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2020-01-14徐丽丽
徐丽丽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正视自身局限是持续进步的前提。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是研究自己直接面对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层教学不断面对各种新出现的问题,如何正确的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从教书延伸到育人、真正实现摆脱分数的束缚而着重培养学生优良人格,体现出其社会属性与价值,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真正应该思考与提升的能力。
一、何以为“教”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逐步获得超越知识本身的能力。教育不是讲授具体的技能,而是让学生在焕发自身潜能的过程中真切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现自己力量的愉悦,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数和荣誉等外在刺激而学习,这种学习要么是无法持续的。
小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特殊性、义务性、全面性等特征,小学教育在少年儿童自身发展、国民素养提升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落实,使少年儿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践行者、传承者、创新者。就学生发展而言,“和谐发展”是人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最佳状态,强调人身体能力、人精神能力协调发展;人身体各方面协调发展;人心理各方面协调发展。而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人类教育的启蒙。因此,小学教育承担着促进少年儿童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而这一教育功能也在小学教育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多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二、何以“教”之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品质,需要在长期学习、培养、训练中形成与强化。而由小学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特征可知,6~12岁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知识积累情况、技能掌握情况、社会经验丰富情况、情感培育情况、思维拓展情况等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情况。因此,小学教育是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是学生践行基本素养的重要开端。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每个中国公民所需具備的基本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以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例,在疫情来临之时,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学会维护生命存在成为每个人至全人类行动的核心要义,战胜疫情危机的过程,本身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前各项利益的衡量与取舍,舍小我顾大我,勇于奉献、不畏牺牲体现的才是大国人民的情操与气节。而这正是教育的核心意蕴———“学会生存”。此时,教育必然要超越对考试分数、对竞赛成绩的关注,必然聚焦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价值体认、人类特质的培养,突出人身心发展的和谐,追求个人与社会、族群关系的重建。
三、因何而“教”
管理能力是我们发展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调节能力能够让我们在面对苦难、挫折、失败、打击、攻击时进行自我疏导、自我调整,从而消除负面情绪或将其转变为积极情绪,为更好生活、更好发展提供动力。而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素质、能力、品质、习惯养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承担好教育职责,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小学教育为这一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平台。
能够在学习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下,引导学生更为准确、清晰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经历,使其学会情绪的正确表达与控制,减少复杂社会中多种不利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我调控能力提升,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路径。在明确认知小学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要共同参与到小学教育中,让良好的小学教育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与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