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和把握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时代特征

2020-01-14谢春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协同育人

谢春风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化德育”)正在成为新时代我国德育发展的战略问题。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体化德育发展的时代特征,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厘清一体化德育的基本问题

把握住基本问题,才能求真务实。一体化德育涉及育人目标、内容、方法策略、实践模式、机制保障和效果评价等基本问题。

积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是解决育人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选择。在育人目标落实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几个关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人生幸福奠基的关系;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关系;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育人者的导向性、客体性的关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和儿童青少年接受性、适切性的关系。

在内容上要突出学段纵向衔接,上下学段的育人衔接点是关键和难点;在教育方法途径和课程资源支持方面要突出横向协同,育人策略要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段之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内容、途径、方法之间相结合,形成育人共同体和大德育体系,发挥出系统协同、整体优化的效应。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同志生前特别关注教育的全过程优化问题,积极倡导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学”理论,主张德育要集大成,得智慧。他的教育嘱托非常值得学习和落实。

一体化德育实践模式探索应该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协同策略、大中小幼育人目标内容建设策略和课程体系纵向衔接策略。育人实践模式的个性化、多样化、丰富性和特色性是一体化德育实践模式的建设主轴。目前,一体化德育在实施层面存在着“千人一面、学段割裂、内容庞杂、难以操作、效果不彰”等问题。开展区域一体化德育实验,是应对育人复杂性的理性选择。

一体化德育机制保障涉及学校德育实践机制、政府管理体制、效果评价等问题。德育运行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类型,都需要解决好纵向衔接和横向协同的问题。只有结合国家、省市、学校的不同育人责任,从一体化德育政策设计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问题。

2.把握一体化德育发展的时代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体化德育迎来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具有如下时代特征。

突出一体化德育的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政策设计。正如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会长关国珍多次强调的,新时代一体化德育领域更广泛全面,更强化大德育视角、大育人格局,尊重育人规律。而且,各级政府统筹协同德育发展的自觉性更强,一体化德育发展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德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三全育人”成为立德树人的规律性认识,党和政府日益注重德育目标的纵向衔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一致性。

突出一体化德育的制度构建。《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体化德育建设的制度构建重点。

突出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要求。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更加注重育人规律,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和年龄阶段特点,强调循循善诱,螺旋上升,防止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错误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教育要做到“八个相统一”,是一体化德育体现科学性、规律性的时代规约。

突出一体化德育实践创新的价值导向。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大局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更加强调德育实践层面的价值引领与协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是一体化德育研究和实践的初心。

3.创新一体化德育的实践经验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大胆探索一体化德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首都教育落实首善标准的需要。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率先成立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以下简称“德育研究会”),选举关国珍为首届会长。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下,德育研究会作为一体化德育研究纽带,把大中小幼各个阶段的学校德育进行统筹。借助一体化德育机制和体制优势,统筹聚合各类德育资源和研究力量,聚焦一体化德育建设研究,纵向衔接,横向协同,提高德育发展的整体效益,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了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

以理论和政策学习引领一体化德育发展。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成立以来,举行专题报告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为引领,加强骨干队伍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深化对一体化德育意义的认识,关国珍会长亲自主讲学习活动,明确一体化德育的发展方向。德育研究会开展系列实践调研,把握德育实践脉动,进行一体化德育内容的建构,当好德育政策“思想库”,盘好德育“资源库”,组好德育研究“专家库”,建好德育实践“项目库”。组建清华大学、景山学校、海淀区实验小学、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等79个德育研究基地;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一体化德育研究专题研修班”,培养了首批70余位一体化德育研究骨干,具有创新意义。

开展一体化德育方式方法研究和案例分享,强化实践研究。北京市以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为主旨,围绕“一纵一横”重心,坚持“聚焦学段衔接、强化学校主体、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协同协作”原则,开展一体化德育机制探索。2019年和2020年,先后在北师大二附中举行“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讲活动”和“家校社携手育英才——讲述我和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大中小幼校长、教师同台讲述育人故事,分享育人经验,这是育人机制方法的创新。鲜活生动的育人故事感染着每一个听众,特别是2020年育人故事讲述期间发布的《我们的故事》主题歌,更是令在场的每一个人潸然泪下。

以德育政策需求研究为重点,推动一体化德育可持续发展。聚焦一体化德育,开展接地气的研究,北京市相继发布《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指南》《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46项一体化德育研究项目。聘请知名专家为一体化德育研究咨询顾问,积极发挥咨询作用,完成《我和我的祖国——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的研究。

4.谋划一体化德育发展的未来愿景

我国开展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明确,机遇难得,实践需求强烈,一体化德育建设研究实践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以自觉学习引领一体化德育实践创新。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系列讲话精神和全国、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学习领会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理论学习,积极落实关于“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2035发展愿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一体化德育研究项目推动德育实践创新。巩固一体化学校德育研究品牌的建设,即一体化育人故事同台分享活动,一体化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德育资源、专家、项目、数据基础建设,夯实学校德育研究基地建设。建立开放的德育研究发展格局,适度扩大一体化德育研究基地学校和幼儿园主流方阵。协同社会资源单位,落实一体化德育横向研究。

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大德育”格局。德育发展的体制性问题突出,一体化德育发展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目前,制约大中小幼德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许多地方依然缺乏统筹协调的组织机制和研究机制,碎片化、割裂式管理和研究普遍存在,尚没有彻底打通大中小幼德育的组织化路径,尚缺乏管理和政策上的统筹协同,形成了德育的体制性壁垒。德育一体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该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发展的“大德育”育人新格局。尤其是注重家庭和社会协同,每个人在家庭的时间最长,受社会影响最大,不能一出校门就动摇改变教育信念,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从内容、机制、评价、衔接等方面以上推下、持续推进。

各美其美,积极进行一体化德育研究和实践创新。我国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经验很鲜明,地方一体化德育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教育政策的驱动性强。浙江省出版了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地方教材,全省使用。教育部在山东省召开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现场会,推介山东省的德育课程一体化经验。北京市正在进行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机制探索和实践创新,势头很好。一体化德育研究与实践要纵横结合,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和实践:一个是纵向的学段衔接,形成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目标系统和实践系统;一个是横向的育人体系构建,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交汇于立德树人的过程中。

抓住强化德育一体化发展机遇,赢得未来。在新时代,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领域更加广泛全面,幼儿园也被考虑进来;国家层面更强化新时代大视角、大格局德育,尊重育人規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各级政府统筹协同德育的自觉性更强,发展一体化德育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更突出。

猜你喜欢

立德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严以修身”先立德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