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2020-01-15朱承璋赵小虎肖亚龙

出版与印刷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课程体系核心

朱承璋 赵小虎 肖亚龙

数字出版是指从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到发行传播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使用和传递信息的出版方式[1]。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但从近年的数据来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大力支持和引导,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产业升级逐步向纵深化发展,产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为应对专业数字出版人才供给不足的状况,2012 年教育部将数字出版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据2019 年3 月25 日教育部公布的《2018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9 所本科院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但是,高素质的数字出版人才缺乏仍然是目前的主要困境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课程建设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究竟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传统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数字化演进、国外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如丛挺等在《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演进探析》中将大陆和台湾两岸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对比,认为数字出版专业建设根据各校学科背景的不同,应该尊重其发展特色,同时在课程建设上,要优化技术性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2]徐丽芳和徐玲在《美、英、澳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变革一览》中,通过探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出版专业的数字化改革和课程调整经验,认为中国目前的数字出版专业建设应注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数字化改革与本身优势相结合,重视数字出版技术和实践;[3]李立云和蒋挺在《我国高校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出课程建设要以专业为核心改革实践课程、以实用为本位创新教学方法、以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4]

已有的研究大都注重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培养,结合数字出版行业具体人才需求来探讨的研究很少。本文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入手,结合目前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市场人才需求的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

二、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

1.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现状

通过对《2018—2019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5]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用户规模和产业规模是衡量产业发展情况及价值的两个重要指标。根据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用户规模上,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8.25 亿人(家/个)。在产业规模上,2018年数字出版行业总收入达到8330.78 亿,且近六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或将突破万亿大关。可见,无论是从用户规模看,还是从产业规模看,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出版行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见图1)

伴随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是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虽然传统编辑出版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培养了一部分专业人员来进行数字化生产,但就整体而言,专业数字出版人才还存在很大缺口,这为高校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空间。

图1 2013—2018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情况

(2)新兴行业成为发展主力

从数字出版的行业分类来看,2018 年传统书报刊数字化(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收入为85.68 亿元,仅占全年行业总收入的1.03%,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移动出版等新兴行业占全年收入比例已超过50%,且还在不断增长。(见图2)

图2 2018 年数字出版产业细分情况

由此可见,新兴行业是当前数字出版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伴随产业内部的不断细分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人才需求方面也将呈现出多样化和复合型的特点,对于具有互联网思维、数字技术能力强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

2.数字出版人才需求情况

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数字出版行业服务,数字出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段弘毅[6]等学者对当前数字出版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需求与高校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供给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背景需求情况

数字出版作为新兴行业,其人才构成具有明显的互联网企业特征。当前最受数字出版企业欢迎的专业为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其次为编辑出版专业和新闻传播类专业。而数字出版专业作为高校专门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专业,所占比例却远低于上述三个专业。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培养的数字出版人才数量上还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还需要更进一步与企业需求接轨。

数字出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数字出版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熟练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还要了解编辑出版的相关知识,熟悉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

(2)专业技能需求情况

数字出版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除了传统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还有网络游戏、移动出版、在线教育等新兴互联网行业。由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性,单一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的工作需求。数字出版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有更全面的专业技能素养:一方面,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内容策划与编辑、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与开发等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还需掌握图像处理、音视频编辑、界面设计、排版制作,以及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库等计算机软件应用技能。

(3)职业素养需求情况

持续学习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一个基本职业素养。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出版行业瞬息万变,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专业技能,才能不被行业淘汰。数字出版企业的工作往往是团队协作完成,因此团队意识也是数字出版行业需要的职业素养之一,除此之外,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

三、我国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截至2019 年,已有19 所本科院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其中部分高校由于还未开始招生或进行数字出版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可供研究的数据不足,现选取其中开设时间较早的8 所公办本科高校进行研究,它们是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湘潭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见表1)。

课程设置体现了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上述8 所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各高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大,所围绕的主干学科也大相径庭。例如,在武汉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关于数据库、程序语言等计算机类的课程较多,可见其在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在天津科技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中,与影视编辑、出版设计相关的课程比较多,可见其更加偏重于新媒体方向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各高校课程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一方面对数字出版人才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培养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字出版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发展还不成熟,学科和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是专业培养中主要理论和主要技能的体现。而目前对于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各院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为此,陈丹等组成的调研组通过大量调研并根据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的投票情况,给出了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议[7],其结果具有参考价值。上述8所院校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安排情况如表2 所示。

表1 8 所高校数字出版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情况

表2 8 所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议核心课程安排情况表

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数字出版概论”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版权管理”和“数字出版营销”这两门课程,而对于“传播学”“数字媒体编辑”这几门课程开设得很少,其中完整开设所有核心课程的高校只有曲阜师范大学。大多数高校忽略了传播学重要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虽然陈丹调研组的建议和意见仅供参考,但暴露出了当前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缺乏完整体系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完整统一的核心课程体系,是突出数字出版专业学科特质和专业特色的必然选择。

四、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同时基于我国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专业应在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1.基于数字出版流程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不同的核心课程方案造就了不同专业毕业生在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8]数字出版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并超越传统出版,呈现出多样化的出版形态,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之间差异性较大,核心课程设置较混乱,这对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不利的。通过参考已有研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文基于数字出版的整体流程来构建核心课程体系(见表3)。

表3 基于数字出版流程的核心课程体系

(1)内容制作环节

内容制作环节主要包含内容的采集编审、版式制作这两部分,区别于传统纸质书,数字出版的内容制作环节带有明显的互联网特征。因此,基于此环节,应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出版物设计与制作等基础核心课程,使学生在对数字出版有一个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数字化采集编审方法。

(2)资源加工环节

数字出版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音视频、网页等全媒体的内容形式。不同的出版资源和应用形式对资源加工的流程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培养方向开设相应的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如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网络编辑实务、平面设计与排版等,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内容资源管理环节

对于采集加工后的资源一般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因此,数据管理能力也是数字出版人才所应具备的。高校应开设数据库管理相关课程,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版权贸易与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课程,增强学生版权意识。

(4)多渠道分发环节

该环节主要是将内容资源平台的数据进行多渠道、多形态、全方位分发,为消费者提供内容服务。因此,应开设数字出版营销与管理、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分析、数字出版案例研究等课程。

2.创新培养方式,促进个性化发展

数字出版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了传统书报刊数字化外,网络游戏、在线音乐、在线教育、网络动漫等数字出版内容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一的人才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个性化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数字出版企业的青睐,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不能忽视专业选修课的建设。要创新培养方式,根据行业需求、学校专业优势以及学生兴趣不断对选修课程进行调整,如当下游戏、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可开设游戏开发设计、动画制作等相关课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复合型专业课程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促进个性化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接轨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在进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学以致用,与市场需求接轨。在技术课程实践方面,一要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比例,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二是在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现有的技术课程。当前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媒介融合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技术类课程也要跟上时代发展,及时淘汰老旧的课程。

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举办专题研讨会、小组讨论会、辩论会等。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头脑风暴、动手参与等方式不断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培养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的数字出版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本研究以数字出版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探讨了当前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课程体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