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共读、其育,深入推进大阅读实践

2020-01-14徐健芳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8期
关键词:读物亲子班级

徐健芳

“大阅读”是立体化阅读、全方位阅读,涵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家庭,让教师、家长、学生、书籍统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到阅读“共同体”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素养。阅读,有助于增长学生的人文见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生命视野,有助于体会书中的深刻道理,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大阅读”导向下,家长要与孩子从亲子阅读中实现情感共鸣,教师要围绕主题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美好,将阅读与学科课程融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走出阅读“空壳化”,探索“大阅读共同体”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从阅读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理解力、鉴赏力。在美国儿童博物馆,有一条教育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道出了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亲力亲为,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完成认知建构。

当下的阅读教育,以反复、机械的阅读,各类作业为主,学生不能真实体验阅读,阅读被蒙上“功利色彩”,在大人的预设下,阅读变得“空壳化”。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提出“笃行”是在“致知”基础上获得的。阅读,要回归学生的本真,要观照学生的真实生活,营建适合学生自我成长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在阅读。“大阅读”的推进,从重视阅读到阅读环境的搭建,组织学生参与广泛阅读,包括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的融合,校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课堂阅读与家庭阅读的衔接等等。教师要立足班级阅读实际,积极组织“大阅读”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阅读。

在“大阅读”推进中,要从多个方面来整合资源。第一,班级图书资源建设。在教学楼、教室陈列书架,增配各类书籍和儿童期刊。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将家庭书架与班级图书角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家、在校都有书为伴。第二,做好阅读主题建设。根据年级差异性,明确“大阅读”重点。如低年级,从认识书、学习读书入手,展开启蒙阅读。整合绘本阅读,拓展绘本资源,以读、画、写、讲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阅读展示平台,增强学生阅读自信,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中年级,深化主题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层次。如在阅读中,引入思维导图,辨析人物关系,感知故事情节,通过主题阅读,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高年级,以教材阅读为依托,展开课内外阅读如由一篇向多篇、选文向原著展开阅读、纸面阅读向网络阅读的延伸,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面,丰盈学生阅读体验。另外,确立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力,让学生从个性化阅读中获得成长。

二、拓展“大阅读”途径,打造“阅读共同体”

“大阅读”的推进,将阅读纳入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要发挥校内教师、家长、学生等主体的积极性,携手共同打造“阅读共同体”。“共情”阅读,拉近亲子关系,让家庭阅读更有效。很多家长认为,亲子阅读适合幼儿期。事实上,在儿童识字后,对大人的阅读指导依然依赖。进入小学阶段,亲子阅读要把握“共情”,要让孩子从阅读中体会到亲情,增进阅读情感。小学生在家庭阅读中,如果没有家长的陪伴和指导,往往会陷入浅层化阅读中。如读一本书,关注的是故事情节,对语言知识、人物形象重视不足,反而偏离了阅读重点,降低了阅读品质。亲子阅读的维系,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可以辅助孩子从阅读中习得语言,感悟阅读的化育功能。在亲子阅读中,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家长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收获阅读的愉悦,在思维碰撞中,认识阅读的价值,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亲子阅读实现了家长与孩子间的相知与相融,也让阅读成为美好的生活体验。

“家校联动”,实现校内与家庭阅读的共促,学校阅读以主题为主,根据各年级、各班级,制定相应的整体阅读计划。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阅读时间,以晨读、午读、阅读指导课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世界对话。在“大阅读共同体”背景下,在班级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与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从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师生评价中来提升阅读成效。如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其深刻的哲理。通过对“青蛙”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坐井观天”的危害,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走出“坐井观天”的困境,真正从寓言故事中,从阅读与德育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丰富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同樣,在课内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形成,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们以课内阅读为抓手,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探讨“如果在野外迷路”,应该怎样面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阐述各自的想法或观点,增强对“面临困境”的挑战意识。在“阴雨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讨论中,对于大自然所提供的指路方法,有时也并非完全正确。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有其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对于生长态势的判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对待。在辨别方向时,同学们要灵活选择多种参照物来对比,以这些参照物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方向,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阅读,还要突出化育作用。在小学“大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摈弃成人思维模式,既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还要在阅读中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将阅读与学生的言语知识、审美思维、生命成长整合起来。“共育”,就是要结合学科,从阅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阅读中,教师要将课程、学科知识跨界融合。在阅读推介中,教师对于每一本书的介绍,都要把握读物的特点,契合学生的认知诉求。如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在哪里,以精彩片段导读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中,面对不同读物,导读方法也要有所差异。有些读物,适宜略读,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把握人物情节即可。有些读物,适合精读,从语言表达、人物角色、情节发展、故事意蕴等方面,挖掘文章内涵。有些读物,适宜对比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对比方式,让学生认识和体会读物的写作特色。另外,在“共育”中,要给予学生开放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从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反复研读精彩内容,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深化阅读理解。

此外,“大阅读”要持久,就要形成良性阅读机制,鼓励“与书为伴”,倡导广泛阅读。教师要明确“大阅读”的意义,立足学情做好规划。坚持“一周一引领”、“周周促推进”,将阅读活动与学科教育互融互进。如组织班级读书会,开展读书实践活动,组建读书微信群,分享读书体会与心得。每周开设阅读课,每月组织阅读评选活动,以撰写读后感为引线,将阅读与写作衔接起来,让学生从广泛阅读中愉悦身心,增长才识。“重童心、激童趣、促表达”,让学生从“大阅读”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读物亲子班级
班级“无课日”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数学阅读指南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