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众时代下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驱动力探究

2020-01-14岳慧升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6期

岳慧升

摘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受众的地位不断提升,节目的内容选择方面也呈现出“小而专”的特点,而非大众传播时代的节目内容“大而全”。不得不说,属于网络综艺节目的分众时代真正来临了。2017年暑期,现象级网综呈井喷式发展,引发了业内对于爆款垂直类网络综艺节目制作模式的激烈讨论与思考。本文以《这!就是街舞》为例,通过分析节目内容、文化输出、受众等方面的特点,来探究分众时代下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驱动力。

关键词:分众时代;垂直细分;星素结合;文化输出;精准定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39-02

分众时代下网络综艺节目很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互动性非常强,打破了大众时代信息只是单向传播的方式。受众的地位不断提升,不再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更加宽泛与灵活。因此,分众时代下的网络综艺节目更注重观众的圈层细分和节目内容“小而专”。“小”指的是节目内容的选取范围缩小,不再是以“大而全”的内容满足大多数受众,“小”并不意味着“窄”,而是对某一行业领域或者某一地域的细分,对于目标受众的精准定位。“专”即专业,这个“专”不仅包含了更细化的专业领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更能体现专业态度与专业精神,这也是分众时代网综的“吸睛利器”。

《这!就是街舞》作为2018年第一季度的首个爆款网综,各路评分不断飙升,足以说明观众对于这种小众的嘻哈街头文化走上舞台持支持态度,也给了街舞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的机会,街舞不再只是小众。《这!就是街舞》把小众文化一夜之间带人大众视野,作为街舞文化的拓荒者,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各个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都开始关注街舞,这足以说明,街舞在中国这片热土已经有了最佳的黄金发展机遇,同时也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与文化价值。

一、垂直细分的节目内容

所谓垂直类综艺指的是直接面向目标受众,即深耕某一垂直小众领域,致力于满足某个领域细分受众需求的综艺节目。2017年暑期,《中国有嘻哈》的爆红,让许多综艺节目的制作方看到了小众化、垂直类综艺节目的无限潜力与价值,也为国内网络综艺节目的原创制作树立了新的风尚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内部驱动力。

《这!就是街舞》的节目形式或多或少受到《中国有嘻哈》的影响,但题材的选择是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以往的舞蹈选秀节目《舞林大会》《中国好舞蹈》等,这次的选秀形式更加专业化、单一化,只表现一个舞蹈种类,即街舞,观众可以从不同侧面纵深地了解街舞,更具表现性和可看性。第一期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四条接地气的“街道”,展现街舞源于街头文化的溯源特点,将观众迅速带入街舞的氛围中。在比赛进行的同时,屏幕前会加上花体解说文字,先是介绍选手所跳的舞种名称,之后是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解析,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看懂街舞,没有把外行的观众拒之门外,也使节目在茶余饭后有了更大的交流性、话题性,使观众自觉地加入宣传的行列,这也直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不同于其他棚内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除了有酷炫的舞台和灯光设计,多机位的摄影配合与镜头切换也全方位地将选手的舞蹈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无形中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带入感极强,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并迅速了解、接受了这一街头嘻哈文化。在选手的选择上,也体现了专业程度。他们大多是专业的舞者,在各类街舞赛上的获奖热门,有着自己的粉丝群。

二、星素结合的嘉宾阵容

2017年7月20日,《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中提出综艺节目的新要求:依据节目内容确定参与节目的嘉宾人选,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尽管新要求是针对上星频道,却也是对网综敲响警钟。许多真人秀节目忽略了“真”与“人”,“秀”的成分大过前两者,只是一味地追求嘉宾的豪华阵容而背离了做节目最原始的初衷。这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的通知,鼓励更多的素人参与到节目中,让其成为节目的主角,而明星仅作为素人实现梦想的助力人。但是网综身上还承载着商品属性,假若一档节目中是纯素人而无明星出现,很难让投资者看到节目的价值与潜力。综上,星素结合是一个权衡的模式,也是近年来综艺发展的大势,星素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全民参与节目的热情,这也是垂直小众类网络综艺节目进行大众化探索的有效手段。

《这!就是街舞》中导师的选择符合分众化的节目特色,分别选择了70后的罗志祥、80后的韩庚、90后的黄子韬、00后的易烊千玺作为导师。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粉丝基础,不同的代际划分,也影响着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使得节目受众年龄范围跨度广。导师在节目中的态度也不同以往,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从第一期就可以看出,导师和选手在一个水平面上,面对面的交流和考核,没有辛辣的点评,也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无形中拉近了与选手的距离,使观众的关注点尽可能多地放在选手身上。

