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教育根本解决家长群的焦虑与挣扎

2020-01-14远见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群里家长学校

远见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视频中,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本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此视频一出,迅速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直呼家长群变成了“压力群”。对于家长的抱怨,老师同样无奈,表示这都是为了学生的成绩着想,自己也没有办法。

家长群变成“压力群”

说起家长群从“沟通群”变成“压力群”,及其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一位名叫刘兵(化名,以下出现人名皆为化名)的家长无奈地说:“你看,这说话的工夫,我又被老师在群里‘公开处刑了。这不是给人压力是什么?”刘兵孩子所在学校的家长通知群是他少数几个不敢开“消息免打扰”的微信群之一,因为一旦回复确认晚了,就可能被老师点名。刘兵的儿子今年刚进入一所公立小学读一年级。不到半年时间,学校群的各种通知和要求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

刘兵介绍说,由于一年级学生没有硬性作业,但有拼音读写、跳绳、动物养殖观察等课外作业的每日教学打卡要求,需要家长录制视频上传,由教师查阅批改。完成这些视频作业,用时20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全看孩子的配合程度。美其名曰是不强制的课外作业,可如果作业上传得晚了,就有可能遭到老师在群里点名。因此,刘兵表示,家長群让他感到压力最大的是可以看到别人的进度。当发现别的孩子作业完成得快,别的家长有各种资源,而自己家孩子还在闹情绪时,就只想“原地爆炸”。

不过,刘兵承认,家长群的存在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家长可以在群里及时获取信息,万一忘了什么事情也有人提醒;发到群里的作业,不管多晚,老师都会及时批改。看到老师这样辛苦,家长也会全力配合。“但也不能什么事都让家长做啊!”在刘兵的印象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的所有事都被“家委会”接管了:学校老师要求买运动器材,群里有家长说他全负责了;中午老师要休息,孩子没人管,家委会安排家长轮流给孩子上课;班里卫生没人打扫,家委会给家长排班打扫卫生……刘兵不明白,为什么家委会的权力比学校还大,一句话就把家长全安排了,这不是给家长压力是什么?

无独有偶,在一次综艺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就自曝自己从来不加家长群,哪怕老师对他说必须得加家长群,他依然会坚守立场,拒绝加群。这是个很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人们觉得他有涵养、有深度,主持能力在国内也是非常优秀的。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在自己下一代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公众人物大多晚婚晚育,今年46岁的他,儿子还差一个月才满6岁。这样算来,正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纪。虽然儿子年纪小,但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他也如同普通家长一样,丝毫不敢松懈。

主持人表示,他儿子每天都要上英语课、围棋课,包括逻辑思维,以及体能等各方面都没落下。一般来说,孩子有这么多课程,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是需要加入不少家长群的。但迄今为止,他硬是坚持拒加各种家长群。而原因就在于,如今的家长群不再单纯是个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地方,各种比较在无形中增加了家长们的压力,为避免这样的压力缠身,所以他拿定主意不加入孩子的家长群。

家长群为何变了味

江苏一位家长怒退家长群、刘兵深感加入家长群压力大、主持人拒加家长群等等,分析其中原因,可以说正是因为家校联系工具变了味。正像家长丽丽所言,由于很多孩子刚刚上学,家长一开始都是抱着与老师交流育儿经验的心态进群,觉得终于找到“大本营”了。可渐渐地就发现,实际与自己的想象差距过大了。在这里,家长会发现,为在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让老师多注意些自家孩子,很多家长群变成大型“拍马屁”现场,各种早安晚安问候,以及对老师的“花式夸奖”层出不穷。

家长丽丽介绍,有些家长一开始并不想做这些,但发现群里有家长这么做后,就怕如果自己不做,会影响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于是也就只能硬着头皮跟着“表演”。除了对老师的“花式夸奖”外,常见现象还有攀比。比如,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在家长群里分享亲子时光未尝不可,但不知为何,总有些家长要露出自家的豪车车标,或是自己拎的名牌包包。再如,在讨论育儿经验的时候,家长们开始炫耀孩子报了多少昂贵的课外班,学会了多少东西,这次考试又考了满分,等等。这种攀比的风气一起,不仅家长自己压力变大,孩子跟在后面也受累。

