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作文“诉真情、写实感”能力的指导

2020-01-14唐海燕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8期
关键词:真情动物小学生

唐海燕

纵观现在学生的习作,上千字的文章,没有具体生动的生活素材,没有独特新颖的观点,没有动人心扉的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诉真情、写实感的能力呢?

一、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苏轼登庐山,反复认真地观察,才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深入思考,才感悟到其中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同样,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写作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学生将写作看作一件有趣的事,唯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才能焕出生命的活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破除写作这个概念的束缚,即不要用“写作”两字来束缚学生们的手脚,努力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由生活的有效组成部分。

关于动物描写的作文首先出现在三年级,而三年级又是小学生从写话向写作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写作指导的质量直接影响小学生写作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应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趣的写作氛围。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开展动物描写训练时,撇开了以往侧重技巧指导的教学套路,将重点放在写作趣味的营造上。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先从视频上了解所要描写的动物,视频播放结束,我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并相互比一比如何说。最后,我再让学生根据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将所要描写的动物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竞赛中会急于表达想法。我们以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写作时,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让写作成为学生个性表达的途径

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写作主体——学生。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注重情感的激发。这就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外化”而轻“内化”的问题。

俗话说:“人有干面,情有万种。”每个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一面,这些与众不同的一面造就了世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何况写作是一项极具个性色彩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蕴含着极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硬要将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统一在同一个写作模式里,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为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写作的这个特性,努力将写作转变成学生个性表达的途径,让写作成为学生感悟生活、抒发感情的有效介质。

以习作《我喜爱的一种动物》为例。学生喜爱的动物各不相同,这造就了学生们极其独特的个性,如果我们硬要将自己喜欢的动物强加给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为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动物,然后让学生从喜欢这种动物的某一视角入手,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将这些素材组合在一起。这样基于学生的个性开展的写作教学,一定会因符合学生的个性而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一种途径。

三、让写作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舞台

清朝诗人袁枚有“性灵说”,他指出:“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然而真情哪里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则能通晓人情世故,积淀情感。只有“識得人生愁滋味”,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会矫柔地“为文造情”。常常听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学生情感贫乏、钝化,你很难让他感动。这更说明我们的学生精神方面营养不良。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作教学不应该为难地强摘“写作的苦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为写作而写作”的动机,放开手,让写作成为学生自由抒发情感的舞台,也唯此,写作才能焕发生命的个性色彩,才能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生命价值。

以《爱如茉莉》拓展写作为例。如何开展《爱如茉莉》拓展练习呢?我在教学时,抓住了一个寓情于景的细节描写,先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浸润。“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学生们读到此段时,眼眶中都不同程度地湿润,我想,这肯定是学生们被爸爸妈妈亲密无间的爱感动了。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此情此景拓展想象,不一会儿,学生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呈现出来,此时的写作练习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们抒发情感的舞台。

总之,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才能让写作成为学生们的真实需要。

猜你喜欢

真情动物小学生
风雨真情
真情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我是小学生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