随着第一期节目的播出,四位导师的人设已经大致树立起来,韩庚的理性、罗志祥的专业、黄子韬的真性情、易烊千玺的谦虚与纠结等大致这些形象,使节目播出后就占据微博热搜榜,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组队完成后,导师和舞者的契合度很高,共同编舞,一起练习,比赛环节紧张激烈,拳击舞台的设置宛若一个斗兽场,让比赛变得更燃、更有故事性。节目后期没有刻意制造矛盾点,而是渲染导师和选手之间的互相尊重,选手之间的互相照顾、互相鼓励的情景,一些小小的争执也可以迅速化解,不用镜头过分渲染。街舞peace&love的精神贯穿节目的始终,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选手和街舞本身的关注上,让观众看到街舞所要展现的自由、活力、尊重、坚持等优秀特质。

三、积极健康的文化输出

对于青年文化最为宽泛的理解就是所有与青年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有关青年文化的界定千差万别,但无论什么样的界定,都可以从承载者、表现形式和价值倾向等基本的构成要素方面将其与其他各种社会文化区别开来。青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年群体所表露出的一切文化特质,如青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风格、话语实践、文化趣味、人物崇拜、政治参与等诸多方面,都属于青年文化的范畴。青年亚文化,一方面是作为青年文化的等同性理解,即认为青年文化可以和青年亚文化之间划等号,而另一方面把青年亚文化作为青年文化的内容,可以统称为青年文化。青年亚文化的诞生是对社会主流文化抵抗与解构,青年群体通常会使用比较夸张、另类的方法来打破大眾对于事物的刻板印象,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开放性与虚拟性更加有利于青年群体在丰富的网络世界中表达自我,网络流行语、弹幕、吐槽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因此,网综也成为青年亚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阵地。

年轻观众的审美标准会越来越高,想用好的作品打动他们,就必须要有文化内涵和传递一种被年轻人认可的正向价值观。《这!就是街舞》是关于街舞舞者的比赛和选拔,街舞本身就带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优秀的街舞舞者能感受到街舞所带来的正面能量进而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并把这些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一部分受众改变了对街舞的固有认知和偏见,并重新认识街舞,爱上街舞,自觉地成为街舞文化的传播者,让小众文化走进大众的生活。街舞,这一舞蹈形式,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70年代被归类为嘻哈文化里的一种形式,80年代传入中国,起先是作为健身活动开始广泛流传。因为街舞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性,使得街舞没有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这!就是街舞》更像一堂大型的普及街舞知识的网络公开课。在舞者表演过程中,后期会采用加花体字幕的方式来告诉观众该表演是属于什么舞种,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难度动作、招式动作的变换,花体字幕都会给出专业的提示,方便观众理解观看。第一季节目结束后,观众对于街舞常见的舞种:Locking(鎖舞)、Popping(震感舞)、Breaking(霹雳舞)、Hip-Hop(嘻哈舞)、JAZZ(爵士舞)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些时尚青年还会效仿节目中舞者的穿着,鸭舌帽、阔腿裤、肥T恤等,这也是小众文化慢慢渗透进青年群体生活的一种体现。

四、精确受众定位,互动新花样

据调查显示,近些年来观看综艺节目的核心受众呈年轻化发展趋势,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收看节目的主力军。随着受众年龄层的下移,观众观看节目的诉求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基于年轻受众猎奇的期待心理,“求新”“求知”“求共鸣”也成为他们试图从综艺节目中获取的元素。相较于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精确受众定位,积极探索新奇有价值的题材和内容,以提供更多有益的元素,满足年轻观众的多重诉求。

《这!就是街舞》更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互动方式新颖。节目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毛巾。毛巾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这次被节目组搬上舞台,赋予毛巾新的含义,成为了观众与节目沟通互动的重要道具。海选阶段,毛巾化身“pass卡”,导师发毛巾给某位选手,即代表该选手通过了海选,晋级下一阶段比赛。在后面阶段的比赛中,毛巾又化身为观众手中的选票,如果观众喜欢哪位选手或哪个战队的表演,就将代表该战队颜色的毛巾扔向舞台,毛巾数量多的一方胜出。《这!就是街舞》用独特新颖的与观众互动方式,真正做到了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比赛氛围,观众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赋予观众权利,观众投票的结果也影响整个比赛进程。

《这!就是街舞》创新的利用弹幕与观众互动。与传统综艺节目的互动形式相比,弹幕互动是新鲜的,是受众与节目之间相互的沟通,有了沟通才能够留住观众,形成固定的观众群,消除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直接距离,让观众在参与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归属感,更加有利于增加节目的可信度,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全方位、多层次了解节目的心理。新媒体的发展迅速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挑战,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创新,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这!就是街舞》互动形式的创新也是跟随时代发展的产物,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既要满足观众的审美迎合市场的需求,也要有底线符合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