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定思“艺”
2020-01-14李家田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1章9节),庚子年初,突发疫情,闭门宅家,焦虑、惶恐之余,此经句脑海环绕。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蘇轼《行香子·述怀》),疫情作为全球性事件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互动方式,艺术家处于这一“非常时刻”的语境之中,经历着感知与精神的冲击。遥想当年苏大学士抗疫有方,却落得“一肚皮不合时宜”。一时间,全国上下无不翘首期盼“拐点”到来。但随着疫情更大范围的发展和蔓延,全球似乎重新竖起种种壁垒和边界,世界各国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们以各自的艺术创作倾吐胸中块垒,几乎成为一种本能的选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中国人的智慧深不可测,仰望信仰,唯有不忘初心。
“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无数“逆行者”与“吹哨人”,感动中国,可歌可泣。疫情凶猛与平缓交错,与疫情相处,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和生活的常态。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当前世界风云变化,疫情处在严格防控之下,当下已全面复工、复课,“疫”定思“疫”,不妨“宁作我!”
与艺术而言,我多年实践探索语言、材料和观念的新表达,反而越加纠结、顾虑,为突破旧我的惯性,不断地自问、自省……
疫情期间完成的系列组画,正是带着这种哲思为契机在现实与超现实间游走,主观驱向纯粹、空灵、极简一些,着意完成自己的一种视觉经验,抑或说是一种自我的蜕变,虽然作品没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但我相信解读空间会广阔一些。艺术上“我与我周旋久”,“疫”定思“艺”,反而坚持不妨“宁作我!”
李家田
斋号太初堂,生于辽宁。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画会会员。现任教于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曾先后应邀在韩国、美国、法国举办个展。出版有《名家名画·李家田中国面孔选辑》《走进书法》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