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2020-01-15李恺翔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知识点

李恺翔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和化学工程系,陕西延安 716000)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既定政策,越来越多的高校及教师参与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课程数量极具增加,部分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理念、技术及实践,打破了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拓展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空间,使多种新兴教学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尤其是在引进和共享国外优质平台和课程资源的同时,高等教育出版社与网易云课堂联袂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 平台,全国高校均可在该平台上进行慕课课程建设和应用。2013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正式上线使用,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评价。2014年深圳大学发起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UOOC,实现了联盟内所有高校通过课程教育资源整合和学分互认,积极开展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研发了好大学在线平台,并通过与英国Futurelearn 开放大学平台协作实现了课程双平台同步上线。2015年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了华文慕课平台,随后北京理工大学的乐学网络课堂、复旦大学的iMOOC 以及企业开发的师星学堂、网易公开课、智慧职教、超星、智慧树等100多家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也活跃在开放教育中,有力地推动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公开报道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比较少,主要有黄晓芬团队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港口电器设备课程为例,盛海洋、盛京就工程地质课程的的建设及应用给出了课程建设实施体会,张燕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享了《汽车销售实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胡玲提出了高职《设计概论》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这些报道更多地偏向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对于应用的研究比较少,针对于《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目前没有相关的报道,所以在此开展《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非常有必要。

2 课程建设的方案

2.1 课程建设的思路

由于课程建设内容比较多,为了保证课程内容和实践紧密联系,首先要构建强大的建设团队和教学团队,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确保任务的完成。在团队构建及分工之后进行企业调研,提炼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汇总工作任务,结合理论知识体系,确定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修订课程标准,确定知识框架。之后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搜集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PPT、制作讲稿和脚本。在视频录制方面,请公司的人来美化PPT,经过多番沟通校正协调之后并进行录制。录制完成后和公司人员沟通进行剪辑。把制作好的课件视频及教案等上传职教云平台,开始使用。

2.2 课程建设设计

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结合课程建设标准链,围绕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实训、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督导、考核方式进行具体的设计。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重构定位路径,做好扎实的岗位调研,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岗位修订课程标准,重构知识框架,规范知识体系,形成三级数字化资源,确定出9个教学单元(项目),确定出典型任务,节选知识点。根据所设计的知识框架,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实训教材,微课、视频、流程动画、图片,拓展资源等教学资源,具体的实施步骤:首先,确定课程级资源的开发原则及培养目标;其次,由培养目标制定授课计划,根据授课计划的要求,进一步确定各个模块级的教学目标;再次,由模块分解制定具体知识点级资源。

2.3 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团队由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根据各自的专长和特点,对教学团队进行详细分工。课程的实施主要根据8字质改螺旋,依据课程建设的目标,结合任务分工,围绕课程定位、课程标准、课程实训实施、课程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督导,严格实施完善课程建设规划,主要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课程实训条件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优化,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修订各类标准,主要完成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资源建设标准的修订;加强教学组织实施,主要完成教学手段的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实施等。

2.4 课程建设的创新与成果

深入的岗位调研,提高了教学目标与岗位的契合度、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知识体系。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员公共参与进行课程的制作和建设,共同开发建设教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石油加工生产技术》在线课程资源的建成,提供了包括课程设计、微课、PPT、图片、动画等几百个素材及专业参考资料、试题集和电子教案,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有效地开展混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目前课程建设已经初步完成,通过课程诊改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个视频知识点过多,时间过长,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看完,影响到使用效果。通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部分微课视频知识点拆分不够细。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需要课程团队进一步研讨细化,并精炼语言重新录制。

2)信息化教学资源类型不够丰富,尤其是三维动画为0,主要原因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周密,二维动态流程、三维动画、典型微课没有录制完善,加之前期购买了一些二维流程动画,后期会有计划地制作一些典型的三维动画。

3)教学团队实践操作经验有限,限制了课程的现场环节的制作,同时一些企业兼职教师很难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今后需要让团队教师多到企业培训学习实践操作经验,丰富课程建设及课程的应用。

4 本课程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

由于目前《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缺少相关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本课题将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并且夯实基础突出课程建设的应用效果,确切地讲,就是结合“如何教”来研究如何“建设”和“应用”,注重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认真调研,积极重构课程知识体系,精选知识点,合理配置资源,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设方面,做好课程的PPT、教案、习题、参考资料,录制相应的视频及动画,在应用方面,提供线上学习的视频、音频、图片、习题,并做好问题的反馈,在混合教学方面从课前的要求、设计到课中的提问、讨论、检测、实施,进而到课后的安排、作业、反思、反馈、评价都做出具体的设计,争取起到一定的借鉴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知识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