丽丽感到难以应对,她说自己一看到家长群里的消息,就会出现十分紧张的情绪,仿佛回到了当年上学时怕老师的时候。有人说,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不过别忘了,两个成年人群体的矛盾最终伤害的是孩子,能压垮成年人的压力和焦虑何尝不会压垮孩子?甚至有某些激进的父母会在局势未知、真伪不辨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训斥,唆使别的父母改变心态。丽丽说,他们家长群里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常常与老师争吵,说老师给培训机构投放广告。有的父母看不下去了帮老师讲话,他又跟别的父母吵,弄得群内人心惶惶。有时根据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传送信息,的确非常容易造成了解误差和误会,加快分歧的发酵。

“丈夫和我的工作都很忙,孩子学校里的任务大多有打卡签到规定,一些要拍视频催促,一些得查验提交,作为工薪阶层父母,一天下来身心疲惫。”某初中学生母亲张女士说,假如碰到自己工作加班,准时打卡签到便会变成难点。如果忘记了打卡,老师会在群内点名批评,十分难堪。但打卡时间一般全是送孩子念书后再赶去上班的中途……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父母都是在家长群中“夹缝生存”,也正因此,才会前有家长怒退家长群,后有家长拒加家长群的现象出现。

让家长群回归初心

既然家长群发生如此多是非,那么为什么家长们还热衷于加入家长群呢?学生家长文朋说,其实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校联系,结果在一小部分老师手里,就变成了单方面下达任务的工具。家长们原本以为孩子去学校后,自己就能安心工作,没想到却要实时关注家长群,看老师又说了什么,其他家长们做了什么,生怕自己回复“收到”晚了,让老师对自家孩子有什么意见。而且,除了被老师实时追踪动态的“家长通知群”之外还有一种家长群,虽然老师不在群里,却更能让家长们压力倍增,那就是“家委会群”。

据文朋介绍,所谓的“家委会”,即家长委员会。近年来,几乎所有学校都成立了这个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本意,是选出几个有时间、有组织能力的人来负责家长和学校的交流沟通,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次,家长张凝接三年级的女儿放学,在等待时,他收到了家委会群要求“从下周起由家长排班到校门口维持秩序”的信息,排班的时间是早上7:30~7:50,下午3:40~4:00,与上班时间冲突。张凝忍不住和其他几位家长抱怨,而类似的通知要求,不止出现过一次。

张凝认为,大家都是“上班族”,凭什么安排这么多可有可无的工作互相为难?可是不去又不行,这些工作全和孩子的评优、奖励挂钩。为了孩子,当家长的只能尽力去做。可是这些真的应该家长去做吗?更让张凝看不惯的是,“家委会群”的各项工作安排甚至成了“表演”“公关”“攀比”。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在老师面前“争宠”;一些本不愿这样做的家长,怕自家孩子“吃亏”,往往也会选择跟随。为此张凝提建议说,现下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家长和老师们不要给大家增添压力和麻烦,回到最初建立家委会群的初衷。

针对家长群的是与非,笔者认为,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家长群,了解孩子在校動态,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监督好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既能帮老师减轻压力,自己也可更好地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另外,家长也不必对老师进行“花式夸奖”,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绝大多数老师并没有精力去差别对待。家长之间进行攀比就更没必要了,你的家境如何,开什么车,跟其他家长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一些家长在满足了攀比虚荣心的同时,还会招来嫉妒与不屑。

面对这些“变味”的家长群和家委会,有人建议一律不设家长群、家委会,虽然这样的“一刀切”也许过于急躁武断,但表达了应尽快整治这些畸形社群的迫切,同时也给家长们“松松绑”。有关专家认为,对于目前遇到的症结,批评、报怨、指责都无济于事。家校双方要抓住教育的根和本,平心静气地教与育,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学校的宗旨,是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确实要“去行政化”;家长也不可将教育责任完全寄于学校,甚至推给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责任更大于学校,家长需要学习如何陪伴教育子女。更重要的是,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身体力行做什么样的人,积极与学校一起帮助指导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应有之义。

(编辑 鲍琦)

猜你喜欢

群里家长学校
奶茶群里戏精多
金主爸爸的炫酷
家长错了
买奶茶
人兽表演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