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FIB-4、BP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0-01-15李嘉邓靖单张岳农徐继威张彩云
李嘉,邓靖单,张岳农,徐继威,张彩云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 1.肝胆外一科 2.麻醉一科,广东 梅州 514031)
在我国,不少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有长期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背景。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易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较高的病死率[1-2]。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有效术式,其可有效的切除肿瘤组织,控制肿瘤发展,但仍有患者肿瘤复发。因此,如何对腹腔镜肝癌切除预后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3]。有研究[4-6]显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谷丙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BPRI)与肝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其中一类重要指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预测,但关于其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APRI、FIB-4、BPRI变化,并与健康人员比较,探讨其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经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为肝癌组,男54例,女6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21±19.57)岁;肿瘤直径0.6~9.6cm,平均肿瘤直径(5.05±4.78)cm。纳入标准:⑴诊断为HCC明确,适合腹腔镜手术且术后无其他放化疗;⑵无精神病病史或沟通障碍;⑶院前无肝癌干预史;⑷患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不适合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者;⑵妊娠期、哺乳特殊人群;⑶有严重基础病。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慢性肝炎患者随访而未发现肝癌的非肝癌人群)60例作为健康组。男51例,女9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25±5.65)岁。两组性别(χ2=0.69,P>0.05),年龄(t=1.98,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术后复发、无复发及健康人员就诊时进行肝功能及血常规的检测,血常规由检验科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生化检测仪奥林巴斯AU5400检测。腹腔镜肝切除:在脐下建立气腹,根据肿瘤的部位分布Trocar,用腹腔镜超声再次确定肿瘤的位置,如需半肝切除需离断肝周韧带,患肝入肝血流鞘内阻断,电凝勾标记切除边界,用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完整切除肝肿物及边缘部分正常肝组织,完整取出病灶。
1.3 指标观察和标准[7-8]
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及健康人员的APRI、FIB-4、BPRI,根据AST和PLT比值计算APRI,APRI=[AST实测值(U/L)/AST正常值上限(U/L)×100]/PLT实测值(×109/L)。根据患者年龄、AST、PLT、ALT计算FIB-4,FIB-4=[年龄(岁)×AST实测值(U/L)]/[PLT实测值(×109/L)×ALT实测值(U/L)1/2]。根据ALT,PLT计算BPRI,BPRI=[ALT实测值(U/L)/ALT正常值上限(U/L)×100]/PLT实测值(×109/L)。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数比较
肝癌组APRI、FIB-4、BPRI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均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APRI、FIB-4、BPRI水平比较
2.2 肝癌组术后复发者与无复发者的APRI、FIB-4、BPRI比较
随访18个月,复发21例(35.0%),复发组APRI、FIB-4、BPRI明显高于无复发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肝癌组术后肝功能指数比较
2.3 术后复发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评估腹腔镜肝切除术HCC后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方面,APRI>1.42时为61.90%(13/21)、71.79%(28/39)、68.33%(41/60),FIB-4>4.21时为66.67%(14/21)、74.35%(29/39)、71.67%(43/60),BPRI>36.25(U/L)时为71.42%(15/21)、74.35%(29/39)、73.33%(44/60),三者联合时为85.71%(18/21)、97.43%(38/39)、93.33%(56/60)(表3-4)(图1)。
表3 不同指数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CC后复发的效能分析(%)
表4 比较组合
图1 不同指数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CC后复发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HCC是全球较为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能会出现黄疽、腹水、恶病质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生命[9-10]。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攻克,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型手术,具有微创、具有高清视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妇科、泌尿系统等腹部肿瘤手术中,且疗效已被临床认可[11]。但相关文献报道,HCC患者存在的肿瘤细胞由于已失去正常细胞的调控机制,丧失原有的形态及功能,在后续的发展中,具有肿瘤难以抑制和癌细胞转移等特点,故患者术后易出现肿瘤复发现象。因此,如何评估患者术后复发并及早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同时有研究显示,大部分HCC患者既往有长期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背景,而肝功能中的AST、ALT是国际公认的评价肝细胞损伤的金标准,通过计算肝功能的相关指数,能够对HCC进行诊治监测,同时对其治疗效果也可起到一定作用[13]。此外,PLT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可促进肝脏凝血酶原的生成[14-15]。而APRI、FIB-4、BPRI指数由上述指标计算得到,故三者指数均可反映肝炎患者纤维化的诊断,当AST、ALT异常减少或血小板数异常增加时,其指数会相对降低[16-19]。
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所有患者及健康人员检测APRI、FIB-4、BPRI,结果发现肝癌组APRI、FIB-4、BPRI明显高于健康组,表明上述指数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王海莉等[20-21]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指标在肝炎及肝细胞癌发展中会有异常表现。这可能由于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再生能力较差,故当癌细胞侵袭肝脏时会迅速分化成长,从而导致正常的肝细胞持续受损甚至被灭杀,继而促使肝细胞浆异常产生的AST、ALT,同时癌细胞在发展中需要不断适应机体环境,故其会不断增生肿瘤血管,从而使血液中的PLT急剧上升。本研究肝癌组中有21例患者术后肝癌复发,且复发者APRI、FIB-4、BPRI明显高于无复发者,其机制可能是术后复发的患者,肝脏的癌细胞不受抑制而持续恶化,促使肝细胞加剧受损,导致其产生的AST、ALT水平加速增加,并易增生肿瘤新生血管。苏子剑等[22-23]研究结论也提出上述指标可作为肝癌发展的预后指标,故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评估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CC后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方面,APRI>1.42时为61.90%、71.79%、68.33%,FIB-4>4.21时为66.67%、74.35%、71.67%,BPRI>36.25(U/L)时为71.42%、74.35%、73.33%,三者联合时为85.71%、97.43%、93.33%,三者联合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进一步提示术后同时监测APRI、FIB-4、BPRI指数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如患者三者指数处于低水平,术后应注意密切随访有无肿瘤复发,以便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预防病情恶化[24-25]。
本研究结果提示,APRI、FIB-4、BPRI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后复发有关,三者可作为评估患者复发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评估价值。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筛选的病例数较少,且均为本院收治患者,确切效果值得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