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概念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

2020-01-14侯峥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体验概念思维能力

侯峥

摘要: 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石”,是学生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源泉,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概念的产生,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严谨性,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建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拓展概念的应用,巧妙设计练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思维 思维能力 概念 体验 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它决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度。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曾说:思维是数学能力之“核”,是数学核心之“魂”。数学思维的灵活、深刻、有创造性,是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探索数学问题的基石。一切数学规律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概念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前提与保障。

那么,如何优化概念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人根据具体课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概念教学的几点收获:

一、重视概念的引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严谨性

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应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要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严谨性。

1.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从生活实例引入概念,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熟悉”,由“严肃”变“亲切”。比如《认识负数》,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负数,然后出示温度计, 说说“-5℃”“-10℃”表示的意思,接着,依次出现電梯按键、家庭支出等生活现象,让孩子们找出认识的负数,并说出其表示的意义,然后组织大家举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事,让学生不断感知负数,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既突出数学的本质,又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从简单的生活知识逐渐拓展,深化到数学知识。

2.数学游戏引入概念

由游戏引入概念,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相应的知识,提高思维水平。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我在课前设计“画钟面”的游戏,唤醒和强化学生对钟面上的数字、大格、小格、指针等的整体性认知,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钟面的直观表象,整体把握钟面的结构,立足内在的联系,逐步从知识系统化走向思维的结构化这样,不仅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也提高概念教学的时效性。

3.知识迁移引入概念

新旧概念间总存在某种关系,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我们要对概念有整体的认识,包括概念纵向发展的连贯性,了解该内容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比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选择从直尺上引入毫米,安排“指、画、找、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多角度、有层次地理解毫米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用毫米做测量的意义,形成毫米的量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教好地理解新的概念,而且使知识结构形成得更为完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这三个过程,我们要用直观生动的演示和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通过联想、类比、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与事实,从而引导孩子们了解概念的本质、范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概念教学的时效性。

1.加强体验,激活思维

只有 “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才能达到对概念更深刻、更精确、更厚实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在体验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克与千克》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1.验: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谁带的物品质量最准;2.掂:(1)掂1千克的单一的物品,要求:左右手分别掂一掂,闭眼掂,同桌交换掂,建立标准的量感;(2)掂多种物品,以大组为单位,轮流掂物品,并判断物品的质量是否是1千克,比较标准量感;(3)掂两种物品,从几个物品中找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判断标准量感……学生在不断的"掂一掂”中,经历感受、判断、验证、总结、再判断的过程,在丰富的体验中不断强化概念的认知,并将数学活动自觉上升为经验,从而激活思维,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并成为一种素养。

2.加强比较,深化思维

在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对比,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完善,形成概念系统。例如:三年级所学的面积与周长好似一对“冤家”,搅得人不得安宁。为了更好地分辨易混概念,突破学习的难点,我设计了三组有一定关联的素材,让学生直观感知“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周长不等,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面积不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抽象,从而得出“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这样极具思辨的探究氛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概念的应用,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打破固有的想法,能够基于学生实际需求设计和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在《周长》一课中,为巩固周长的概念,我提供了一个关于周长的探究性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2个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图形。学生们画好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有的说“根据16÷2=8厘米,长方形长是7厘米,宽是1厘米,“长是6厘米,宽2厘米”……我继续追问:还有不同的画法吗?有的孩子说可以把正方形的边进行平移,变成不规则的图形,但是周长不变,有的受到启发,说也可以把长方形的边进行平移......已知周长画图形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样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周长本质的理解,而且让学生锻炼了思考力和学习力,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优化数学概念课堂,基于“思维”而教,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课堂行动研究 》( KC—202007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验概念思维能力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