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5倪松涛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襄阳441000
倪松涛 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湖北襄阳 441000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加工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
1 我国粮食加工产业化中出现的问题
1.1 粮食加工设备落后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粮食生产、运输、加工能力均有一定提升。然而与欧美国家的粮食加工企业相比,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虽然我国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在机械方面有所投入,然而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发展观念陈旧,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仍主要运用人力,对产业化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到粮食加工产业化的发展[1]。
1.2 粮食加工企业经济实力差距悬殊
我国的粮食加工企业数量虽然很多,但从质量上而言,与欧美国家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差距明显。尽管我国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人力、设备、资金等方面投入较多,很多粮食企业也与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由于中小型的粮食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具备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不能够与较多的粮食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其资金周转不力而影响到企业的后续发展。
1.3 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粮食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其安全问题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一些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置企业诚信于不顾,在粮食加过程中使用各种非法手段,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此种行为虽然短期内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却对我国整体的食品安全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大众而言,选用粮食产品时并不具备辨别产品品质的能力,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作案。与此同时,我国也尚未构建完善的粮食产品监管体系及处罚体系,这对我国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1.4 我国缺少相应管理政策
除了粮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内部问题之外,我国各级政府也并未制定完善的粮食产品管理政策。从欧美国家发展情况分析来看,因为各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存在不同,所以导致其粮食产量差异明显,国家会基于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建立粮食补给计划,也就是实现粮食在各个地区的转运。而我国大部分生产地区的气候较为适宜,农作物的生产较为稳定,具备粮食生产的基础。但是在粮食加工生产发展中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技术、设备,也并未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置特殊的粮食补贴政策,这也就造成各个地区的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不能有序推进。
2 提升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生产设备的投入
粮食加工企业应该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对欧美国家粮食产业的发展情况予以及时了解并进一步增加机械的投入力度。比如开展粮食收割时,应该运用国外经常使用的无人机收割技术,采用远程遥控无人机的方式完成收割,收割过程只需要技术人员对收割机的操作,并明确需要收割粮食的区域范围即可,能够实现全机械化收割并不需要过多的人力投入,粮食收割完成后也能够使用机械化运输,从而达到收割和运输这两项工作的有效连接,有助于提升粮食加工效率,也能够确保粮食的新鲜度。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与专利的所属者建立联系沟通,开发相关的科技设备,将我国与世界一流粮食生产企业之间的差距缩小,促进粮食加工产业的有序发展[2]。
2.2 鼓励大中小型企业的合作
对于大中小型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个企业应该进一步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大型企业要对刚开始发展的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及资源,中小型企业也不能盲目地参考大型企业,应基于企业本身的具体状况和发展环境,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宜的发展方案。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起到带头作用,做到目光长远而不能仅仅为眼前的利益抢占小型企业的发展资源。若条件允许,大小型企业应该建立合作关系并实现彼此之间的资源对接,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2.3 国家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
在我国粮食加工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要将自身所应该发挥的引领作用予以体现。大部分的粮食加工产业是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政策标准开展后续工作,制定企业规划更是粮食加工企业参考各级政府所发布的相关文件之后确定的。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于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引导,并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定,针对南方-东北地区构建专门的粮食运输铁路,以将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情况予以平衡。由此可以调整粮食加工产业的资金投入情况,也确保各区的经济差异有所改善,在对下一步粮食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预估之后将当前存在的不平衡的情况予以改善,实现各地区之间的优劣互补以及资源的整合[3]。
3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粮食加工产业化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应在政府的领导下推动农业发展,通过政府、企业及农民的不断努力,促进我国粮食加工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并取得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