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0-01-14吴爱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评价体系

摘   要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是中小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培育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健康行为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有效地促使体育学科素养培育“落地生根”。从分析当前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出现的问题入手,探寻构建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的价值与内涵,构建有效的指向健康行为养成的各级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有效的实施,最终从基础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获得性评价中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使得新时代公民具备体育与健康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体育健康  行为素养  评价体系

2017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称“2017版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最主要载体,而教学的评价有激励、反馈调控等功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客观考评。因此,从对当前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有关问题分析入手,在厘清构建评价体系的内涵价值前提下,尝试建立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并提出有效的实施建议,来解决体育健康行为素养难以评价与有效实施的问题,使得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有明确的方向性、目的性和时效性。

一、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主要问题

1.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内容较多且难以归类

2017版课标指出,体育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其包括锻炼方法与管理、情绪管理与表达、生活方式与能力三个核心方面,有12个重点培养领域。根据2017版课标表述,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涉及的内容较多,指向领域较为复杂且难以有效地归纳,致使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科素养的有效培育。

2.不同课型与内容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有差异

体育实践课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向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存在着一定差异。比如球类教学内容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以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主,田径类教学内容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以锻炼习惯与健康技能的掌握为主。体育理论课中的体育健康知识内容,则包罗了大多数体育健康行为领域的内容,但主要还是从理论层面加以培育,缺少实践课教学中的有效体验。

3.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

当前中小学体育学科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还停留在教师教学设计层面的文字表达,教学的成效高低仅仅是教师直观的感受以及经验的理解,使得当前体育学科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不可测、不可观,无法对教学成效进行客观有效的评定。如果要使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有效实施,最优化的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就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真正使得健康行为素养培育“落地生根”。

二、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1.有利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是中小学体育学科中重点培育的素养之一,但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往往最为可能被师生所忽视,而健康行为素养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且较散,不宜归类集中表达。在2017版课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健康行为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培养学生此方面素养形成怎样的习惯、能力、水平、状态等。构建体育健康行为评价体系,在新课标纲领性文件的引领下,对健康行为素养的有效培育,利于新课标的落实,达到可观、可测、可评价,增强对学科素养培育后评价的可操作性[1]。

2.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学科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也就是说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外,还要进行各种身体练习,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感悟并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不仅仅具备了一般学科的特性,也有其本学科特性,即在学科中多以体验、身体练习与活动为主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将无法量化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以强化评价的反馈与激励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素养有效养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3.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评价体系构建重要的作用之一,便是指向学生此项素养的有效养成,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能有效地促使教师及时的发现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教学的行为改进,可以从学情了解、教材深度解读、教学预设与生成、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通过评价体系实践操作,促进教师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能力,为有效地提高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把握方向,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三、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客观、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价基础上,能使评价功能最真实有效體现,为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提供帮助。构建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应秉承以下几个原则:方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根据2017版课标的要求,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体育与健康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以此来衡量课程目标实施的达成程度,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

2.评价体系构建要素

健康行为素养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根据对健康行为素养领域内容分析,其领域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碎、面较广,不仅有体育理论课中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更有在体育实践课中有意识地培养与渗透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核心内容。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包括的主要三大领域内容为锻炼方法与管理、情绪管理与表达、生活方式与能力[2],而这三个领域的内容分别指向自我管理健康、适应环境、生存和生活三种能力的培养。

3.评价体系构建特点

构建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需要真正呈现其重要特点,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一是完整性。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指向能力的培育也比较明确,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切不可挂一漏万,需要体现评价体系的完整性特点,真正指向学生各方面健康行为的评价。二是动态性。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动态性发展前提下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并进行及时跟踪评价。三是简明性。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需要能让评价者或者被评价者一目了然,评价目标与内容、操作程度等简单明了,指向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中的反馈、激励功能的呈现。

4.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在评价体系构建中以基础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获得性评价作为主要的三个评价领域(见图1)。基础性评价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生活之前,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基本样态,其作为获得性评价比对中对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养成的终结性评价的参考。表现性评价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行为、态度、投入程度表现的考评,参与体育学习质量的跟踪评定。获得性评价是学生通过课时、单元(模块),或者一学期(学年或学段)的体育学习,其健康行为素养养成的表现。而学生某个内容的学习或者是某个时间段健康行为素养养成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获得性评价与基础性评价的比对,进行从量化到文字表述的综合评定的操作实践过程。

5.评价体系评价要点

2017版课标指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其评价主要从锻炼意识的培养、锻炼方法的获得、习惯的养成、掌握健康的技能、健康的管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交往与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珍爱生命的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存能力、改善健康的意识与方法共12个要点进行体系的构建。这能让教师更加明确每个要点所包含的涵义,导向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3]。

6.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1)不同评价形式所占比重

评价的多元化是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形式,更是评价科学、客观的重要体现。健康行为素养的基础性评价、表现型评价、获得性评价,分别占整体评价的20%、40%、40%。

(2)不同评价内容所占比重

三种评价形式均有三个指标体系,即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有三个维度即自我管理健康能力:锻炼方法与管理;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管理与表达;生存和生活能力:生活方式与行为。二级指标对应八个领域,自我管理健康能力有锻炼与方法、健康与技能、管理与习惯三个领域(各占12%,合计占36%);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情绪与价值观、交际与合作两个领域(各占14%,合计占28%);生存和生活能力有健康与生命、生活方式呈现、健康与生存三个领域(各占12%,合计占36%)。三级指标为具体表现,以“锻炼与方法”进行评价为例,主要从“能较好的”“基本能””尚能”“不能”等词语进行四个等级的表达(分别为10分、8分、5分、2分)进行量化评分。

7.评价结果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的综合得分,撰写综合性评价评语。在阶段性的评价后,根据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呈现,家长、同学、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被评价学生送上“寄语”。学生自己可根据相关评价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根据现实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与策略。

四、实施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的建议

1.纵向性评价为主,横向性评价为辅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学生个体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情况的纵向评价为主,学生之间横向评价比较为辅,只作为参考,其以动态性、阶段性的健康行为素养获得为重要特征,不作为评定学生优与劣、好与坏的评价标准。因为每位学生健康行为的基础性健康行为素养存在一定差异,在其学习与生活中,所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努力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使得在做获得性评价时,并不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实际情况。这也对应了新课程理念中重点强调的“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4]。因此,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是重要的评价与反馈体现,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养成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是促进个体向深度发展的良好催化剂。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杜绝单一评价方式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中,需要教师多重视表现性评价,其为健康行为素养培育过程中表现的态度与行为,能反映一位学生在体育学习与生活中对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结合基础性评价与获得性评价,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更好的教,从而夯实基础。此外,需要多元的评价形式,将自评、互评(学生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有意识的回避个人的主观臆断,反映一个学生真实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情况。

3.注重科学实施评价,切勿简单轻率操作

评价体系中三种评价领域所指向的目标与要求不同,侧重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有针对性实施,切勿简单轻率的操作,扎实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体系中基础性评价主要以访谈、调查问卷為主,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多元化的形式出现,为能客观反映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基础样态。表现性评价以跟踪观察法、分析法为主,以学生间互评,教师与家长的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为辅。获得性评价以比较法、思维法为主,主要进行纵向比较,在基础性评价上对各领域的健康行为指标的提高情况进行终结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吴爱军.深度学习下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J].体育教学,2019(06).

[3] 吴爱军.健康行为视角下体育实践课教学设计与实施[J].体育教学,20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评价体系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