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化工”的海湾新路
2020-01-14宋鑫陶
宋鑫陶
在启动搬迁改造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二次创业”后,海湾集团蜕变为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海湾”,也在发展中蹬出了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路。
12月1日,在广东举行的“202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海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
这些年,李明和海湾集团获誉无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集团的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今年明,海湾集团更是从全行业2.5万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三五”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标杆。
在启动搬迁改造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二次创业”后,海湾集团蜕变为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海湾”,也在发展中蹚出了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路。
重构发展曲线
“在全国石化行业中,海湾集团是为数不多的抓住搬迁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国有企业。”2019年年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调研海湾集团时说。
2010年,青岛市全面启动老城区改造和企业退城入园,这是海湾集团战略转型发展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为海湾集团重构生命曲线提供了一个无比重要的支点。
“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黄岛董家口和平度新河“一南一北”两个园区的支撑,让海湾集团的发展,实现了加速度。
在具体工艺路线设计与装备选择上,海湾集团确立了“20年不落后”的目标定位,先后引进英国英力士、日本氯工程、德国TGE、美国德希尼布石伟、意大利KT、美国贝吉尔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在董家口基地,作为城区转移搬迁的重点项目,集团旗下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果敢地淘汰传统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取而代之以乙烯法。截至2020年9月,基地已形成烧碱56.5万吨/年、聚氯乙烯80万吨/年、苯乙烯50万吨/年、偏硅酸钠16万吨/年以及3万吨+2萬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和相应仓储能力。
与此同时,在北距董家口近200千米的另外一个化工园区一一平度新河基地,集团旗下城区一批老国有企业也通过搬迁改造浴火重生。原有纯碱80万吨/年、水泥40万吨/年和尿素30万吨/年产能全部退出,建设了一批新的精细化工项目。目前园区内拥有化工中间体8.5万吨/年、染料3.15万吨/年、高端硅胶4万吨/年、硅酸钠13.6万吨/年、硫酸钾8万吨/年、氯化钙10万吨/年、小苏打8万吨/年以及8.5万吨/年固废处置和1.65万吨/年医废处置能力。
一组组数据指标验证了“四化”理念落地带来的海湾质变。董家口园区PVC项目全面投产可达100万吨/年,成为国内乙烯法PVC第一大产能装置,PVC吨VCM消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PVC产品替代国际进口品牌,进入医用、家装等高端应用领域,并获得工信部绿色产品认定。5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2018年1月一次试车成功,产品纯度可达99.95%,优级品率保持100%。苯、乙烯消耗、装备技术、安全性能及自动化程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烧碱装置直流电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6万吨/年偏硅酸钠装置为国内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50%以上,海湾集团成为可溶性硅酸盐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是行业内唯一获得“中国石化行业知名品牌”企业。
历经近10年的倾力打造,海湾集团主要产品工艺已从国内中游跃升为世界先进水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不到搬迁前的1/4;员工数量从搬迁前的1万多人精简至35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10倍。
打造“美丽化工”
在李明看来,海湾集团要做百年企业,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美丽化工”。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是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海湾集团,达标排放不是目的,废物资源化才是最终追求。
海湾集团在搬迁设计中便注入“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清洁生产理念,从源头人手,构建了绿色生产方式。投产后仍然持续不断改进优化,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将原材料及废弃物“吃干榨尽”,富余能量全部转换再利用,有效解决了废水、废渣的排放问题,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董家口园区的海湾化学,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及“三废”排放,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热并入管网充分利用,以及应用循环水气化低温乙烯工艺,降低蒸汽消耗,每年可节约用热量20多万吨,降低生产成本2500多万元,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约资金逾720万元。
即将开工建设的甘油法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为海湾集团产业链延伸的新项目,主要原料可在园区内实现自给供应,其副产物可回收利用,形成闭路循环。
新河产业园区的海湾精化,通过膜装置与MVR装置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污水通过膜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淡水用于装置回用,污水则进入MVR装置蒸发再回用。海湾精化“2000吨/日高盐、高COD膜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重点行业节水示范)”。
青岛碱业的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项目,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的“零排放”,填补了行业空白,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
2017年,海湾化学获评全国石化行业“绿色工厂”,全国氯碱企业仅有2家获此殊荣;2019年,海湾精细化工也获评全国石化行业“绿色工厂”,成为染料业的标杆企业。
建设“智慧企业”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智慧企业”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配。
搬迁伊始,海湾集团就遵循“四化”理念,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架构。通过设置中央控制室,采用DCS系统、S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和集中存储,提升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进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快速、高效的质量检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包装线以及开发智能巡检系统等,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现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以董家口园区为例,目前其厂区内已全部实现DCS自动化控制,配有SIS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巡检系统等,拥有仪表设备近万台、火灾报警点位2000多个,可实现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操作模式。
2017年起,海湾集团以开发部署SAP ERP系统为龙头,自上而下搭建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了ERP系统与DCS系统、SIS系统、LIMS系统、OA办公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等系统的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分析、筛选、挖掘,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实时共享,成为各级管理层高效决策的“智慧大脑”。
数据的实时共享,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控制流的高度统一。生产活动可以直接产生财务数据,而资金流又可以监控物流,为企业决策层随时掌握企业运营质量、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科学精准的依据。
互联网开放、共享和协同的特征,正在带来制造业的深刻变革。随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数据赋能,海湾集团也在加快推进“智慧企业”建设。
“未来3-5年,海湾集团将继续借助港口、园区的优势,瞄准高端化工,延伸产业链,着力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2022年预计可完成销售收入200亿元,实现规模倍增目标。到‘十四五末,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00亿元,实现新的跨越。”李明坚信,“未来,海湾集团一定会发展成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重大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