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研究型开放实验的创新与实践
2020-01-15安然沈阳科技学院辽宁沈阳110167
安然(沈阳科技学院,辽宁 沈阳110167)
随着深化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提出,开放式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引入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早期能够接触实验室,了解仪器分析的使用。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进一步开展以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基础的科研性实验,组织和加强建立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1 研究型开放实验创新的内容
研究性开放实验的仪器分析主要针对大学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完成综合性的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主题进行选择和准备实验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设备并演示实验的可行性和结果,必须通过教师的考核和验收,才能完成课堂活动。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尝试,但不强调学生单独完成,进行成立实验组,小组成员可以突破课堂界限,在实验过程中自由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利用仪器分析进行实验创新[1]。学生在对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科技领域课外科研活动的技能,要明确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要求,确定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础。学校提供并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并制订开放实验室使用时间。研究证明,开放实验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2]。
2 仪器分析研究型开放实验的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培养,在规范了实验教学的要求,将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开放使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室只有在教学计划的时间内开放,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对教师所讲的的内容进行论证,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开放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自主设计的指导下自由选择课题,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开放性实验去完成课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逻辑,也提高了开放型实验教学的质量,合理利用仪器分析实验,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
2.2 有利于指导教学任务
开放实验与大学实验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科研具有指导意义。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果学生不能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研究,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实验兴趣,实现开放型实验项目,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实验。建议从学生的闲暇时间与内容的理解选择实验项目,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索和验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通过对开放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吸引学生自觉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研究活动。要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反思,总结实践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工程的关键。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大学生创新的首位。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研究型开放实验将学生的课程学习、开放实验与学生论文进行结合,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质量,观察实验研究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和科研技能,不断提高和加强实践证明,开放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将研究性课题和开放性实验模式相结合[4],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有利于完善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而研究型开放实验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学校支持下,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验要求。通过对学生开放了解实验仪器并有利于完善实验室,提高实验设施,提高学生实验研究的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以实验、科研、探索为基础,在开展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也会在整个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据调查所知,有过半学生愿意参与开放型实验,并希望从中得到锻炼。目前,开放研究性实验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途径,成为高等院校研究发展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