入史册的。所以近几年在强调从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角度研究冯梦龙的同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文学角度研究冯梦龙的探索。

2019年11月的冯梦龙文化寿宁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47篇文章,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福建江夏学院学报》开辟了“冯梦龙文化”专栏,很有特色。在此,我特别推荐王凌《冯梦龙身后其俗文学作品的历史命运——兼谈容肇祖对冯梦龙研究的贡献》、刘海燕《冯梦龙〈智囊(智囊补)〉中“闺智部”再探》和程慧琴、潘旭君《冯梦龙“三言”:虚实空间的构建与转换》等会议论文,在《福建江夏学院学报》专栏上刊发,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窥视福建冯梦龙研究的最新动态。

总之,对于冯梦龙文化研究,我们主张:在强调文学本体论的同时,不忘文学的社会功能;在强调发现新材料的同时,不忘知人论世的总体研究;在强调历史真面目的同时,不忘挖掘冯梦龙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强调文学研究多元化的同时,不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还希望,冯梦龙研究工作者要加强团结和合作,特别是各省市加强协作,高校研究者与社会团体的研究者加强协作,从事学术研究和从事弘扬冯梦龙文化实际工作的同志加强协作。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一定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冯梦龙文化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树立文化自信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寿宁冯梦龙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东周列国志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作品赏析(1)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冯梦龙的谜语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