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的“一条大河”
2020-01-14段奇清
段奇清
1946年春天,乔羽在济宁中西中学读书。他本名乔庆宝,因为思想进步,成绩优秀,被一位中共党员看中,让他到共产党办的北方大学读书。当时按照规定必须改名,他才改名叫乔羽。
如今,人们称誉乔羽是中国“词坛泰斗”。可最初,他是写剧本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创作出了七八部儿童题材的剧作。1954年春,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拍摄而成,导演让从没写过歌词的乔羽来完成主题曲的歌词。虽说他以一种近乎陶醉的心情接受了任务,可一连饱受煎熬地试写了几天,也没写出令他满意的词句。这时,热恋中的女友佟琦约他相见,他们来到北海公园,租了一条小船,在北海划了起来。正巧,一群少先队员也在北海泛舟。那小舟似花团,如锦簇,推浪而行,向着他们的小船悠悠飘荡过来。乔羽只感到:姣美,灵动,轻盈!这些天来聚集在心中的沉闷烦躁一扫而光,他兴奋地说道:“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就是这样!”佟琦问:“你这是怎么啦?”他说:“快上岸,歌词来了!”说着,乔羽拉着佟琦来到岸上一片绿草地,掏出小本子刷刷写了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的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这样诞生了。
1956年,乔羽正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导演沙蒙找到他,请他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曲的歌词。沙蒙催他,说样片已经剪出来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曲出来后补拍。
乔羽躲在一间小屋里,一遍遍看样片,以尽快获得灵感。可灵感的种子就那样干枯着,直到半个月过去,他依然写不出一个字来。
一天乔羽来到一个篮球场,转悠着。不一会儿,有几个雨点打在他脸上;接着,雷声大作,暴雨滂沱,刚才还是干涸的沟渠,成了一条流水哗哗的小河。雨停了,乔羽发现一群孩子正嬉笑着在那小河里放草船。顿时,他创作的种子得到滋润,乘着轻舟而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我生长的地方……”一场大雨过后引发的灵感,湖泊、江河、船只等祖国的元素,在乔羽的心潮中涌动,促使他把热爱祖国的一腔激情,倾注笔端。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成长的地方;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成长的地方;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成长的地方……”半个多世纪以来,乔羽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主题曲《我的祖国》歌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一代又一代人传唱至今。正如乔羽所说:“在我的上千首词作中,流传比較广、唱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歌唱祖国的部分。”也如一位诗人说:只要有祖国在,乔羽的“一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