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2020-01-14牛庭伟
牛庭伟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但一切幸福只能源于劳动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劳动创造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梦、执着圆梦的生动写照。大力弘扬这三种精神对于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歌》 唱道,“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人们在热爱劳动、勤奋工作和追求卓越中创造价值、积累财富、实现梦想和收获乐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它会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为改变命运、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铁人精神、孟泰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个体或群体精神品格,都是对我国人民伟大劳动精神和伟大创造精神的精彩诠释。惟其如此,新中国成立71年来,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诚可谓“换了人间”,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真理性。特别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迸发出改天换地、再造山河的冲天伟力。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止境,追求幸福的梦想也就没有止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階段,总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仍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告诉我们,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享受高品质生活。当下,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使一切有劳动能力、有创造精神、有创新智慧的人在追梦圆梦中释放出最大的光和热,用丰硕的劳动成果拥抱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美好生活只能用劳动来实现,幸福之花需要用汗水来浇灌。我们要继续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和工匠故事,着力营造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社会氛围,尤其是要抓好广大青少年学生这个群体,在他们中间持续不断地开展以劳动幸福观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真正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价值观践行好和传播好,源源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储备德才兼备的亿万劳动者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