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
2020-01-15邱思聪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邱思聪(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00)
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大力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不加大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那么将会激起人们的恐慌情绪,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提升食品安全,必须要利用恰当的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精准的检测。
1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1.1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我国是拥有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了保证食品的正常供应,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必须要使用一定的农药。但是由于农药过量使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即食品的质量却越来越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氨基甲酸脂、有机磷以及拟除虫菊酯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三种化学杀虫剂,也是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重点。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得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十分依赖于各种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抗生素等物质使用。但是如果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食品中就会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那么食用这些食品的人们的身体健康就会面临极大的威胁。而且,农药残留过量,也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影响。只有加强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才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保证。
1.2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分析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长势的影响,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而这也是造成食品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规范。但是,由于农药监管不力,农药的使用规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农业生产中农药滥用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另外,如果农药的生产过程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那么市场上流通的农药产品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如果违禁农药产品流通到市场中,或者使用农业生产中,那么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对这些违禁农药的违禁成分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成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问题。尤其是有机磷和有机氯的含量超标问题尤其严重。
1.2.1有机磷
大多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磷元素,所以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为了刺激农作物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都会使用大量含磷元素的农药。而这也就是现阶段市面上很多农产品含有过量有机磷的主要原因。如果食品中残留的有机磷含量过高,人们食用后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呼吸系统以及肠胃系统功能紊乱,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无法有效分解体内的乙酰胆碱,身体素质就会越来越差。如果食用时间过长,那么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差,甚至面临患癌的风险[1]。
1.2.2有机氯
在食品检测中,有机氯超标问题也十分严重。而且,有机氯是一种典型的慢性有毒物质,人们长期食用有机氯含量超标的食物,一旦有机氯含量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体就会表现出以下中毒症状:头痛、头晕、腹痛、乏力、痉挛。如果中毒症状不严重,那么人体仅会出现乏力或者贫血症状;如果中毒症状严重,那么人体的肝脏系统或者神经系统还会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
2 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
通过上文可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大先进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提升农药残留检测的精确度。
2.1 气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其应用优势为:操作性强、检测效率高、检测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可以将农药中的微量代谢物质检测出来。与普通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相比,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精确度,可以有效提升农药残留检测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2]。
2.2 高效有机色谱技术
有机化合物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农药。这种农药挥发性差,受热后的稳定性也很差。如果使用气相色谱技术,需要对农药进行加热处理,而受热后农药的成分又会发生分解、活性更低,所以其检测准确度也得不到保证。而如果使用高效有机色谱技术,那么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分配系数,对其中的固定差异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专门的技术进行分离。所以,与气相色谱技术相比,高效有机色谱技术的应用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的提升更加有力。
2.3 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是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与其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相比,其在灵敏度与精确度方面更具优势,不仅可以精确的检测出农药残留的属性与含量,还可以同时检测出多种农药残留种类与含量。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农药残留的检测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就连相应的检测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这种检测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
2.4 免疫亲和色谱分析技术
在免疫分析技术中,衍生出一种效果更好的技术,即免疫亲和色谱分析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是免疫分析技术与高效有机色谱技术的结合,检测技术更加完善、有效。而且,将这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结合,既可以应用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还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对色谱差速迁移状况进行研究,明确分离样品的净化效果,既可以有效避免结构相似、假阳性以及农药代谢问题的出现,又可以控制反应不足问题的产生,为检测精确度的提升提供保证。
2.5 电化学检测技术
电化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部分农药成分电解性达到检测目的的检测技术。与其他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相比,电化学检测技术更加稳定、迅速、灵敏、准确,应用价值更高。需要注意的是,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需要检测人员正确的选择电极与电位,并对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另外,检测人员需要正确的选择并使用传感器,确保食品中农药残留成分被准确的检测出来[4]。
2.6 酶抑制分析技术
酶抑制分析技术又可以称为酶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为:检测人员先测量出食品中有机磷等化合物的成分,然后在利用残留成分对杀虫目标进行分析,对农药抑制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乙酰胆碱酶制剂的提取;酶的活性正是农药抑制作用的判断关键,在明确了农药抑制作用之后,也就明确了食品中有机磷等成分的残留情况;之后,就可以对定性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对定量分析效果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2.7 蛋白质成分分析技术
蛋白质成分分析技术是一种以蛋白质组为基础探索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之间差异,然后利用质朴技术明确差异蛋白相关数据的一种技术。如果要对转基因植物进行检测,还需要对外源基因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的安全性评价,也会对食品安全监控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为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提供保证。但是如果无法对农药的用量进行合理的把握,造成农产品农药的过量残留,那么将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并对食用这种农产品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大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并通过各种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效检测出食品农药残留的成分和含量,进而为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