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思路及举措

2020-01-15□魏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4期
关键词:滩区新乡市黄河

□魏 敏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

1 新乡市黄河流域基本情况

黄河流经新乡120 km,流域面积31.55万hm2,滩区面积4.75 万hm2,滩区人口53.14万,居河南省之首;耕地面积4.73×104hm2,横跨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新乡市黄河流域已建成大中型引黄灌区7 处,设计引水流量375 m3/s,设计灌溉面积2.46×105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3.40%。新乡市境内的天然文岩渠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经新乡市的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市,流域东西长约160 km,南北平均宽约20 km,流域总面积25.14 万hm2。新乡市黄河滩区有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浪沙省级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是黄河中下游的精华所在。受水患影响,过去沿黄区域生活、生产、生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滩区群众盼生态改善、盼产业发展、盼生活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

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2.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农业生产方面,优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业种植结构,以低耗水促进高产出;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地下水补源和生态修复为主,改善地下水漏斗区发展的趋势。

2.2 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一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注重生态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保护好原有黄河湿地、鸟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突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系统推进黄河生态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3 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推进

新乡市处在黄河中下游,地上悬河和豆腐腰问题突出,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率先谋划实施一批防洪减灾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引黄调蓄工程,完善原有引黄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新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2.4 坚持谋划长远,干在当下

要抓好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尽快补齐新乡市在黄河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短板,解决影响新乡黄河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瓶颈问题,根据省四水同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抓好河湖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系统工程建设,让黄河成为造福新乡的幸福河。

3 水利重大专题研究

3.1 新乡市水资源需求分析及分水方案研究

新乡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5 m3,仅为全国水平的17%,属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新乡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40%,开发利用程度高,大部分河段水量少,造成新乡市水资源供给严重依赖过境黄河水。由于黄河河床近年呈持续下切趋势,造成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严重下降。为保证城镇用水,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常常被挤占,农业用水保障程度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伴随着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和沿黄省市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提高引黄指标难度很大,调整引黄指标也只能在本省内解决。因此,要做到既不突破上级分配的引水指标,又能满足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就成为必由之路。

3.2 新乡市黄河滩区综合治理及利用的思路举措研究

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这也是造成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洪水为患的症结所在。自2002 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调水调沙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塑造协调的水沙过程冲刷下游河道,使新乡主河槽平均下降3m,最小过流能力由1 800 m3/s 提高到6 000~6 500 m3/s,减轻了中小洪水即漫滩成灾的压力,有效遏制了“悬河”淤积抬升态势。但小浪底总库容126.50亿m3,设计拦沙库容75.50亿m3,自1997年大坝截流以来,已拦沙28亿m3,拦沙库容用去1/3以上。据黄河治理专家预测,到2030 年小浪底拦沙库容或将淤满。小浪底拦沙结束后,正常年份仍会有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河道主槽将很快回淤,地上“悬河”还会继续抬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黄河滩区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滩区作为行洪河道,制约着滩区内各项经济社会的发展,滩地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发展滞后。因此,黄河滩区综合治理主要考虑因素应包括防洪行洪和滩区群众的经济发展问题。综合治理方案的确定,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农则农,统筹考虑黄河防洪体系建设形势、滩区改造建设投入费效比、资金筹措能力、堤外安置能力、群众搬迁意愿等情况综合确定。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2.1 强力推进滩区安全建设

新乡市黄河滩区现有避水工程少,现有撤退道路不能满足迁安救护需要,应加大滩区安全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滩区撤退道路、桥梁、抢险道路等工程建设,尽快形成能够满足迁安救护需要的交通网络和避洪设施,确保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2 加大滩区居民搬迁力度

滩区在防洪中具有行洪、滞洪、沉沙三个主要功能,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出“不与黄河争地”的主张,但滩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滩区群众靠河吃饭的现象从未停止。新乡市黄河滩区面积大、人口多,滩区搬迁范围广、任务重,搬迁资金压力大。滩区群众为生活务农方便,不愿搬出滩区;搬迁后群众生计问题难以保障等问题突出。虽然近几年搬迁力度加大,但依然有大部分群众还未搬出。因此,加快滩区居民搬迁进度,保障在搬迁与“二级悬河”赛跑过程中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3.2.3 加大对滩区的政策支持

滩区群众为确保黄河安澜,做出了重大牺牲。目前,新乡市黄河滩区产业单一,农业生产几乎是滩区的唯一产业。同时,由于河势未完全控制,造成部分河段坍塌,危及村庄安全,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另外,滩区居民搬迁后,土地流转问题不明确,还田后依然是分散式经营,使滩区土地难以在较大范围内形成统一规划,产业种类单一,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与同等其他非滩区地区差距较大。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交通、信息、物资、通道等明显滞后。在滩区投资项目风险大,国家政策在招商引资中没有明确方向,严重制约滩区经济发展。因此,应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支持滩区发展的政策。

3.3 新乡市黄河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新乡市黄河流域目前已建成大中型引黄灌区7处,设计引水流量375 m3/s,设计灌溉面积2.46×105hm2,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3.40%,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绝大部分在引黄灌区,高峰期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104hm2。新乡市现有引黄口门13 处,穿堤闸9处,大部分位于河势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河段。新乡市是受小浪底调水调沙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造成新乡市河床平均下切约3 m,引黄口门自流取水条件变差,引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随着调水调沙运行,致使新乡市大多数口门脱河,引水困难;引黄灌区一直存在灌溉高峰期黄河水量小,黄河水量大时正好处于非灌溉期的问题。为保障新乡市黄河供水安全,需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3.3.1 进一步提高用水保障能力

对引黄涵闸进行改建,尽快使各引黄口门达到设计的引水能力。当前急需改建的引黄涵闸有原阳堤南灌区的老田庵闸、原阳韩董庄灌区穿堤闸、大功灌区于店穿堤闸、红旗穿堤闸,大功三姓庄防沙闸等。

3.3.2 扩大和恢复引黄灌溉面积

近年来,由于引黄能力不足,引黄灌溉面积出现衰减趋势,由于规划的灌区配套工程未能全面实施,部分设计灌溉面积未能实现全面配套。下步,需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和恢复引黄灌溉面积。

3.3.3 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步伐

为改善引黄灌溉面积和引黄补源面积衰减、地下水漏斗区面积扩大、湿地消失、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被动局面,需加大新乡市引黄调蓄工程的建设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善新乡市引黄工程体系,改变新乡市引黄地区水资源短缺,引黄用水与工农业生产不相匹配的矛盾,实现全市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4 结语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为做好新乡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需尽快开展以上几个专题研究,为新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滩区新乡市黄河
河南省黄河滩区迁建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研究
黄河入海
———黄河滩区主题美术作品展
河南省新乡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新乡市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黄河』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