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2020-01-14Jasmine
Jasmine
卡夫卡的布拉格
提到弗兰兹·卡夫卡,捷克人喜欢引用其挚友约翰内斯·乌尔齐狄尔的那句:“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卡夫卡是犹太人、奥地利小说家。他的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在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
无需行万里路,这位文学天才的一生似乎只与一座小城有关:布拉格。
老城区神秘的街道,教堂和宫殿,迷宫般狭窄的街道和庭院。巴洛克式的雕像,喧闹的酒吧和旅馆,桥梁和河岸都是卡夫卡创作的灵感来源。
卡夫卡曾经住在老城附近的一栋建筑里,就是著名的布拉格黄金巷22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展出了大量的照片、珍贵的手稿……在他曾居住的市中心奥培尔特大楼的公寓窗口眺望,便能看见旧城广场、尼克拉街……布拉格旧城街道上充满了卡夫卡的痕迹,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这位在想象中超越了一切界限的作家,在生活中始终扎根于一座城。
19世纪末,布拉格已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德国人、捷克人,还有犹太人聚居于此。多元文化的共存,使布拉格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著名的查理大桥从古至今都是艺术家、摄影师和诗人们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当然也是卡夫卡的最爱。“我最喜欢划着我的小船沿伏尔塔瓦河逆流而上,然后仰卧在船中顺流而下……”卡夫卡在写给女友米莲娜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道。清晨阳光普照的鹅卵石、大桥两侧桥栏上的巴洛克式雕塑,以及远处被晨光染红的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桥是卡夫卡灰暗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抹粉色。
卡夫卡一直都想逃离他出生的地方——布拉格,然而在有生之年,却没有一次成功。他曾经留下遗言,让好朋友布劳德把他所有的手稿都销毁,而布劳德却违背了诺言,把他的手稿整理并且出版。正因如此,卡夫卡才被20世纪各派作家奉为先驱。
“格里高尔”的家庭来源
在捷克语中,卡夫卡是“寒鸦”的意思——以提醒人们哈普斯堡皇室对犹太人的压迫。如果名字也有味道,“卡夫卡”这个名字尝起来应该是苦涩的,带点儿咖啡的香醇。虽然它看起来如此简单轻盈,但其主人却度过了无比沉重的一生。尽管从表面来看,卡夫卡从未经历过了不起的大事,但在内心里,他却饱尝折磨。这一切使他成为具有原创性的,同时又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悸动不安的现代欧洲作家之一。
卡夫卡写出了很多神秘而卓越的著作,使成千上万的人受到震撼。“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这个完全无视日常常识的设定,就是著名的《变形记》的开头。
不得不说,主人公格里高尔身上有太多卡夫卡的影子:同为保险公司职员,同有一个暴戾乖张的父亲,也同样害羞、胆怯、懦弱、善良。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担心被辞退。父亲看到这个有着铁甲般的背、偌大的身驅、许多细得可怜的腿的怪物后勃然大怒,立马把他赶回他自己的卧室。
卡夫卡在30岁时写了著名的《给父亲的信》,控诉父亲的冷漠。“我一直把我的父亲当作我的迫害者,我对我所有的亲人充满憎恨,不是因为他们邪恶,也不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不好……而仅仅是因为我必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与其住在哪个夹在父母的卧室和客厅之间的房间里,我宁愿生活在沙漠里、森林里、荒岛上,那样我反而更快乐。”
卡夫卡做了一辈子小职员,却依旧不影响他成为一个20世纪文坛都为之脱帽的大师。20年前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卡夫卡全集》的主编叶廷芳曾说:“读卡夫卡,依旧是一个极有意义的事情,他的作品,让人深沉,而不是轻浮。”
摘自《北京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